●●世界上最吊詭的職業:古往今來陽人當陰差案例(一)

●走無常詞語解釋 / 走無常是什麽意思
基本釋義
民俗信仰,謂活人到陰間當差,事訖放還。
詳細釋義
明 祝允明 《語怪·重書走無常》:“ 酆都 走無常事……彼中以此為常。或人行道路間,或負擔任物,忽擲跳數四,便仆於地,冥然如死。途人家屬,但聚觀以伺之,或六時或竟日,甚或越宿,必自甦,不復驚異救治也。比其甦,扣之,則多以勾攝。蓋冥府追逮繁冗時,鬼吏不足,則取諸人間,令攝鬼卒,承牒行事,事訖即還;或有搬運負載之役亦然,皆名走無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棋鬼》:“公圉役 馬成 者,走無常,常十數日一入幽冥,攝牒作勾役。”
百科解釋
“走無常”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就是冥間利用活人的生魂來為冥間做事。




(20210113162EP)超自然现象系列:世界上最吊诡的职业,走阴差,国学泰斗章太炎亲历,唐朝大法官专门记录,现代也有人干这一行……


●國學大師章太炎曾任地府判官,每晚到陰曹地府上班
2018-10-24 由 潛者非魚飛者鳥 發表于佛教

虛雲老和尚的弟子中有一個叫朱鏡宙的,法名寬鏡,他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炳麟)的女婿,1931年他在一家銀行任經理,通常閒暇時,總有幾位朋友打打牌、聊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是走陰差的,也就是晚上到陰曹地府上班的。他說,這是真的,一點也不假!

他的職位並不高,好像是負責傳遞公文,替蘇州都城隍當差。在世間,蘇州是個縣,上海是特別市,但是在陰間,蘇州城隍稱為「都城隍」,好像省長(省主席)一樣,而上海的城隍只是個縣官,歸蘇州都城堭管轄。我們講的城隍還有分大小,都城隍管轄一個省。

朱鏡宙

他說,有一天上海城隍廟送來一批「生死簿」,呈報蘇州都城隍,是他接收的,他好奇的翻開來看看是哪些人,結果令他大惑不解,其中名字多是五、六個字的。第二天他和朱老聊天閒談時,就把這件事說出來;當時每個人都想不出原因。中國人的名字最多四個字(複姓的),但是也不可能這麼多,還有五、六個字的,他們怎麼想也想不通。

三個月之後,1932年1月28日,日本兵在上海發動戰爭,國軍奮勇抵抗。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以前上海送來的那一批生死簿,是日本兵在一二八戰役中的死亡名冊。從這裡就曉得「生死有命」,即使戰爭陣亡的人,三個月前,名冊已經送到蘇州都城隍那裡了。這就說明一般認為戰爭中橫死的,其實也是命中注定的;死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皆是註定的,確實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里不該死的,槍林彈雨之中也沒事;命里該死的,甚至於流彈也會把他打死。這些都是事實。

朱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是民國初年的國學大師,在文壇上很負盛名。那時袁世凱當權,他的岳丈因為得罪袁世凱而入獄。怎麼得罪的?他說袁世凱不值得我罵,就是不肯罵袁世凱。這話傳到袁世凱耳里,袁世凱很生氣,就把章太炎關進監獄裡。總也沒有什麼大罪名,於是關了一個多月便放出來。

章太炎

章太炎先生去世後,朱鏡宙在整理章太炎遺著時發現了一封答宗仰上人的信,記錄了他每天到冥府做閻王的事情,朱鏡宙後來根據此寫了一篇文章《袁世凱想做皇帝,章大炎怕做閻王》,文章大意是說,1914年12月初,章太炎出獄未久,有一天晚上睡覺,夢見兩個小鬼擡著一頂轎子,說東嶽大帝請他,他就上了轎。這兩個小鬼像飛行一樣,沒多久就到了東嶽大帝哪兒。

中國大陸有五嶽,東嶽管五個省(江蘇的都城隍只管一個省),可見這是大鬼王。東嶽大帝聘請他作判官,地位好比現在的秘書長。但是他是活人,於是請他晚上上班,天亮時就送他回來。每天都去上班,所以他知道很多陰曹地府的事,沒事就跟朋友們聊天,談談昨天晚上辦了些什麼事。

他說中國、外國都有陰間,但是陰間的言語相通,沒有隔閡,生活狀況跟人間差不多。但是不見陽光,天永遠是灰濛濛的,好像永遠是陰天濃霧的樣子。他當東嶽大帝的判官,地位很高,有待遇,也有飲食,但沒有用處,因為他是活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到,地獄裡的炮烙刑法太殘忍,可不可以廢除?東嶽大帝聽了笑笑,就叫兩個小鬼帶他到刑場去看看。走了一段路,小鬼就指給他看,他卻看不到。他是修佛的,於是恍然大悟,地獄乃貪嗔痴變化所現,就如《地藏經》所說的,如果不是受罪的人、不是菩薩,即使地獄在你面前也見不到。他才曉得這不是人力所能為的,不是殘忍不殘忍的問題,而是地獄種種刑罰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明白此理後,惡的習氣不能不改,要是不改,將來就變這個境界。人間的牢獄、種種體罰是人造的,地獄裡的不是人造的,不是閻羅王造的,是自作自受,自己造的,閻羅王也無可奈何。

除農曆春節、清明、中元等等幾個節日外,其餘每晚都夜夢做陰差,後來章先生十分厭煩,曾寫請假書焚燒,但還是不起作用,夢還是照作。

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二十世紀民主主義思想先鋒,清末民初思想家、中國近代著名國學大師,著名學者,成就卓著的中醫文獻學家,研究範圍涉及小學、醫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朱鏡宙
朱鏡宙(1889~1985),章太炎女婿。財經學家,曾擔任西康、四川的財政局長,及浙江省財政廳長,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追隨總司令蔣介石先生,在總司令部擔任軍需處副處長職務。1949年到台灣後,潛心修佛及致力弘法,創辦台灣印經處,以流通佛書。著有五乘佛法與中國文化、讀經札記、夢痕記、詠莪堂文錄六卷、思過齋叢話十卷等多種,享年97歲。

原文請看下列網址:
https://kknews.cc/zh-tw/fo/a4e8o3x.html




◎寫金剛經得免入冥幫忙(紹興大雲月刊)
泰縣居士林林友何定臣居士,在陰間幫友人治理簿冊。何君的友人姓王,死的時候,看見陰間種種情形,對何君說,我已作冥府的官,筆墨很忙,你的筆札很快,可以幫我 的忙;何君笑他胡說。果然一天夜裏頭痛,忽然作夢,看見他的朋友王君來了,引他到一處,有官很威嚴,友人說是叔祖,現在作值日功曹,你可稱他太姻叔。又引到一公案旁坐下,書簿很多,桌上點了兩行蠟燭,同事的人面孔很黑,不相招呼。忽然堂上叫王天培,何君就寫名在簿上;又呼李家祐,對面桌上的人,拏簿對了何君,何君就照寫了李家祐,并且註明是隊官。又聽堂上喝道發下去,看見一人捧了簿子,很快的走出去,接唱人名很多,隨唱隨錄,記不清楚。事完,引他出來,經過衙署街道很多,灣灣曲曲,走回來。

醒轉數日後,報載王天培槍斃的消息。何君心裏害怕,恐怕亡友再來引他去,用朱筆寫的金剛經,放在床邊。何君又說,在陰間看見一官,藍袍紗帽,友人說是十四號官;一日到城隍廟,十四號的神像,衣服形狀,同陰間看見的一樣。

原文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699999.nidbox.com/diary/read/9237298



▼ 活人在靈界當公務員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實,「走無常」並非只是道聽途說的傳聞而已,古往今來已經發生許許多多類似的案例了!
★看看底下這些真實案例,奉勸那些不信鬼神、不信因果報應與不信六道輪迴的人應該調整自己的觀念了吧!


▲ 活人在靈界當公務員是一種怎樣體驗?曾真實穿越陰陽的名人大咖,告訴你另一個世界的真相



▲ 梅子讲故事:阳间的人当阴差做冥府判官!民国国学大师章太炎和晚清名流黎澍,活着的时候,晚上被接到阴曹地府当阴差做判官! 真实发生的事情,黎澍写了一本书《幽冥问答录》详细记录阴间所见所闻!



▼ 底下是兩位在冥府當過判官的寶貴著作,具有很好的教化功能,警惕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惡是必然會遭受地獄苦刑的!


●《幽冥問答錄》白話註解
黎澍口述/林黝襄手錄
佛陀教育網路学院学生/王敏 白話譯

《幽冥問答錄》白話註解 序
人的命運,與因果報應有密切的關係。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雖然命運隨著善惡報應而流轉,但並非無法改變。有人積功累德,命運由壞轉好;反之如不知惜福,終日聽天由命,甚而造業害人,待惡道現前,悔之晚矣。

《幽冥問答錄》乃民初法界聞人黎澍先生事跡,自言曾任冥司判官多年,地方大哲編錄先生所言成書,寓勸善懲惡之意,於世道人心大有裨益。冥司重賞善罰惡,在世為惡,除受陽法科刑,死後尚須接受陰律審判,依功過而有不同的賞罰。

因果報應,年輕人每斥為迷信,到了晚年,因見多識廣才有所體悟。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絕對真實不虛,奉勸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則善果可期。

華藏淨宗学會同修,將此書翻成白話加上註解印製流通,方便大眾閱讀,即在倡因果之正說,揚我佛慈悲渡人之旨,末学草此數語以為序,唯望世人勿以荒誕、無稽視之,是為幸甚。

公元二00七年七月
末学悟道于台北華藏

1.
問:先生昔年曾作冥判,然否?

答:然。世人聞之,皆以為怪,然自余視之,事屬平常,無足怪者。

【譯】
問:先生早年曾經作過陰間的判官,是不是?

答:是的。世間的人聽到這些事都很好奇,可是在我看來,都是些平常的事情,沒什麼好奇怪的。

2.
問:此係何時之事?

答:係光緒庚子(一九00)年間事,時余年十九。

【譯】
問: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

答:是光緒庚子(一九00)年間發生的事,當時我十九歲。

3.
問:所任係何種職務,屬何部下,職員若干?

答:屬東岳部下,然余始終未見東岳,僅於執行後將公事呈報而已。余時任分庭庭長,另有陪審員四人,奉事鬼卒,不計其數。

【譯】
問:您所擔任的是什麼職務,屬誰管轄,有幾個職員?

答:屬東嶽大帝管轄,可是我一直都沒見到東嶽大帝,僅僅在判案後將結果上報而已。我當時擔任分庭庭長,另有陪審員四人,其他辦事的小鬼很多,不計其數。

4.
問:任冥判幾年,每日皆往否,轄何疆界?

答:前後四五年,每日皆往,所轄為華北五省。

【譯】
問:您擔任陰間判官多長時間,每天都去嗎?管轄哪些地方?

答:前後四五年,每天都去,管轄華北五省。

5.
問:冥司何故以先生為判官?

答:余亦曾託同事調查其故,據云:余數世前曾為冥判,夙❶因所牽,故復為耳。

❶夙(sù):以前的。

【譯】
問:陰間為什麼請您做判官?

答:我也曾經託同事問其原因,據說:我幾世前曾經作過陰間的判官,宿世的因緣所牽引,所以這世又作了陰間的判官。

6.
問:冥司有規定法律否?先生未習其律何能判斷無差?

答:似未見有規定法律,但提案判決,自中肯綮❶,初不費思考也。

❶自中(zhòng)肯綮(qìng):自然能掌握問題的關鍵。

【譯】
問:陰曹地府有法律嗎?先生沒有学習過陰間的法律怎麼能判斷無誤呢?

答:好像沒有看到有什麼規定、法律,只是根據案情進行判決,自能掌握案件的關鍵處,根本不需要經過考慮。

7.
問:先生所司屬何類事件?

答:余所司為人死後十個月以內之善惡事件,逾期則另有主者。

【譯】
問:您所管的是哪些案件?

答:我管的是人死後十個月以內的善惡案件,超過這個時間的就屬於其他人管了。

8.
問:曾見閻羅否?

答:始終未見。

【譯】
問:曾經見過閻羅王嗎?

答:沒有見過。

9.
問:人之善惡,鬼神何以能悉知悉見,記錄無遺?

答:鬼神能視於無形,聽於無聲,人世間種種思想行為,鬼神自能悉知悉見,記錄無遺。又鬼神能視人頭上紅黃白黑等光,而知其行為思想之善惡。

【譯】
問:人的善惡,鬼神怎麼能全都清楚,並且完整紀錄呢?

答:鬼神能看見人見不到的東西,聽見人聽不到的聲音,人的種種思想行為,鬼神全都能一目了然,毫無遺漏的記錄下來。另外鬼神能通過看人頭頂上紅黃白黑等光,而知道這個人行為思想的善惡。

10.
問:罪鬼亦有狡辯者否?

答:極多,罪鬼對其罪惡亦必極力狡辯,及示以確實證據,始俯首無詞。曾審一鬼,作惡多端,蓋其人生前外修偽善,造陰惡❶,對其所犯,極力否認。余觀其罪如山積,證據確鑿❷,亟欲加刑,不意其鬼忽誦《金剛經》,左右陪審者見其頂現紅光,急請停審。余疑其受賄徇情,仍欲加刑,乃鬼誦經不已,左右亟請余肅立。
余曰:「余為庭長,何以向罪犯肅立?」
左右曰:「非也。此鬼頂上佛光已現,審之則有褻瀆,不如停審。」
余時見彼等垂手立,狀極莊敬,因問曰:「此案如何辦理?」
曰:「莫如判其投人胎數次,使其不能憶念《金剛經》時,再治以罪可也。」
余曰:「使投人胎,豈非便宜於彼;且投胎數次,則受報當在數百年後,豈不遲誤?」
左右曰:「使其投暫生即死胎,數歲即已數世矣,蓋彼造業有造業之果報,誦經亦有誦經之功德,二者皆不可沒,他日分別受報,兩無差忒❸也。」
余遂允之。

❶陰惡:別人沒看見的惡事;內心想著而沒有做出的惡事。
❷確鑿(záo):確切、確實。
❸忒:差錯、失誤。

【譯】
問:犯罪的鬼也有狡辯的嗎?

答:非常多,犯罪的鬼對他所犯的罪也一定極力狡辯,等到出示確鑿的證據,才低頭認罪。我曾經審判一個鬼,作惡多端,這個人生前表面修善,暗地裡造惡,對他所犯的罪,極力否認。我看他罪案堆積如山,證據確鑿,想立即判刑,沒想到這個鬼忽然口誦《金剛經》,左右陪審者看到他頭頂上出現紅光,急忙請我停止審判。我懷疑左右收受賄賂徇私,仍然準備判刑,可是那個鬼不斷的誦經,左右極力請我肅立。我說:「我身為判官,怎麼能向罪犯肅立?」
左右說:「不是這個意思。這個鬼頭頂上現出佛光,審訊他就是褻瀆不敬,不如停審。」
我當時見他們垂手肅立,看起來非常恭敬,因此問他們:「此案如何辦理?」
他們說:「不如判他投生人胎幾次,使他不能憶念《金剛經》的時候,再判他罪。」
我說:「讓他投生人胎,那不是便宜他了?並且投胎幾次,那麼受苦報就要在幾百年以後,豈不就延後了他的受報?」
左右說:「讓他投生為剛出生就死了的胎兒,幾年就有幾世了,因為他造業有造業的果報,誦經有誦經的功德,二者都不能隨便消除,將來分別受報,不會有絲毫差錯。」
我於是同意了。


11.
問:人死以後❶,其神志是否惝恍如夢中,抑清醒如平時?

答:清醒如生時。

❶人死以後:這裡指的是投生鬼道之後,神識清醒如為人之時。若是初死之時、中陰之際,死者的神識昏昧,七七日內如癡如聾,也才會渾渾噩噩往三惡道去。

【譯】
問:人死以後,他的神志是迷迷糊糊彷彿在夢中,還是清醒如平時?

答:像平時一樣清醒。

12.
問:入冥在每日何時,審案時間多少?

答:最初在每日晚間,其後日間亦能往,但須在下午,來去皆乘肩輿❶,行走甚疾。審案時間,每次數小時,然遇複雜案件,亦有延長至數日者,但此類案件極少耳。

❶肩輿(yú):轎子。

【譯】
問:您每天什麼時間到陰間去,審案要多長時間?

答:最初在每天晚上,後來白天也能到陰間去,但必須在下午,來去全部是坐轎子,走的很快。審案時間每次幾小時,然而遇到複雜的案件,有時要用幾天時間,但是這類案件很少。

13.
問:入冥時身體是否現睡眠狀態?

答:入冥時,身臥床上,狀似熟眠,不飲不食,亦不饑渴。或時當入冥,而親朋忽至,又不便以此事告之,則瞑目對答,狀似失眠,客 有問,亦可隨答,但不能出語發問,亦不記憶與客作何語耳。

【譯】
問:到陰間時您的身體是不是像睡眠一樣?

答:去陰間時,身體躺臥在床上,像熟睡一樣,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饑渴。有時神識正在陰間的時候,有親朋好友忽然來了,又不便告訴他們我在陰間審案,於是閉著眼睛與他們說話,像沒睡好一樣,客人如果問什麼事,也可以回答,但是不能向客人發問,也不記得與客人講了哪些話。

14.
問:由冥回陽,精神亦覺疲倦否?

答:精神微倦,狀似失眠。

【譯】
問:由陰間回到人世間,是不是感到精神疲倦?

答:精神稍微有些疲倦,像沒有睡好一樣。

15.
問:冥間亦有飲食否?

答:有。但不許飲食。

【譯】
問:陰間也有喝水吃飯這些事嗎?

答:有。但不許我喝水吃飯。

16.
問:冥官服裝如何?其公文程式又如何?

答:余為冥判時,尚在遜清年間,故其服裝及公文程式,均與滿清無異;但至民國以後,恐又已改從新制矣。

【譯】
問:陰間官服什麼樣式?它的公文樣式和辦理程式是怎樣的?

答:我當陰間判官時,還在清朝末年,所以陰間官服、公文樣式和辦理的程序方式,都和滿清沒有差別;但是到民國以後,恐怕又改變成遵循新的制度了。

17.
問:冥官亦有俸祿否?

答:有。但對人毫無用處,故未領取耳。

【譯】
問:陰間判官有工資嗎?

答:有。但是對人毫無用處,所以我沒有領取。

18.
問:冥刑分多少種類?

答:冥刑種類甚多,較之陽世慘酷百倍,若自今人視之,必以為慘酷之刑矣。然就余經歷,人類寧在人世受刑,切不可在冥司受刑也。陽世受刑,刑畢即止,陰司則刑後又須再刑,譬在陽世殺害十命,罪止一死,陰司則必用刑十次,刑畢再判其轉生十世,皆被人殺斃;至於鋸解、碓磨❶、刀山、油鍋等刑,皆係實有,孽報可畏,有如此者。

❶碓(duì)磨:碓是舂米的用具;磨是用來磨碎穀粒的器具。此處是指地獄的刑具,用它來舂、磨罪人。

【譯】
問:陰間刑罰有多少種類?

答:陰間刑罰種類非常多,比人世間殘忍嚴酷百倍,以現在人看,一定會認為陰間刑罰非常殘酷。然而從我所經歷的來看,人類寧可在人世間受刑,切不可在陰間受刑。人世間受刑,受刑完了就結束了,陰間則受刑後還要再受刑,譬如在人世間殺害十條人命,受罪只不過死一次,陰間則必須用刑十次,刑滿後再判他轉生十世,全是被人殺死;至於鋸解、碓磨、刀山、油鍋等刑罰,全是真有的,造惡的果報,是如此的可怕。

19.
問:冥司所最重者,為何種之德行?所最惡者,為何種之罪業?

答:冥司所最重者,男為忠孝,女為節孝,此二種人雖有罪業,亦必為之減輕。所最惡者為淫殺二業,殺業又較淫業尤重,至若因淫而殺害人命者,則二罪俱發,罪加一等。古人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誠非虛語也。

【譯】
問:陰間最重視的是哪種德行?最恨的是哪種罪業?

答:陰間最重視的德行是,男的忠誠報國,孝順父母,女的貞潔守節,孝順父母,這兩種人雖有其他罪業,也必能減輕刑罰。陰間最恨的是邪淫、殺生兩種罪業,殺生比邪淫罪惡還要重,如果因為邪淫而殺人害命,則是兩罪全犯,罪加一等。古人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實在不是假話呀。

20.
問:冥司既無成文法律,則罪輕罪重,如何衡量?

答:此視其犯罪之動機與所生之結果,衡情酌理,以定輕重。今姑以竊盜為喻,如竊者本迫於生計,非有妄用;或被竊者係一富人,數又不大,於富人生計,並無影響,富人視之,亦不甚惜;又或所竊者係將攜往嫖賭煙酒不正當用途之錢,則其罪尚輕。萬一富人被竊,使婢僕受責,以致氣憤自殺者;或貧人買米買藥之錢,因失竊而致餓斃或病之者;或被迫還挺身回鬥以致殺人命者,則案情甚重,又不可以尋常竊案視之矣。

【譯】
問:陰間既然沒有成文法律,那麼罪輕罪重,如何衡量?

答:這要看他犯罪的動機和所產生的結果,衡量情節、依據道理來判定罪刑輕重。現在用盜竊來作比喻,如果盜竊的人是迫於生計,不是將盜竊的錢財亂用;或者被盜竊的是一個富人,盜竊數量不大,對於富人的生計並沒有影響,富人對這些錢財也不是很痛惜;又或者所盜竊的是將要花在吃喝嫖賭等不正當地方的錢財,那麼盜竊的罪就比較輕。萬一富人被盜竊,使奴婢僕人受到責罰,以致奴僕氣憤自殺;或是貧窮人買米買藥的錢,因為失竊而導致餓死或病死;或被盜之人被迫與竊賊發生打鬥,導致殺人害命,那麼案情就非常嚴重,不能以尋常盜竊案來對待了。

21.
問:冥司判罪亦間有錯誤否?

答:否!冥司對於犯人罪狀皆早有精密調查及確實證據,故審判極為公允,從無錯誤之事。

【譯】
問:陰間審判犯罪應負的刑責,有沒有錯誤的情形?

答:不會。陰曹地府對於犯人的罪狀都早有精確謹慎的調查,證據確鑿,因此審判非常的公允,從來沒有審判錯誤的事。

22.
問:吾人一日之間,一生之內,念起念滅,不知多少,為善為惡,即自己亦不能盡記,冥司記人功過,瑣細必錄,又何其不憚煩❶如此?

答:人之思想,如念起念滅,旋作旋忘,如空中鳥跡,水面浮漚,所關係者至微,則冥司亦不予記載。如一心專注,念念不離,則雖未見之行為,亦有功罪可錄;若由想成行,則功罪愈顯矣。

❶不憚煩:不怕麻煩。憚(dàn):怕、畏懼。

【譯】
問:我們一天之中,一生之內,念起念滅不知道有多少,是善是惡即使自己也不能全都記得,陰間官吏記錄人的功過,纖毫必錄,怎麼就不嫌麻煩呢?

答:人的思想,念起念滅,做過就忘了,像空中的鳥飛過的痕跡,水面的泡沫,影響不大的,那麼陰曹也不予記載。如果一心專注,念念不忘,雖然沒有付諸行動,也是有功過被記錄的;如果由想法付諸行動,那麼功過就更加明顯了。

23.
問:大修行人,死後亦須到冥司聽判否?

答:冥司所管者皆業中人,或庸碌無大善惡者;若大修行人,死後立登天界,不由冥府經過,若是者冥冊無名,無可審判也。其或昇天稍緩,尚須由冥府經過者,冥官或避位迎之,其魄漸行漸高,如步雲梯,及近庭案,則高齊屋脊矣。若是者點名一到,隨登天界,亦無可拘繫也。

【譯】
問:大修行人死後也要到陰曹地府聽候審判嗎?

答:陰曹地府所管轄的都是受業力支配的人,或者平凡庸俗沒有大善大惡的人,如果是大修行人的話,死後立即生佛國、生天界,不需經過陰曹地府,像這樣的人地府冥冊沒有名字,無從審判。或者生天稍緩,還要經過陰曹的人,陰間官吏一般起座迎接,他們的魂魄越走越高,像步上雲梯一樣,等到靠近庭內几案時就到屋脊那麼高了。像這樣的人點名一到,就立即登天界,也無從拘提監禁的。

24.
問:冥司亦有洋人否?若有洋人,則彼此言語如何會通?若無洋人,則洋人死後,歸何處審判?

答:余為冥判適值庚子歲,八國聯軍攻破北京之後,中外軍民,死者甚多,冥中曾見少數洋人到案。然冥中亦有自能通其語言,又嘗受理一死難提督名XXX者,亦有忠誠衛國慷慨捐軀者,余親見彼等均直升天界,未嘗提審。且中國冥府已非一處,則歐美各國亦知另有冥府,方合情理也。

【譯】
問:陰曹也有外國人嗎?如果有外國人,那怎麼通曉彼此的語言呢?如果沒有外國人,那麼外國人死後歸什麼地方審判呢?

答:我作陰曹判官正值庚子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之後,中外軍民死的非常多,陰曹曾看到少數的外國人到案。陰曹中也有能夠通達他們語言的,也曾經受理過一個死難的提督名叫XXX,也有忠誠保衛國家慷慨捐軀的,我親眼見到他們都直接升天界,沒有經過提審。中國陰曹地府況且不止一處,那歐美各國也可推知另外有陰曹地府才合乎情理啊!

25.
問:冥府何以常用陽人為冥差?

答:因富貴中人,其第宅常有眾神守護,其左右給使❶之人,又多年輕力壯,陽氣旺盛,故鬼役不能近其病榻;譬之武將病歿營中,其四週警衛森嚴,槍砲林立,營內兵士,又皆少年,陽氣蒸灼,鬼役無法近前,故必用生魂攝之,方可到案也。

❶給(jǐ)使:供人差遣使喚的人。

【譯】
問:陰曹地府為什麼經常用陽世的人作陰間差役呢?

答:因為富貴的人,他們家宅常有眾多神靈守護,他們身邊供差遣的侍者又多是年輕力壯,陽氣旺盛,因此鬼使不能靠近他們的病床。比如部隊將領病死軍營之中,他的四周警衛森嚴,槍砲林立,軍營中士兵,又都是少年,陽氣旺盛如同蒸烤,鬼使不能夠靠近,就必須用生者的魂魄作差役拘捕他,才能夠到案。

26.
問:刀殺及其他慘死之鬼,身首不全,其靈魂與平常病歿之鬼,有分別否?

答:其靈魂具全,無異常鬼,惟面目稍覺模糊,又傷處帶有血痕,且容貌慘戚,若有痛苦耳。

【譯】
問:被刀殺害和其他慘死的鬼魂,身首不全,他們的靈魂和平常病死的鬼有什麼差別嗎?

答:他們的靈魂身首是完整的,和普通的鬼沒有差別,只是臉面讓人感覺稍微模糊,並且受傷的部位帶有血跡,而且容貌悲傷悽慘,像是很痛苦的模樣。

27.
問:鬼亦有消滅之期否?

答:有。余所見故鬼,遠至宋元而止,至於唐代以上之鬼,絕對未見。殆❶因年代過久,早歸消滅矣;除非成仙成佛,不能萬古長存❷也。

❶殆:大概、也許。
❷萬古長存:就算成仙,也還是在六道之內,即使生在六道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在人道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長壽,但壽命再長也還是有命終的一天,在無有窮盡的輪迴長流中也僅是一瞬而已,命終還是向下墮落;唯有成佛,出離了分段生死與變異生死,方是究竟。

【譯】
問:鬼也有滅亡消失的時候嗎?

答:有。我所見過年代最久的鬼,大概遠至宋、元朝為止,至於唐代以前的鬼絕對沒有見過。可能是因為年代太過久遠,早就消失滅絕了;除非成佛,否則不能夠萬古長存啊!

28.
問:人由少至老,容貌漸變,鬼之容貌,是否亦逐年衰老?

答:鬼之容貌與其病歿之時相同,似不因歲久而變衰老。

【譯】
問:人從年幼到年老容貌是逐漸變化的,鬼的容貌是否也逐年衰老呢?

答:鬼的容貌和他病死的時候一樣,好像不會因為年歲漸長而衰老。

29.
問:陰間亦有晝夜及日月星辰否?

答:陰間亦有晝夜,與陽世同,惟絕未見日月星辰,其情形有似四川大霧及華北黃沙天氣相似,不及陽世之明朗也。又每日八時後至十一時止,鬼畏陽氣之薰灼,皆避匿陰暗之處,午後漸多外出矣。

【譯】
問:陰間也有白晝黑夜和日月星辰嗎?

答:陰間也有白天晚上,和陽世間相同,只不過絕對看不到日月星辰,陰間的情形和四川的大霧和華北的沙塵暴天氣差不多,不像陽世這樣的明亮。還有每天早上八點以後到中午十一點止,鬼畏懼陽氣彌漫灼熱,都躲藏到陰暗的地方,午後外出的才逐漸增 多。

30.
問:陰間亦有寒暑四時否?

答:有。惟夏日不及陽世之熱,冬則較陽世尤寒。

【譯】
問:陰間也有春夏秋冬四季嗎?

答:有的。只是夏天沒有陽世間這樣的熱,冬天則比陽世間還要冷。

31.
問:陰間亦有飲食否?陽人所化紙錢,陰間能受用否?

答:亦有飲食,其蔬菜亦有多種。陽人所化紙錢,彼等亦可用以購物。

【譯】
問:陰間是不是同樣有飲食呢?陽間人們所化的紙錢,陰間能夠受用嗎?

答:陰間也有飲食的,他們所食用的蔬菜也有很多種。陽間人們所化的紙錢,他們也可以用來購買物品。

32.
問:亦係每日三餐否?

答:每食一次,可飽多日,並非日必三餐也。

【譯】
問:陰間也是一日三餐嗎?

答:每吃一餐,可以飽很多天,並不一定要一日三餐。

33.
問:亦有睡眠否?

答:亦有床榻褥等。但未見睡眠,僅隨處徙倚❶,瞑目稍息,即同睡眠,非如陽人每睡必七八小時也。

❶徙(xǐ)倚:徘徊。

【譯】
問:在陰間同樣也有睡眠嗎?

答:也有床榻被褥之類的東西。但是並不曾見到有睡眠的情形,只是到處徘徊,閉目稍微休息一下,就等於是睡眠了,不同於陽間的人,每天必須要睡夠七、八個小時。

34.
問:亦有街市商店否?

答:有。惟規模甚小,與人世小店無異;所售多飲食雜用之品,惟無偉麗堂皇如人間之大公司及洋行者。

【譯】
問:陰間也有街道商店門市嗎?

答:有的,只不過規模非常小,與人世間的小商店差不多。所販賣的東西大多是飲食雜貨之類,但沒有像人間那樣富麗堂皇的大公司和洋行。

35.
問:陽世所供飲食,鬼神亦受用否?

答:然。惟聞其氣而已,非真食也。如在夏日,有食品二碗,一供鬼神,一則未供,已供者必較未供者先敗,蓋已被鬼神攝其氣也。

【譯】
問:陽世人們祭祀所供養的飲食,鬼神能不能夠受用呢?

答:可以的。但只不過是聞一聞它的氣味,不是真的把東西吃了。例如在夏天的時候,同樣的兩碗食物,一碗用來供鬼神,一碗沒有供鬼神,已經供過鬼神的,一定比沒有供過的要先腐壞,就是因為供過鬼神的那一碗的氣,已經被鬼神攝走了。

36.
問:冥司飲食較陽世孰美?

答:恐不及陽世耳。

【譯】
問:陰間的飲食和陽世的飲食,哪個味道比較好呢?

答:陰間的飲食恐怕是比不上陽世的。

37.
問:亦有家庭眷屬否?

答:有。但不必為陽世原來之家庭,蓋冥間亦有婚娶及生育也。

【譯】
問:陰間也有家庭眷屬親友嗎?

答:有的,但是不一定都是陽世原來的家庭成員,因為陰間也有婚娶和生育的事情。

38.
問:鬼亦就其墳墓為棲息處否?

答:然。

【譯】
問:鬼是以自己的墳墓作為居住休息的地方嗎?

答:是這樣的。

39.
問:人初死時靈魂離體亦有痛苦否?

答:人類死時,皆有疾病,靈魂離體,如啟戶外出,初無困難,回視以前疾苦,反若脫然。其或顧念妻子,或留戀財產,心力所持,氣息未斷,則靈魂不易脫體,是時最苦。若是人天性淡泊,對於妻子財產,並無貪戀之心,則靈魂離體,直如脫衣而出,毫不費力矣。

【譯】
問:人在斷氣的時候,靈魂脫離肉體,這時有沒有痛苦呢?

答:人在死的時候,大多都有疾病,靈魂離開身體,就像是開門出了房子外面一樣,本來沒有什麼困難,回想以前在病床上的痛苦,反而現在感覺得到解脫。有的人因為牽掛自己的妻子兒女,或者是留戀自己生前的財產,心中執著不捨,氣息殘存不斷絕,靈魂因此不容易脫離身體,這個時候是最痛苦的了。如果一個人在生時,養成對世間一切看得淡泊,對於妻子兒女、錢財名利,沒有貪戀的心念,這樣的人,他的靈魂離開身體,就像是脫衣服一樣輕鬆,絲毫不用費力。

40.
問:僧道誦經,超度幽靈,於亡人究有利益否?

答:僧道誦經,於亡人有無利益,殊不可一概而論。譬如其人生前大善,死後立生天界,彼固無須此功德為也。若其人生前大惡,死後立墮地獄,彼亦不易享受此功德也。至庸常之人,生前無大善惡,得誦經超度,則幽冥增光,罪業減輕,利益殊巨;惟誦經之人,道行高低,亦有莫大關係。若誦經之人,係高僧或孝子賢孫,則誦經一卷,抵庸僧所誦十倍;或雖係庸常僧道,至誠恪❶誦,亦有相當利益;若無行僧道,心不專誠,則利益殊微,或且毫無利益,但亦決不至有過耳。惟誦經最好在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以內,過此以往,恐亡人業已轉生他界,其功德輾轉存記,死者不能即受耳。

❶恪(kè):謹慎誠敬。

【譯】
問:僧、道誦經禮懺,超度幽冥亡靈,對於亡人究竟有沒有利益呢?

答:僧、道誦經禮懺,對於亡人有沒有利益,斷然不能一概而論。打個比方說,這個人生前是個大善之人,死後立刻上生天界,他自然就不需要這種功德的協助了;如果這個人生前是個大惡之人,死後立刻墮入地獄,就不容易得到這種功德的利益了;對於平庸普通的人,在生的時候沒有什麼大的善行,也沒有什麼大的惡行,能夠得到誦經超度,這時候幽冥界增加了光明,亡靈的罪業 就能減輕,利益非常之大。另外,誦經的人修行功夫的高低,也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誦經的人是一位高僧或者是孝子賢孫,誦經一卷,就能抵得上普通僧人的十倍;或者雖說是普通僧人,至誠恭敬地讀誦,同樣有相當大的利益;如果是沒有品行的僧道,在誦經時,心不恭敬,意不專一,則所能得到的利益實在是很微小,或者說是毫無利益,但也不至於有什麼過錯。但誦經最好在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內,如果過了這段時間,恐怕亡人早已經流轉到其他世界去了,所做的功德要經過多處轉移註記,亡者不能立即得到利益。

41.
問:鬼與人數,孰多孰少?人畏鬼,鬼亦畏人否?

答:陰間鬼數較人數為多,來來往往,挨籬傍壁者,到處皆是。人行中道,鬼多行道路兩旁;人行明處,鬼多行暗處。然人畏鬼,鬼亦畏人,鬼見人來,亦必趨避之。正人君子,鬼必敬之,其所侮弄者,皆心術不正,時運衰微之人耳。吾人自午後至晚間,行路勿走兩旁及陰影處;晚間出門,宜緩步,或稍作咳聲,令其趨避;不然,出其不意,鬼被衝到,人身亦作寒噤❶,蓋陰陽相搏,彼此均覺不平也。

❶寒噤(jìn):因突然受寒而導致身體顫抖。

【譯】
問:鬼的數量與人的數量比較,哪邊多哪邊少?一般人都害怕鬼,鬼怕不怕人呢?

答:陰間鬼的數量要比人的數量多的多,來來往往、靠著牆壁的,到處都是。人在道路中央行走,而鬼大多走在道路兩旁;人行走的是明處,鬼大多喜歡走暗處。人害怕鬼,鬼也害怕人。鬼要是見到人來了,也會趕緊避開。如果是一位正人君子,鬼一定是非常的尊敬;鬼所欺負玩弄的,都是那些心術不正、時運衰弱的人。所以,我們從午後到晚上,不要走道路的兩邊或是陰暗的地方。晚上出門辦事,走路要慢一點,或者稍微發出點咳嗽聲響,讓他們聽到後避開,要不然的話,一不小心撞上了鬼,人的身體就會突然像受寒發抖一樣。這就是因為陰陽互相碰撞,自己和對方都會感覺到不舒適。

42.
問:鬼之行走與生人有分別否?

答:鬼足部模糊,若行烟霧中;行走甚捷,不似人之遲緩。

【譯】
問:鬼的行走與在世的人行走有沒有不同呢?

答:鬼的足部模糊不清,就像走在煙霧當中一樣,行走起來速度非常快,不像人那樣遲緩。

43.
問:鬼畏雞鳴,何故?

答:陽光將至,靈魂不安,故不得不趨避耳。此與吾人畏機器火鍋爐間之熱氣相似,然有操行之鬼,則亦不畏雞鳴也。

【譯】
問:鬼害怕雞鳴,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陽光即將到來,鬼會感覺不安,所以不得不躲避起來;這就像我們人害怕鍋爐間的熱氣一樣。但是,有操守德行的鬼是不會害怕雞鳴的。

44.
問:先生宿根如此,迥❶出尋常,不知來世亦能免除輪迴否?

答:超出輪迴談何容易?即余來生,亦不能免。曾託同事調查,據云:「余來世當須投生河南、南陽一帶。」但數十年來,人事變遷,不知冥註有更改耳。

❶迥(jiǒng):特別、完全不同。

【譯】
問:先生您這樣的宿世根基,完全不同於平常的人,不知道來世是不是能免除輪迴的果報呢?

答:想要超出六道輪迴不是那樣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我,來生也不能夠免除。我曾經託同事幫我調查,據說,我的來生應該是投生在河南的南陽一帶。但是,數十年來人世間的事情已經變化了許多,也不知陰府中原來的批註有沒有更改。

45.
問:冥中官吏亦有投生轉世者否?

答:有。譬如現任公務人員,另謀高就,自較常人為易。

【譯】
問:幽冥的的官吏也有投生轉世的嗎?

答:有的,就像現在政府的公務員,他想另外換個比較好的工作,比普通的人當然要容易的多了。

46.
問:鬼之投胎,係受胎時即往,抑出胎時方往?

答:二者均有。

【譯】
問:鬼魂投胎,是母親受孕的時候就已經去了,還是等到生產出世的時候才去呢?

答:兩種情況都有。

47.
問:眾鬼芸芸,久淪幽趣❶,何不早求出離?

答:人少鬼多不敷分配,且須所投之家,與鬼原有因緣,方得前往,如其人生前交際廣闊,相識者眾,則投胎自易。如貧窮之人,老 死不出鄉里,平素與人甚少交往,則沈淪鬼趣❷,機緣難湊,故必須久候,遇有緣者乃往投生。

❶幽趣:幽冥之道,即鬼道等惡道。

❷鬼趣:鬼道。

【譯】
問:眾多的鬼魂,長久地沉淪於幽冥世界,為什麼不早點求得出離呢?

答:人少鬼多,實在不夠分配,並且,鬼魂所要投生的人家,要與自己有宿世因緣,這才能前去投胎,如果這個人生前交際比較廣泛,所認識的人眾多,這樣的人投胎就比較容易了;如果是貧窮的人,老死也不離開家鄉,平常與別人又很少交往,這樣的人一旦沉淪鬼道,機緣難以聚合,所以就必須長時間等待,遇到有緣的人才能去投生。

48.
問:三教鼎立,信仰各殊,冥司所重為何教?

答:三教皆重,然最重佛教。

【譯】
問:佛儒道三教並立,信仰有很大的不同,冥界最尊重的是哪㆒教呢?

答:對三教都非常尊重,但是最尊重佛教。

49.
問:学佛者死後生極樂世界,学道者生洞天福地,儒教死後往生何處?

答:亦生天界,決不消滅。

【譯】
問:学佛的人死後生西方極樂世界,学道的人死後生洞天福地,学儒教的人死後會生到什麼地方呢?

答:也會生到天界,所修積的功德肯定不會消滅的。

50.
問:先生後來何以不為冥判?

答:余因不願久為,屢次乞休,皆不獲允。後同事者教以多誦《金剛經》,依法行之,積滿二千以上,遂不復生。

【譯】
問:先生後來為什麼不再做冥官呢?

答:我因為不願意長久擔任這個職務,多次請求辭職,都沒有得到允許。後來同事們教我多誦《金剛經》,我就按他們所說的,誦了兩千部以上,這種現象就不再發生了。

51.
問:先生平日亦能見鬼否?

答:余為冥判時,不論出神與否,均能見鬼。民初以後所見漸少,民十(一九二一年)以後完全不見。

【譯】
問:先生在平常的時候也能夠見到鬼嗎?

答:我在做陰間判官的時候,不論神魂有沒有出離身體,都能夠看到鬼。民國初年之後,所見到的鬼就少了,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之後,就完全見不到了。

52.
問:首次入冥如何通知?

答:一夕於夢中,見古衣冠人,入室造訪,謂有事奉懇,幸祈幫忙。余曰:「何事相委?但恐無力耳。」
其人曰:「君第惠允,無弗能者。」
余不知來意何屬,惟其禮貌恭敬,態度誠懇,情似難卻,遂含糊允之。其人意似甚喜,相約數日後,即來迎迓❶,遂別。醒後自以為夢,殊不留意。遂四五日,夢中其人又至,謂余曰:「前承惠允,特備車騎,專誠奉迎。」
余時見一馬車,停於戶外,遂偕其登車。未幾至一公廨❷,下車入內,其人導余至一廂房,坐少頃,即請余升堂審案,提一罪犯至,左右陪審,陳述原委,請余判決。余曰:「素不知情,何敢妄判。」
左右曰:「君誠心揣擬,意思如何,即全照辦。」
余稍細思,即曰:「如此而已。」
左右曰:「諾。」即請余簽署判詞,提罪犯去,仍以馬車送余歸。

❶迎迓(yà):迎接。

❷公廨(xiè):官署。

【譯】 問:在第一次入陰間的時候是怎樣通知您的呢?

答:一天晚上在睡夢中,看到一位穿戴著古裝衣帽的人,來到我的家裡拜訪,說有事相求,希望能夠幫忙。我就問:「有什麼事情要委託我辦理呢?只怕我沒有那麼大的能力。」
那個人說:「只要您答應了,不會辦不到的。」
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來意,只是覺得這個人非常的禮貌恭敬,態度誠懇,實在是不好意思推辭,就這樣含含糊糊的答應了。這個人看起來很高興,約定好幾天之後就來迎接。從夢中醒來後,自以為是做夢罷了,沒把這事情放在心上。過了四五天,夢中見到的那個人又來了,告訴我說:「前幾天承蒙你答應,今天特地準備了車馬,專誠誠懇的來迎接你。」
我這時看到有一馬車,停在門外,就跟著他一起上車。沒多久,就到了個官署,下了車走進去,那個人引我到了旁邊的一間房裡,坐了一會兒,就請我升堂審案。提了一個罪犯進來,左右的陪審人員有條有理地說出這個人一生所做罪惡的經過,說完後請我來做出判決。
我說:「我從來就不知道這裡的法律條文,怎麼敢隨便做判決呢?」
左右的人告訴我說:「先生只要誠心的推斷估量,覺得怎麼樣判比較妥當,我們就全部按照你說的辦。」
我稍微思考了一下,就說:「應該這樣處理。」
左右的人就說:「好的。」於是就請我簽署判決詞,判完後把罪犯押了出去。也還是用馬車送我回家。


53.
問:先生父母亦知情否?

答:余最初保持秘密,不敢聲揚;後來父母見余獨處空齋,而間有與人晤談之聲,漸知其情。蓋余自為冥判後,常有冥中友人往來, 惟余能睹能聞,眾皆不能,惟聞余語耳。

【譯】
問:先生的父母也知道這個事情嗎?

答:我在剛開始的時候還保持秘密,不敢聲張宣揚,後來父母看我一個人在書房裡,卻偶有與人談話的聲音,漸漸也就知道了這件事情。我自從做了冥判之後,經常有幽冥中的朋友往來,只有我能夠看得到聽得到,別人是不能的,只能聽到我所說的。

54.
問:鬼友來時,亦需招待飲食否?

答:清茶一杯,已足盡情。

【譯】
問:鬼中朋友來的時候也需要用飲食來招待嗎?

答:用一杯清茶來招待,已經是非常盡情了

55.
問:冥間亦有年節假期否?

答:與陽世無異,遇陰曆新年,及清明、寒食、中元、中秋、冬至等節,亦必放假數日,但尚無星期耳。

【譯】
問:幽冥間也有年節假期嗎?

答:與陽世間沒有什麼兩樣,遇到陰曆新年,以及清明、寒食、中元、中秋、冬至等節日,也要放假數天,但是沒有星期天。

56.
問:鬼何以能幻形?

答:凡鬼皆能變幻,但須得冥司許可。

【譯】
問:鬼為什麼能夠變幻身形?

答:所有的鬼都能夠變幻,但必須要經過冥司許可。

57.
問:曾審何重要案件否?

答:一切案件,皆甚平常,絕無在情理之外者;且罪狀昭然,證據確實,從無複雜難明之情形。

【譯】
問:你曾經審判過什麼樣的重要案件?

答:一切的案件都是很平常的,絕對沒有在情理之外的,並且罪狀都是很明顯的,證據也非常充分確實,從來沒有複雜難以判明的情形。

58.
問:曾至各處遊歷否?

答:未。

【譯】
問:你曾經到各處遊歷過嗎?

答:沒有。

59.
問:牛頭馬面是否真有?

答:皆假面具,以怖凶魂;若良善之魂,不現此惡相也。

【譯】
問:牛頭馬面是不是真的有呢?

答:都是假面具,那是用來恐嚇那些兇惡的鬼魂;如果是良善的鬼魂,就不現這個惡相。

60.
問:鳥獸之魂,仍作鳥獸形狀否?

答:此另一部份所轄,余殊不知。

【譯】
問:鳥獸的鬼魂到了陰府還做鳥獸的形狀嗎?

答:這是屬於另一部分管轄了,我實在是不知道。

61.
問:陰間亦有念佛修行者否?念佛誦經,既有如此功德,則陰間諸鬼,何不速念以求超升?若不知念,何不效人所念?

答:一到陰間,即為業力障蔽,自然不知念佛誦經;即吾人念佛誦經,彼亦若無所見聞。故修行當乘此一口氣未斷時,氣斷則難以 為力矣。

【譯】
問:陰間也有念佛修行的嗎?念佛和讀誦經典既然有這麼殊勝的功德,為什麼陰間的鬼不趕快念佛誦經以求超升呢?若有鬼不知道怎麼念佛誦經,為什麼它不去仿效人間的念誦方式呢?

答:一到陰間做鬼,神智就被自己的業力障礙住了,當然就不知道要念佛和讀誦經典;即使我們念佛誦經,它們也看不到、聽不見。因此我們修行一定要趁自己未斷氣之前,死後再要修行就難了。

62.
問:鬼既能視於無形,聽於無聲,何以對於吾人念佛修行,反若不見不聞?

答:自己業力所障耳。試觀世人,或本無信仰,或迫於饑寒,對吾人念佛修行,亦屬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即使偶然見聞,然人欲牽纏,或信心不起,或志向不堅,終於不修不念,與鬼之不見不聞何異?

【譯】
問:鬼既然能看到我們的世界,能聽到我們說話,為什麼唯獨對於我們念佛修行反而看不見、聽不到呢?

答:這是它們自己的業力所導致。您看世間的人,有的是一向就不信佛,有的是饑寒交迫無暇修行,像這樣的人對於我們念佛修行,也是如同看不見、聽不到一樣;即使偶然間看見了、聽到了,卻因為五欲六塵的牽絆糾纏,或者生不起信心,或者學佛的志向不堅定,最終還是不肯修行、不肯念佛,這和鬼看不見、聽不到人念佛修行又有什麼兩樣呢?

63.
問:鬼說話之聲音與人何別?

答:其聲尖銳而短促。

【譯】
問:鬼說話的聲音和人有什麼區別?

答:鬼說話的聲音尖銳而且短促。

64.
問:自鬼視之,人鬼雜居;自人視之,幽明兩隔;畢竟疆界如何分野?

答:似有分界,又似無分界,此種情況,實難明言。

【譯】
問:從鬼的眼睛看,是人鬼雜居;從人的眼睛看,只看到人間、看不到陰間的情況。那麼究竟人和鬼之間的疆界是怎麼區分的?

答:似乎有界線,又好像沒有,這種情況實在是難以用言語說清楚。

65.
問:生人之魂與死者之鬼,其形狀顏色,有無差別?

答:向未留意,當然稍有分別。

【譯】
問:活人的魂和死去的鬼,他們的形狀和顏色有沒有差別?

答:從來沒有留意過,當然有點差別。

66.
問:鬼亦有何種感想?

答:亦覺甚苦,故其言多慘戚。

【譯】
問:做鬼有什麼感受呢?

答:感覺非常苦,因此它們言談中所流露的,多是悲慘、哀戚。

67.
問:鬼投胎時,冥司有無教誡,令其回惡向善?

答:無,惟投禽獸胎時,鬼不令知情,必幻作男女或樓閣等景象,使其樂於入彀❶。

❶入彀(gòu):就範、中圈套。

【譯】
問:鬼要去投胎的時候,陰間的管理機構有沒有教誨,要它們轉惡向善?

答:沒有,唯獨投胎做禽獸時,是不讓鬼知情的,一定是幻化出人間男女或者房宇樓閣等景象,讓它們樂於入畜生身。

68.
問:青天無雲,日月普照,何以不能燭及幽界?是否有物障礙?如謂陰陽異域,何以又人鬼同行?

答:常有雲霧遮斷,故不睹青天日月,但鬼能到陽間陰暗之地,尤其在夜間,故可人鬼同行。

【譯】
問:天上萬里無雲,日月普照世間,為什麼不能照到陰間?是否是因為有東西擋住了?如果像您說的,陰間和陽間是不同的時空,為什麼人和鬼又可以一起行走呢?

答:因為總是有雲霧遮蔽著,所以看不到青天白日,但鬼可以到達陽間比較陰暗的地方,特別是在晚上,因此人和鬼又可以一起行走。

69.
問:冥司奉何正朔❶,一切公文,亦書年月日否?

答:在滿清時則奉滿清之正朔,公文所書月日與陽世同。

❶正朔(shuò):泛指曆法。

【譯】
問:陰間的管理機構是用哪裡的曆法?那兒的公文也寫有年月日嗎?

答:在滿清的時候就用滿清的曆法,公文上所寫的年月日和人世間相同。

70.
問:人既由鬼投胎,然冥媾新生之兒,又係何物投胎?

答:人死後之餘氣所投。

【譯】
問:人既然是由鬼投胎轉世來的,那麼,陰間婚姻所生的新生兒又是什麼來投胎的呢?

答:這是人死了以後的剩餘之氣所投而成。

71.
問:冥媾所生之兒,將來亦能投胎否?

答:不能。

【譯】
問:陰間婚姻所生的孩兒,將來能不能投胎轉世呢?

答:不能。

72.
問:陰間亦有風雨霜雪否?

答:未見,但遇陽世風雨霜雪時,陰間諸鬼亦苦寒冷而現瑟縮不寧之狀態。

【譯】
問:陰間同樣也有風雨霜雪嗎?

答:我不曾見過,但是,遇到陽世間風雨霜雪的日子,陰間的鬼也都苦於寒冷,而顯出身體蜷縮、心神不安的狀態。

73.
問:鬼亦有應酬及慶弔禮節否?

答:與陽世無異。

【譯】
問:鬼是否也有應酬以及喜慶弔喪的禮節嗎?

答:和陽世間沒有兩樣。

74.
問:香燭有何用處?

答:燭取其光明,香則招之使來耳。

【譯】
問:燒香燃燭有什麼用處呢?

答:燃燭是為了取得光明,燒香則是為了招集思念的親眷鬼魂,讓他們到來。

75.
問:爆竹有何用?

答:鬼畏爆竹,似不宜用。

【譯】
問:爆竹有什麼用處呢?

答:鬼害怕爆竹,是不適宜用的。

76.
問:念佛經有大功德,念儒書亦有功德否?

答:亦有功德。

【譯】
問:念佛經有很大的功德,念儒書有沒有功德呢?

答:同樣有功德。

77.
問:佛之護法神❶為韋陀,道為王靈官,儒亦有護法神否?

答:不知。儒不以神道設教,似無護法神之必要,然其經籍受鬼神呵護,亦無疑義也。

❶護法神:守護正法和修行者的善神。

【譯】
問:佛教的護法神是韋陀菩薩,道教的護法神是王靈官,儒教是否有護法神呢?

答:這個事情我不知道,因為儒家不以神道設教,所以沒有必要設立護法神。但是,儒家的經典書籍還是受到鬼神的呵護,這是無庸置疑的。

78.
問:冥司俸祿何自而來,是否亦有錢糧捐稅等項收入?

答:曾以此向同事詢問,彼等囑余勿問,故不知。

【譯】
問:陰間主管所得到的薪金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不是也有錢糧稅捐之類項目的收入呢?

答:我曾經向同事們詢問過這些問題,他們都囑咐我不要問,所以不知。

79.
問:人頭上之光以何色為善惡?

答:紅白黃為善,黑為惡。

【譯】
問:人頭頂上的光色,什麼是善色、什麼是惡色呢?

答:人頭頂上的光色為紅色、白色、黃色,這樣的人是心行善良的人;如果是黑色的光,那就是品行惡劣的人。

80.
問:鬼由人變,人由鬼生,畢竟世間先有人,抑先有鬼?

答:此當分二方面言,遠古以前,混沌初闢,淳樸未散,自先有人而後有鬼,若在後世,自先有鬼而後有人。

【譯】
問:鬼是由人變成的,人又是由鬼投胎而來的,到底世間是先有人還是先有鬼呢?

答:這應該分兩方面來說。遠古以前,天地混沌初開,淳樸之風還未散失,那時候自然是先有人而後才有鬼;如果就後來的時代說,就是先有鬼,後來才有人了。

81.
問:鬼亦憶及其陽世妻室兒女否?

答:亦甚憶念,然日久自淡。

【譯】
問:鬼是不是也能回憶起自己生前妻子兒女呢?

答:是的,鬼也是非常思念自己生前的妻子兒女,只是時間久了就漸漸淡忘了。

讀《幽冥問答錄》書後
世傳神荼tú、鬱yù壘lěi能啖❶鬼,鐘馗能捉鬼,羅兩峰能視鬼畫鬼,張道陵能役鬼神,而前人筆記,謂阮瞻作無鬼論,被群鬼挪揄,驚而擱筆。觀此,則《山海經》、《搜神記》、《齊諧》、《太平廣記》諸書,未必盡屬無稽。蓋宇宙間怪異事所常有,孔子不語怪力亂神者,以導民於常,不言其變耳。近代科學昌明,侈言破除迷信,鬼神之學,遂鮮研究。意者人之魂魄,生時稱為靈魂,死後不散則名為鬼,佛氏名為中陰身,其聰明正直、忠孝節義之人,死後則可為神。《左傳》云:「新鬼大,故鬼小。」以鬼之為物,有形無質,所謂大小,當是濃淡之分,久則消散。故楊子曰:「新死者其鬼澆❷,時久者其形漠❸」,胥斯理也。余雖未嘗得見神鬼,但親友中,目擊怪異之事,歷有所聞。茲引證數事,以明此《錄》內容,當非虛構。

一、先母李太夫人,曾云外叔祖士修公,死去三晝夜,竟再活十九年。公當日親述冥間經過情形,歷歷如繪,決非荒誕。事緣有與公籍貫姓名年歲相同之人,僅出生時辰與所居有巷頭巷尾之別,遂被冥差誤拘。迨審訊知為張冠李戴,遣公還陽時,其人亦即身亡。而公誤被杖責,兩股竟生大瘡,月餘方得平復。此一事也。

二、內兄易厚慈君,於死後回殃夕,顯形如生平,全家老幼暨戚友數十人,俱見君撫棺太息,向祖先致敬,向親屬點頭,跪其父前,無限凄戀,在靈前徘徊不去,至天明方始消失。嗣是其家人有病危者,君必出現;若作維護迎接之狀,則病者必殆。此又一事也。

三、余兄惺父,少時隨宦豫章,某夜在官廨❹閒廳內洗澡;忽見一穿白衫裙纏足婦人,手持燭台,由東廂步入西廂,經過面前,距離僅丈許;面如黃蠟,容色愁慘,陰氣逼人,不覺毛骨悚然,大病匝旬方愈。此又一事也。

四、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九月,余偕符夢松、陸拜葛、杜公輔三君,至新會縣城公幹,借住共和學校。是晚有友邀往城外設宴洗塵,夜深散席,城門已閉,乃取道某氏廢園回寓。符、杜二君先行,見白馬在路旁囓草,舉燈照之,詎化為鬼,滿面血污,張手向二人猛撲。陸君行最後,見一丐坐路隅,反穿羊裘,頗以為異,停步火之,遽變為披髮吐舌之鬼。三人先後受驚,各不相顧,狂奔回寓,汗透重襟,寒熱交作;但余竟無所見,友人慶余運氣佳勝。其實余素患近視,是夜月黑,未攜燈火,正苦小徑崎嶇,荒草沒脛,步步為營,無暇旁矚,或因此幸免驚怖耳。此又一事也。

五、余故里周溪婦女,以世亂年荒,生命朝露,聯同齋戒設壇,推信女十六人輪班虔誦《五公經》,七晝夜梵聲不斷,冀祐一村安寧。果然精誠感格,誦至第三日,壇中忽覺異香濃烈;所供淨水,變為淡紅色,再變為淡金色,水泡冒起如連珠不絕;凡屬玻璃器皿,悉現五公菩薩法像,眉目生動,老少服色各不相同;繼而庭間金砂下降,屋頂紫霧籠罩;尤奇者,五公喜慍,隨人之信仰與否而異,闔村男女老幼,爭相羅拜;病者求施淨水,多獲痊癒。如是顯靈三日,惜有剛吃狗肉之人,混入參觀,瑞應竟滅。其事甚確,誠屬不可思議。此又一事也。

六、高姻丈伯循有遠戚周某,濾縣人,娶媳張氏,悍潑忤逆,其子懦弱不能制,老夫婦隱忍已非朝夕。某夜忽同夢天上露金字一行,文曰:「六月十三日雷劈周張氏」,以為積金所成,未加注意,詎料翌晚復夢如前,其子亦然。僉以此婦雖然不孝,但其罪不致上動天誅,乃惻然虔禱,願各減壽,代為求宥❺,時在五月底,距期尚遠。張氏初不置信,行為如故,及至是日上午,仍然風和日麗,毫無影兆,張氏嘲笑翁姑迷信,邀鄰人抹牌為戲;詎至午時,天際忽起烏雲,大雨如注,雷電交作,張氏駭奔樓上,嚴閉門窗,匿身大衣櫃中。無何霹靂一聲,樓上門窗洞啟,果將張氏攝至街前轟斃,並將樓下某夫妻及其子震死,鄰人多方救治始甦,但其子額角被電火灼傷,痊後仍留黑痣,百治莫去。此又一事也。

其餘所聞仙佛神鬼妖魅之事尚多,不及備舉,特錄數則,以供研究。

甲申(一九四四年)初夏,余偕方子樵、劉紀文、謝仙庭、孫義慈諸先生,及家兄惺父遊丹霞山,舟中無侶,偶談怪異之事,方公出其《幽冥問答錄》見示,云是林參謀長黝yǒu襄,曩年任陸軍大學特別班主任時,與黎教官澍,彼此問答冥間諸事所記載;囑為付梓❻,俾世人知有鬼神,常生警惕之心,則社會上罪惡,或可減少幾許,對於世道人心,不無裨益。余受而讀之,證以平日所聞,有鬼有神,若合符節。余謂此項筆記,應視作勸人為善之《感應篇》讀,若視為導人迷信,則未足以語子樵先生之婆心也。

甲申(一九四四年)盂蘭節日三水杜之英 敬識

❶啖(dàn):吃。
❷澆:水流迴旋集中的樣子。
❸漠:分散的樣子。
❹官廨(xiè):官署,公家辦公的地方。
❺宥(yòu):寬恕、赦免。
❻付梓(zǐ):古代稱雕刻書版為付梓,即今之排印書籍。

王敏 白話譯

民間傳說神荼和鬱壘能吃鬼,鍾馗擅長捉鬼,羅兩峰能看見並畫出鬼來,張道陵能差遣鬼神。但據古人書中記載,阮瞻宣揚「世間根本就沒有鬼神存在」的論調,結果被一群鬼捉弄了一番,阮瞻受到驚嚇之後再也不敢妄作此論了。由此看來,像《山海經》、《搜神記》、《齊諧》、《太平廣記》這類書籍,未必都是無稽之談。大概古往今來天地之間奇怪詭異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而孔子之所以不談論怪力亂神,是為了引導大眾恪守五常,所以從來不提這些超乎常理之事。現代科學技術日益發達,開口就說要破除迷信,有關鬼神之類的學問,就很少有人去研究了。意,是指人的魂魄,人活著時叫它靈魂,死了以後凝聚不散就叫鬼,佛門稱它為中陰身,如果人活著時聰明正直、忠孝節義,死後就可成為神。《左傳》說:「新鬼大,故鬼小。」因為鬼道眾生,只有形狀沒有實體,所說的大小,應當是指濃淡的區別,時間久了就漸漸消散了。因此楊子說:「新死的鬼身形集中凝聚,時間久了就變得稀薄分散」,大概就是這個道理,我雖然不曾見過神鬼,但常常聽說親友當中,有親眼目睹過這些怪異事情的。在此列舉出幾件事情來,以證明《幽冥問答錄》的內容並非虛構。

一、先母李太夫人,曾說過外叔祖士修公,死了三天三夜,竟然死而復生,而且又活了十九年。士修公復活當天,親口講述了在冥間的經歷,他講的清清楚楚繪聲繪影,不可能是無中生有憑空編造的。原來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與士修公籍貫、姓名、年齡都一樣的人,只是出生的時辰和地方有巷頭和巷尾的差別,冥差錯以為士修公是那個人,就把士修公帶走了。等到審訊時才知道是張冠李戴了,送士修公還陽的同時,那個人就去世了。士修公在冥間被誤用了杖刑,還陽後兩腿竟然長了很大的瘡,一個多月後才痊癒,這是一件事。

二、我的大舅子易厚慈君,死後顯靈,所顯現的身形和活著時一樣,全家老老少少以及親戚朋友數十人,都看見他撫摸著棺材輕聲歎息,向祖先牌位敬禮,向親友們點頭示意,在他的父親面前長跪不起,神情中透出無限的悽楚和留戀,在靈柩前久久徘徊不肯離去,直到天亮了才消失。從此以後,只要是家中有人病危,易厚慈君必定出現;如果他作出護送和迎接此人的樣子,那麼這個病人必死無疑。這又是一件事。

三、我的兄長惺父,年幼時隨宦到了豫章。一天夜裏,他在官署的閒廳裏洗澡,忽然看見一個女人,白衣白裙裹著小腳,手中拿著蠟燭,從東廂房走到西廂房,經過兄長面前時,距離兄長只有一丈左右,只見她臉色蠟黃,面容愁苦淒慘,而且陰氣逼人,兄長被嚇得毛骨悚然,驚恐萬狀,結果大病了整整十天才痊癒,這又是一件事。

四、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九月,我和符夢松、陸拜葛、杜公輔三位,出差到新會縣城,借住在共和學校。當天晚上有位朋友邀請我們到城外,為我們設宴洗塵,到了深夜酒席才散,這時城門已經關了,我們就借道某個人家廢棄的園林回住處。符、杜二人走在前面,看見一匹白馬在路邊吃草,就舉起燈來照了一下,不料白馬瞬間化成了惡鬼,張開雙手向二人猛撲過來。陸君走在最後,見一乞丐坐在路邊,反穿著一件羊皮襖,感到很奇怪,就停下腳步用燈火照他,誰知乞丐竟然變成了披頭散髮吐著舌頭的厲鬼。三人先後受到驚嚇,也顧不得別人,各自狂奔回到住處,身穿的幾層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身體忽冷忽熱,但我卻安然無恙,什麼也沒看見,朋友們都說我的運氣好。其實我平時就近視,當天晚上沒有月亮夜色很黑,我又沒帶燈火,腳下的小路崎嶇不平,荒草高過腳踝,每走一步都要頗加小心,自然沒有閒暇往兩邊看,所以才免於這場驚嚇,這又是一件事。

五、我故鄉周溪的婦女,因連遭荒年和戰亂,感到生命像朝露一樣短暫,就聯合起來共同吃齋持戒設立法壇,推選出十六位信女輪班虔誠讀誦《五公經》,七天七夜誦經聲不斷,希望能保佑全村人平安。果然精誠所至感動天地,誦經到第三天的時候,壇中忽然聞到從來不曾聞過的濃烈香氣,所供的淨水,變成了淡紅色,再來又變成淡金色,還不斷的冒出像珍珠串一樣連綿不絕的水泡;所有的玻璃器皿,都顯現出五公菩薩的法像,面貌栩栩如生,有年老的、有年少的,所穿衣服的顏色也各不相同,緊接著庭院裏又有金砂從天而降,紫色的霧靄籠罩著屋頂;特別讓人稱奇的是,五公菩薩的喜怒,隨著各人對他是否信仰而不同,村裏的男女老少全都趕來,爭相跪拜五公菩薩,生病的人祈求菩薩施灑淨水,多數人都痊癒了。就這樣顯靈三天,只可惜有個剛剛吃過狗肉的人,混進人群中來參觀,各種瑞像隨即就全部消失了。這件事確實發生過,實在是不可思議。這又是一件事。

六、高姻丈伯循有個遠房親戚姓周,濾縣人,娶個兒媳張氏,這個婦人兇悍潑辣忤逆不孝,他的兒子則性情軟弱無法與她抗衡,這對老夫妻已經容忍她很久了。一天夜裏夫妻倆同時夢到天邊有一行金色的字,上面寫到:「六月十三日雷劈周張氏」,這對老夫妻以為不過是金子堆成的字而已,都沒在意。不料第二天夜裏又做了同樣的夢,他們的兒子也是。夫婦倆都認為兒媳雖然忤逆不孝,但她的罪過還不至於驚動上天來誅殺,於是動了惻隱之心向上天虔誠祈禱,願以減掉各自的陽壽為代價,換取上天對兒媳的寬恕。當時正是五月底,距離夢中的日期還很遠,張氏開始並不相信,還和以前一樣我行我素,言行不加收斂,到了那天上午,天空風和日麗,根本看不出要下雨的樣子,兒媳張氏得意的嘲笑公公與婆婆太迷信了,沒事似的把鄰居請來打牌,不料到了中午,天上忽然起了烏雲,大雨如注,電雷交加,張氏見狀驚恐萬分,慌慌張張爬上了樓,把所有的窗戶和門都關得緊緊的,自己則藏身到衣櫃裏,怎料一聲雷把樓上的門窗劈開,張氏竟被雷拉到街上劈擊而死,街上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孩子也同時被雷電擊中,鄰居們急忙想盡辦法救治才活了過來,但他們的兒子額頭上被雷電燒傷,病好後留下了一塊黑疤,怎麼治療也沒能去掉。這又是一件事。

其餘聽說過的神鬼之事還有很多很多,無法一一列舉,只選擇性的記錄了幾件事,以供大家參考研究之用。

甲申(一九一四)年初夏,我同方子樵、劉紀文、謝仙庭、孫義慈等幾位先生,還有家兄惺父一起遊覽丹霞山,途中沒有其他人,偶爾談起這些奇怪詭異的事情,方子樵拿出《幽冥問答錄》給我們看,說這本書是林黝襄參謀長,當年在陸軍大學任特別班主任時,和黎澍教官一起,用你問我答的形式把冥間的諸多事情記錄下來;並託付他將此書印刷發行,讓世間人都知道鬼神確實存在,常常生起警醒之心,那麼社會上的罪惡或許會減少一些,對於挽回世道人心,會有很大幫助。我收下這本書拜讀了一遍,裡頭寫的內容真實不虛,和我平日裏聽說過的有關鬼神的事件大體相同,互相印證。我認為《幽冥問答錄》這本書,應當把它當作引導人心向善的《感應篇》來讀,如果認為它宣揚迷信,那麼就枉費了方子樵先生的一片苦心了。

甲申(一九四四年)盂蘭節日三水杜之英 敬識

▼ 原文請看下列網址:
https://usr1.pixnet.net/blog/post/1236739-《幽冥問答錄》白話註解



●活閻羅斷案紀事
現果隨錄是書在說鈴內靈隱釋戒顯晦山撰

太倉徐成民、庠友季生之子、幼持齋、好善、與友結社念佛、忽奉帝命充冥官。從崇禎庚午年始、晝為書生、夜則判斷冥事。每日至夜分、中堂暗坐、體氣俱冷、兩眼上撐、呼鬼、兩造判決如流。音響洪厲、陰風颯然。左右耳房置燈火紙筆、記錄裒成大冊、題曰、婁東冥判。九州管內、處處流通、判善惡報應、如照膽臺、覽者不寒而慄。

此余庚午念佛會友也。為人淳原質朴、木訥寡言、除讀書外、止知念佛。忽受冥職、音吐高亮、一字一句、斬釘截鐵、固以奇矣。更奇者、三教典籍、從未寓目、一當對簿、則引經據、出入佛藏、字字精鑿、真不可解。冥判中有數則公案、出余手錄、文不加點、未嘗增減一字。如是者百餘日。成民自言、初為閻君分司、死去乃實受職、此婁東昔年一大異事、余所目擊而身相與者也。


活閻羅斷案初編 一名死後之審判
雲間楊時泰錄 長洲彭紹升重編

(一案) 殷威。山西太原人。 起來。 你廿四歲。陽壽就該絕了。怎麼延到八十有九。 嗄。你廿四歲上。曾行善事麼。 十二月十八日施粥。 拾地上米一萬九千六百五十九粒。 設牢。 平時又齋僧。 放生。 布施。 供養西方聖人。 還有麼。 可共是八十五節。 取椅過來。 我自然與你申奏。

(二案) 堯田都。 李氏。不必言。 你是黑膽人。 取他的斛兒秤兒。等兒斗兒。來較一較。 先把秤兒較起來。 十九兩為一斤麼。 取那斗上來。 十一升為一斗麼。 把斛來。 五十五升為一斛。 取那等上來。 十分七釐為一錢。快說。 妒忠忌賢。 先去了他的雙指。 把他的指兒煮起來。 把他的舌兒取出來。 剖心。 誰喚你作那些狠事。 把他的心兒取出來。 發於酆都。

(三案) 戴忠 這樣造業的奴才。既然為官。就該護法了。怎麼把韋馱毀壞。又把藏經焚盡。 這等惡人。不必壽終該挐了。 喚余謂仁上來。 他見你齋僧。怎麼樣。 嘎。活活的敲死你。 戴忠。余謂仁齋僧。與你有甚相干。下這等樣毒手。 剮起來。 魚鱗剮。 發於北無間。

(四案) 董氏。北京人。是節婦麼。起來。 夫是幾歲上亡的。 二十二麼。今已四十五年了。空足不離堂簷。減膳減服。 取椅上來。 你二十三年。不與男子並坐麼。 我這裡不妨。請坐。奉事翁姑可孝麼。 這纔叫做孝婦。節孝兩全。真女中丈夫。 依你一生所為。擬報該為相。 這也不能。往生淨土。必要真實工夫的。 而今可稱得佛號出麼。 我所不及。隨我面地藏菩薩去。

慵菴宋謙。讀活閻君斷案記曰。余讀活閻君斷案至北京董節婦案。有而今可稱得佛號出麼一句。不覺汗流浹背也。蓋冥司最重功德有三。第一是念佛。凡獄中罪鬼。一稱佛名。則刀山火樹。化為蓮花。洋銅沸屎。化為涼水。其如罪業深重。一字不能出口何。若有造業之人。後能慚悔。堅心念佛。不退不轉。得歸淨土。謂之帶業往生。其次則仗瑜伽燄口。及禮懺功德。可從末減。此於正月初八日。晤謝雲卿於晚香室。云在婁中親聞是說於斷案者。凡我同志。乘此精神能念。口舌能念。工夫能念時。一心歸命。自度自救。決不唐捐。因併記之。

(五案) 潘法聖。龍江衞人。你立志時節。誓便怎麼樣發的。 嘎。不孝墮於阿鼻。不廉墮於火坑。不義墮於黑闇。不要閒講難道發了這等誓。後面反了不成。好箇孝子。母無二子。又不是無家的。不獨不能養心。口體也養不全。好箇廉者。倪達本是惡人。得了三兩銀子。就與他說人情。好箇義夫。奚氏把七歲兒託與你。不受他託猶可。既受他託。又受財物。就不可負他了。不要說他先人臨終這一番哀言。看那孩子。就該憐憫了。奴才。你孝那裏。廉在那裏。義在那裏。如今要入那一獄。 鬼判。把他一生所為算起來。 大大小小。惡有一千零八節。善心有九十五節。這也不干我事。你誓先發在前了。 快取腦箍上來。 再把紅鐵杵刺他心。 去舌。 把洋銅與他飲。 再取銅拶。套在他指頭上。 挫。 而今止要去膝蓋了。 發於上火徹下下火徹上獄。

(六案) 黎寬。你假名姚宦奴才麼。 我問你。怎麼叫做假名。 身兒又不寫與他。姚宦的虎皮。又是帶得動的。是這等麼。 未假名時節。不必講。既假後。就懷詐念。某人是我仇家。某人與我有隙的。詐害了幾家。 九家。 你父母早死。你哥嫂把你視如己子。撫養教誨。就該事他父母一般了。漸至成人。不但不把他父母看待。倒嫌他沒有資財分與你。看顧得不周。把他兒子打得一下。也是好的。 你這奴才。娶了二妾。就把董氏猶如寇讎。鍾達種那園子。是他養命的。怎麼破壞他春熟。你心黑如墨。 開膛。 取他心肝肺腎搗爛了。 去皮。 發於釘身獄。

(七案) 楊氏。應天府人。 請上坐。 有何善事。 建放生池。 打銃的都化轉了。這功德也不小。 檢藏。 往生咒持了一百萬。這是大菩薩了。取香過來。自然要拜。 弟子沒有什麼。但持悶齋而已。亦有往生之心。後面不知若何。 弟子親送。 略送一程。

(八案) 李長源。既然為官。畢竟有利國利民事體麼。 聽訟裏頭。精明也否。你左遮右揜。必要冤家對面了。纔說麼。 下面俱帶上來。 這一班。可是得人銀子陷害的麼。 快說。你手錄的招稿。俱有在這裏。 抬上來。 都焚著。 氣有幾種。 青黃黑白。 黃白上。怎麼又黑。 這大罪人。不忠不孝。虐民。 就是將功折罪。也折不得這許多。以一當百。也當不得這許多。取鐵杵過來。 腦蓋上釘下去。 風手吹轉。 把鐵錘打背。 兩脇下打。 誰叫你作的。 發於砍骨獄。

(九案) 洪制之。你是屠戶。宰了許多口。 五百零七口。 眼兒也都是赤的。鬼判。你看他就是箇豬形了。 取鐵叉過來。 也在喉嚨裏叉進去。 也要打氣。 而今去他的頭。 也分為兩爿。 去手足。 頭也剖開。 把他髓塗在鐵圍山上。 肝腸肺腎。挂在刀山上。 頭發於油鍋。 身發於鐵臼。 手足並發於墨繩。

(十案) 陸世廉。雲南景東人。請上面坐。不妨。 宜一宣。 一生淫殺盜妄。並沒有戒。這等怎麼就到此地位。 嘎念佛。 念到天花亂墜。見天不是天。地不是地。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這是大徹大悟的境界了。如今足下往極樂去了。孽子在這裏怎奈何。 若得再會。是孽子大幸了。 請。 童子五十。綵女三十。衙役一百。俱護送陸善人去。

(十一案) 郟有成。怎麼不下跪。 你是無罪的麼。喚刀斧手先截他兩段。你慣把小生靈截為兩段。 曾記得二十三年前事體麼。那一黿。就是你三世母親。怎麼把他粉為肉泥。 你食的時節。但貪滋味。就忘了釋迦佛所云四生無非父母兄弟改形易面的話麼。 殷氏。這就是你的兒子。 嘎。他剁你時節。痛苦非常。心中怨恨。口不能言麼。 可惡。一定也要剁那奴才為肉泥。 殷氏。他雖是你的冤對。也該相忘了。 把那奴才發於鑊湯。

(十二案) 婦人帶上來。你是娼婦麼。 你說行善。便怎麼樣善。我且問你。你為善時節。淫心可斷麼。 取流水簿上來。待我查。 你後面果然有善。前面的事情。我就免了。 你三十五歲上改行的麼。 婦人至三十五歲纔行善。也覺晚了。 有善我自然饒。不必胡言。 你曾題七佛讚。 你會題詩麼。 娼婦斷了淫心。這也到虧你。 曾食五淨肉。 曾造大士像麼。 依了你前面的所為。該下銅柱獄。虧你後面行了許多好事。而今不下了。 止好作無罪鬼。這也彀了。趕下去。

(十三案) 魏宋存。你是箇食戶。魚肉雞鵝鴨醬。怎麼樣叫做醬。 去了他的骨子。把他紛紛打爛了。 其味好喫麼。 就食那生靈。你這箇罪兒。也當不起。譬如一人。把你身兒打爛了怎麼樣。 小鬼把那奴才剮起來。 我不就打爛你。你要饒。而今纔下臼。 就發於此獄。

(十四案) 你是僧。 怎麼叫做陸梁。 嘎。是箇俗姓。 有何好處。 你這名利兩心也不斷。 你既然出了家。要超苦海。登極樂。要那名怎麼。要那利怎麼。人家的供養。粒米也難消的。 不必講。 你看卯簿上。 若差了一些。你就說。發於餓鬼。

(十五案) 華善士。 請。 自然是這等坐。一生止持彌陀經麼。 受十八戒。又不是僧人。又不曾離俗怎麼受得十八戒。 這也是有大手段的。快取茶過來。行便行怎麼好事。 敬老慈幼。 正是。 世間有一班人。專說道。好事是富貴纔能行。若是這等看起來。好事也沒有人行了。 正是。 貧人那裏能彀行。就是舉起這箇心。也是好的。 見了幼。就起敬心。 這句兒說錯。 見了老。就起敬心。見了幼。就起慈心。 小鬼快備花旛上來。 吹手要二十四名。 送與西雲亭便止。

(十六案) 王朝。你是箇打銃的麼。 打一箇與我看。 儀門上的虎頭。打著了。我就饒你的罪。打不著。我就破你為肉泥。 真箇打得妙。 鳥在天上。又不食你的食。又不害你。怎麼去打他。 你打他一下。猶如霹靂。 小鬼。取那月斧上來。 下面開上去。 當插旂於上。就把他的銃兒打。 收魄何在。 快取過來。 你生前打便打得好。而今也受用。 火眼。你快穿他的眼。 小鬼。把他的眼兒去了。 就與那些冤鳥食。 鬼判。取算過來。 從頭至尾。一日有許多。獾兔有一千三百五十二隻麼。不可算錯。 鳥八萬四千九十一隻麼。 取鐵爪上來。 敲他的足。 把他的髓。就與冤對食。 如今也彀了。發於阿吒地獄。

(十七案) 請。 老師道表。 淨忘。 道表也好。 老師有何教我。 我豈不欲慈。只是那些罪人作了惡。我不得不然。 老師平日有何功夫。 直念。 怎麼樣境界就是萬緣俱斷了。 好念到不念。自然好。 正是。一定要歷歷分明。字字追頂。 正是。世間人怎能箇忍。 流轉生死。總是一箇不忍。 世間還有一種人。但能明不能行。 所謂徑路修行。惟念阿彌陀佛。老師輩中。也有不明不行的。就有明的。其念不真不堅。所以不能離這箇苦海。 世間有一種闢佛的。他不知三教元來總一家。所以闢釋者。即闢儒也。他不知賢聖的道理。 那一箇是身體力行聖賢心體的。

(十八案) 倪匡。 你有好處。不要下跪。 我且問你。你足不履地。必有奇事。你是寫狀者。 原來是慣解人家冤結。 你不可不知。你應該無後的。也為這樁好事。所以晚年有子。 雖是來者就解。終不如不寫。 正是。世間人那裏有改過自新的。自新就妙了。 妙你寫狀原是發行。不是發行。乃是發願。 天下有寫狀者。盡似你這樣人。何怪寫狀不叫做寫狀。叫做濟人了。度人了。 他若要告。實情畢竟與你說的。 倘或他一定不依。你怎麼樣。 嘎你就不寫了。下面可有生前寫狀者。再拏一名上來。 請就站在這裏。 你是生前寫狀者。怎麼不說。 寫狀者。無非叫你寫。誰喚你與他謀。 這惡人得了幾貫錢。要說那箇人死罪就死罪。要說徒就徒。要說杖就杖。 你跪在他面前。 他也是寫狀的。你也是寫狀的。以有為無。以無為有。你這箇罪人憑空造。 胡說。 取鐵釘過來。 把他的指兒都釘了。 誰叫你是這等寫。 而今你可寫。 去了他的舌。眼兒也去了。 寫狀又是你。中見又是你。好趁錢。 我怪你會跪。把他的足兒敲斷了。 你看他。他也是寫狀的。我如何不問他罪。 他若有誣告者來。他就不寫。他就勸他。若有罷得告者來。他又解他。 其人果然要告。畢竟情真罪當。他與你天高地下。 不必怎麼修行。這就是修行處了。 他解人冤。你結人冤。掌嘴。 我不掌你恁麼掌。你見了官。專會調謊。發於沸屎。 所以要做好人。他便是這等。你便是這等。 我誰願打他。誰願把這些刑罰加他。 依你的功兒。論起來該為善士。

(十九案) 廉氏。 你是舌辨的婦人麼。 那裏有翁姑。也去謊他。 你獨食。該墮餓鬼。 你怎麼把本縣城隍。常常罵他呢。 女人坐在家中。全憑搬嘴弄舌為事。你的舌兒。一定要去了。 你而今可曉得神明有也沒有的。 喚你持一日齋。也不肯。而今就是你自己要持。也不能彀了。 天下那有這樣沒良心的婦人。閒了就把這些小生靈來害。憑你那一箇。誰能阻得你。阻得要緊。越害得要緊了。你平日喜的甚麼。 慣食團魚麼。你這箇賤人。吃便吃得好。而今要下油鍋呢。先去舌。 也把他頸兒弔起來。 發於油鍋獄。 待他身兒洋盡了。然後把頭兒下去。你煮團魚。也可是這等。 你去受用。 快下去。

(二十案) 耿龍祖。你是箇大商麼。 販魚乾。你害的性命也無算呢。 沒奈何。誰喚你做的。說沒奈何。 奴才。就是銀山在家。你也不厭。而今你的金銀財寶何在。 我這裏。不是金銀財寶贖罪的所在。除是生前行的好事。持的呪。誦的經。念的佛。纔能彀免。 還虧你生前。沒有別惡事做。 不受地獄苦就彀了。而今便就為魚。 鬼判。押與河伯那裏去。

(二十一案) 梁樁。背後誚人的。就是你。轉眼說人短的。就是你麼。 你是箇正人。他人有差。當面就該勸諫他。 正是。就該獎勸他。你把自己說得是箇聖人。那裏有聖人調謊的。那裏有聖人陰謀人性命的。那裏有聖人殺人不起良心的。那裏有聖人祀神明不齋戒反褻瀆他的。 小鬼。把那箇聖人分為八種。 聖人附會得的麼。而今不是箇聖人。是箇罪人了。 發於犁耕獄。

(二十二案) 薛士榮。 牛方。 陶世龍。 陶世龍。你跪上來。他兩箇詐你錢財麼。你不肯與他。他便把你誣告在官。 官是那一箇。 吳忠麼。取他呈簿過來。 吳忠是死了。 在那一獄。在鐵叉獄麼。快去拏來。 你是箇問官吳忠麼。動不動。就問人一箇死罪。得了他兩箇許多銀子呢。 一百五十兩麼。 過財的。就是你弟吳奎麼。拏吳奎來打。 打一百。 吳忠也要打。打背兩百。快喚吹風手來。 你前任的罪。只就這樁事。還不曾結。而今要發於鐵窟獄。 牛方等。俱去了手。發於太山府。 你陽壽。該二十九歲。還該去為人哩。 要做好人。陶世龍。你善行歹事。一定逃不去的。 你的冤家。有在這裏了。 還該去延壽。延壽沒有怎麼。利人為第一。切不可行短行的事體。 攝生放生。得長壽。經中惟有藥師。這便是延壽的經。 速去。 快取牌上來。 下面沒有了麼。

(二十三案) 顏清。山東登州黃縣人。 你修志。志也不易修的。 正是。這便無愧於心。善曰善惡曰惡。便是聖人修春秋。也不過如此。 值日官取椅來。 請。可笑天下有修志者。得人財物。以惡為善。以善為惡。一只是有一烈女。不曾上志。其人姓杜。 不妨。喚令郎來就是了。 建萬民倉。這功是不磨的。 這位是令郎。起來。 你父親這等修志。天下所少。只是遺了杜氏。他是箇烈女。你還陽。就該續上了。 三日前。 上帝有詔。請足下明早同往。

(二十四案) 孔爾嘉。 起來。 三教曾涉獵過麼。你說一箇涉字。就不能深入的了。 這也我不管。但看你一生所為。 憑你博古通今。不能明了心性。終屬虛妄。 不要說得太好了。我都要證的。 你生前。曾有一僧名離相。再三與你乞食。不惟不與他吃。倒 了出去。 還多得狠在這裏。你還記得至三清殿中。揖也不作一箇。就坐在他桌上麼。 曾把周易作展布。這叫做尊三寶的麼。你把三教的語言。涉獵了一番。就要離生死。生死若是這等易離。人人都去涉獵了。不要驚惶。你的善也多在這裏。 論其理來。先該報你的惡。纔報善。 便是。我與你講。而今不如把那些善。償還惡罷。你願。我便行。 算起來。你償盡了。還該生於人道。

(二十五案) 郁氏。你這箇賤人。還要說怎麼。 毀謗三寶。犯干天地。不敬翁姑。慢夫。輕賤五穀。鞭撻僕隸。殺害生靈。 小鬼。快把簿與賤人看。 別人十惡有赦。你十惡無赦的了。婦人中。怎麼有你這等的。 梟首。 眼耳鼻舌手足。都去了。 齒也要去了。 快吹轉來。 開膛。 都要取出。 柳葉剮。再下磨。 發於油鍋。 碓肉醬。 快吹轉來。 生前做便做得好。而今也受用。生前怎麼不悔呢。 論起律來。該發於阿鼻。而今你這苦。也受得彀了。發於酆都。 不必求我。你若要出此獄。但念阿彌陀佛。

(二十六案) 屈氏。 不要把吃齋兩字來蓋我。 誰說道吃齋不是好的。只是你不曾行那吃齋的事。 先打五十。 我問你。還要抵賴麼。 可是我待你說。纔曉得麼。不要說行那些事。就是這些念頭纖毫起滅。也是瞞不過的。 好一箇烈婦。賤人你嘴是烈的。 你還要說烈麼。叫金大上來。 我問你。曾與他往來。不曾往來。 快取火車上來。 你就該下火車地獄。 因你曾持齋。曾念幾聲佛號。而今當生人道。但是六根不全的乞丐。 這也彀得狠了。

(二十七案) 柳標。 請起。 若是這等樣修。落於小乘了。人之所以修者。第一要脫輪迴。第二就要度眾生了。足下可曉得阿彌陀佛未成佛之前。不要說那些人類。就是那鳥獸蟲魚。都要度他成佛。這纔是大乘。若是你這等修。只能自利。不能利人。 足下而今去。著實要發願。不發度衆生的願。足下的孽。怎能勾消。發願不妨就在地藏菩薩面前發。

(二十八案) 葉從周。 一歲歲報來。十年一總報。 你一歲至十歲上邊。有許多善。 七十五樁。惡有許多呢。 九百五十四樁。 你十歲至二十歲。 二百二十樁。這是善麼。 惡呢。 有二萬三千七百一樁。 二十歲至三十歲。 善有一百七樁。 惡有五萬八千。 三十一至四十。 善有一千四百樁。惡有許多。惡有十萬五千三百九十九樁。 如今善惡。俱分了大小。 四十一至四十七歲。怎麼不報。 為何不報來。 三千一百五十四樁小善。十七樁大善。 惡約有十一萬樁。憑你說。四十一至四十七歲。怎麼就有十一萬。 而今分來。那裏饒得。難道你起了謀人的念頭。殺人的心。也饒你不成。這箇念頭。不獨是你。人人是這等的。只是你太多了些。 行這些惡事。我且慢論。但就你起這箇念頭。也就彀受用了。 身口俱從意起。 喚那葉從周上來。 王韜。 姚氏。 龔義修。仇雲從。 俱分舌。這是報你多舌的罪。 把他臂兒取下了。去足。這是報你殺生偷盜的罪。 嘎。你不盜麼。就是一柴一紙。不問也不可取。 那些心。都要取出來。誑言。綺語。惡口。兩舌。淫殺盜妄俱從此起。 俱發於熱熬。這是你的淫報。

(二十九案) 寇有行。 你的嘴兒也縮在肉。不象樣。我與你去了兩腮。就完了。把他腸兒取出來掃。 我與你掃去了些油膩。 再喚寇有行上來。 而今清淨了麼。 也把他喉兒取出。 可是行動。 身上覺有些不寬轉。我有絕妙的法兒在這裏。止存骨兒。你不輕些。 可是你身上疼麼。你去油鍋裏浴一浴。就好了。

(三十案) 夏時。 你宗儒麼。我不問你宗儒宗道宗釋。宗得真。就是了。 正是。儒也戒殺盜淫妄。釋也戒殺盜淫妄。道也戒殺盜淫妄。道家養神。儒家收放心。釋家要空念。大底從心所欲。就是大悟的境界了。 三教之道。無非要絕妄全真。 天下有宗儒者不知釋。宗釋者不知道。宗道者不知儒。總不外執著兩字。釋家無人無我。就是儒家的四海一家。 咳。誰能通天下為一家。 不妨。我這裏也可以修。人間也可以修。天上也可以修。總存乎足下的心。

(三十一案) 江伯良。 范氏。 跪上來。 你的唇兒。怎麼這等薄。我與你幷了一塊就厚了。 既然是讀書的。曾見過隱惡揚善麼。 你見聖賢是好色的麼。沒有麼。戒之在色。難道是我造出來的。 言雖是有幾等。你那些不是無心說的。你這一人。怎麼這等大。如今要小些。 快取鐵兒上來。 而今你大一箇與我看。你這箇色膽。我與你剖開了。 而今你說一箇與我聽。 發於犁耕。

(三十二案) 耿如忠。 樓滿。 范氏。 樓滿。你跪上來。你就是造網的。 范氏。你就是販網的。 耿如忠。他是造網來賣的。自然是一箇貧人了。你怎麼盜他的。 不要講。你這箇造網的。孽也不小。 范氏。你既然是婦人。不做婦人的事。倒去販網。你與耿如忠有交麼。 賤人。這箇情還說沒有。 不然。你怎麼教他盜。 小鬼。快取他三人自陳簿上來你們前面。還不知有多少惡。 樓滿。你是箇大罪人了。你魚喫了十八擔。 你喫魚的日子。有在這裏。那日喫了許多。那日吃了許多。怎麼如今還要調謊。 那裏有板兒打你這奴才。 發於油鍋。 范氏。你這箇賤也賤得濫。你是人人是好的。我也把一箇人人是好的。與你便了。東廊下那箇美人。你去抱他來。 你往人世為娼去。 耿如忠。不必論那箇盜網。你生前乃是無藉麼。 又不是里長。又不是甲長。又不是地方。 你總說來。詐害了許多。 嘎。八十七家。 那狗你食了三十五命。 為你宰的就是了。婦人婬了幾口。 十六口。 獾兔雞鵝鴨豕羊牛。水族。羽族。吃了一萬五千七斤。快把洋銅上來。 那裏有這等事。 快把鐵錘上來。 頂門上打。 快吹轉來。敲足。 髓兒要敲出來。 而今好磨了。 再增在上去。 篩起來。 快收籠就與冤對食。 彀了。 發於劍樹。

(三十三案) 蔡氏。 好。我自然有好報。 你說來。難道一些惡也沒有。 止好善惡相半。你而今要先報善。先報惡。還是要償。還不如扯償了罷。 扯償了。止好為鬼。 我這裏也可修行。 沒有怎麼修。但念阿彌陀佛。這叫做徑路修行。頓超彼岸。 那裏有誑言的佛。 專持阿彌陀佛名號。即得往生。 罪犯不必帶來。該生人道者。俱帶上來。

(三十四案) 雷泰。 你是箇書手麼。 你罪不免了。快些說來。 難道你是箇代書。我就讓你些。就是國王。他若有罪。我也不饒他。 以善為善。以惡為惡的事情。可是有的麼。 假牌簽了許多。 錢糧沒了那一項。 世間百姓。受官府詐害。也當不起。你又詐他。 取拶上來。 剉他的指。 把他的眼去了。我怪你會瞞官。 你這奴才。到我這裏。還要遮藏。取夾棍上來。 發於黑暗便了。

(三十五案) 獨角牛。 你可為第一惡物。 你食甚麼。 山鼠。山貓。山狗。山獾。 你這孽畜。為橫一方。陷害了多少人家。多少生命。就是剁你為肉泥。也不彀。 趙仁。這箇怪你。你怎麼拏他的。 他是惡獸。不是怪。 他要食人的。你怎敢敵他呢。 他歡喜聽篩鑼。又歡喜食孩子麼。 你要拏他。就把鑼篩起來。你就把孩子引他。 就是引他。怎麼樣拏著他呢。 嘎。你就做一大勢。搶上去。抱住了他的角。這牛有千斤。你怎掙得他起。 一掙有五丈餘步。連掙了七八掙。他氣纔軟。就用刀砍殺的麼。 你能為一方除了害。這也好事。只是得了些功。折你罪便了。 也罷。你要拏他。原是捨命。這是勢不兩立的。我細細按起來。你起念也甚妙。這一念兒為一方生靈除害了。你折了去。而今的功。也還不小。 此間土地何人。快拏上來。 好一箇老人。你忍坐視麼。快去了衣帽。打。 著實打。 索了。 趙仁。你就為此處的土地。 把這孽畜上閘。 且慢。先去了他的皮 。 角兒敲下來。而今上閘。 殺為十八種。 碓起來。 碓完。即發於十八獄。

(三十六案) 你可是臧志道麼。 你勸化轉了不信心的人家。二百三十四家麼。施藥。 施燈。 放生。放了許多。 羽族放了二千七十九隻。水族可曾放生。也放過一百五萬七十七命麼。 這放生事。助銀一兩五錢。 接引臺。助金一千張。還是助於像上。助於臺上。也要說明。 嘎。跪誦彌陀經。有三千卷。這也難得。 在家持得五戒。定非有大手段者不能。 又作想阿彌陀佛。 正是。世間人但說得過。行不過耳。 嘎。發三種心。怎麼樣三種呢。 慈悲心。戒定心。救一切心。 萬望留道表。 定要求留表。 無著。 鬼判。下面有畫工。可喚上來。先度尊像。弟子纔好拜。 這位是無著大師。細細寫。須要描得像。 弟子就在這裏拜送。 描得好。畫工。你也該拜。 判官收好。你們俱下拜。 這位大師。姓臧諱志道。道表是無著大師。是上品生的。特來觀獄內眾生。所以到此。

(三十七案) 梁貴元。 你道自己心兒是直的。只怕是黑不是直。 你慣搜人底腳。你道是好麼。 你專要食佳味。雖或有多人。或三人。或四五人同食。然殺那些生靈。必是你主殺的。 這惡怎逃呢。纔方說。我的心兒是直的。 你的心兒太直了。 小鬼。快把他的心兒打。打爛了要做肉團。

(三十八案) 宋杰。 看你滿身都是貪火。那裏有你這箇奴才。自己敗壞了家私。就陰害他。 張氏你補一狀來。奴才。你跪在張氏面前。 你既處貧窮。 也須憑仗那些親戚朋友。處於富饒。你纔有些資生。 雖是他們不看顧你。也是他自家不好。如今我看你心。若自處富貴。必要我獨如意。衆人皆貧賤。纔滿願。自處貧賤。又要富貴的。俱像你這樣貧賤。纔又滿願。可是這等麼。 你貧賤時還好。你富貴時。害那些生靈都在這裏。 嘎。你有好處。你有怎麼好處。 打了五次月米麼。這也補得那一頭。奴才。就是你打月米。也不是真心喜捨。無非貪那熱饅兒。況那第二第四第五次。又是你妻子打的。我與你講你第一次。止好補你貪心。難道妻子打的。也要你認在名下。就算是你打的。止得作百分中半分。先去了皮。 你眼裡火太盛。去了眼。自然沒有火。快取油來。塗徧了掌。點著火。

(三十九案) 你既然為上司。就該有容人之度了。看你待下。全然沒有。難道你是官。他不是官不成麼。 這箇官的大小。俱是生前種的因。有深不深之別耳。而今不惟不能種因。反作多少孽。你道這官生生世世在身上的麼。 奴才。惟慈纔能使衆。你這強暴。如何果報。 正是。你該轉一轉。惟自己有差。所以下俱不聽號令。況且國家用你怎麼。要你化民。要你成俗。豈要你害民。要你壞俗不成。 還要強辯。我而今教你要生不生。要死不死。發於風刀。

(四十案) 邵杞。 你甚麼好處。 非禮不行。這是躬行實踐的。 你說道是儒家。儒家也要戒殺盜淫妄。看你那一箇是戒的。你罪孽也不小。發於地獄。

(四十一案) 溫氏。你殺生太重。 你持三官齋。既持齋。就該戒殺。你纔誦得三官經。手裏就把生靈戕殺。持齋為什麼要淨心所以持齋。這等怎能彀淨。 你放債。放了一兩。就合一兩五錢。我就講那借債的道理。他為貧。所以借債。你若是箇善人。就不該起他重利。你一定要這等重利。就迫他賣男鬻女。 這箇債主。止你一家。就了不得再當不起第二家了。你道這些重利。而今也要還他。發於畜生道便了。

(四十二案) 竇氏。 你這戀家鬼。你的冤對。待你久了。快喚那梅英上來。 竇氏辨由你辨。梅英與你恁麼冤家。致他如此。 可笑。為那十幾文錢他不與你。你就仇恨在心。 可惡。那火是你耍笑的。 燒死了家人。一火燒了幾家。宋文清。牛氏。范道宗。方昌。 你們都是被火傷的。嘎。一生惡孽。也算不盡。只就放火一事。你也受用不盡了。 小鬼要去手足頭腦。把他碓起來。 (終)

活閻羅斷案續編序
善乎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天堂地獄之說。信者什三。不信者什七。即閻君現身說法。顯著人耳目間。而信者愈堅其信。不信者轉增其疑。吾末如之何也已。雖然。娑婆之光景日促。善惡之果報分明。不信者。當有時而豁然猛醒耳。予濁質鈍根、未聞大乘。忽於匝歲中。先慈見背、季弟旋殂。弟媳隨逝。予長女長子。又相繼而亡。使我骨折魂驚。肝摧膽裂。始悟電光石火。為日無多。塵濁煩勞。有身是苦。水上泡、草頭露、未足以喻之也。今春家中有兄。掩關龍泉山房。予策蹇造訪。見其案頭活閻君斷案一冊。覽以環迴。肌生萬栗。背負千芒。昔人有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人生為善惡。果報還如此。豈欺我哉。此時不信。更待何時而信也。漁色貪財、盡是失人身之捷徑。殺生偷盜。無非種地獄之深根。不及早迴光返照。釋縛解粘。積德累仁。斷諸苦趣。一日眼光落地。並肩牛馬。接武泥犁。始信有地獄。而身已墮地獄中。嗟何及矣。亟梓以告世之疑而不信。信而不堅者。易山李長芬挹先氏題

活閻羅斷案述
嘗流覽上下。而歎三教聖人。皆為季世衆生作也。周之既衰。尼父伯陽。迭興震旦。而瞿曇氏孤挺於葱嶺。迨漢明帝。白馬西來。三聖人之教。遂並行不廢。蓋儒道釋為教不同。總之折惡攝善。祈拔衆生於苦厄則一耳。末葉法墜。衆生善惡之趨。既極闇昧。而三聖人之徒。遂不得已應機權現。迺淺見者。紛設疑謗。滋長邪魔。不知聖人度世之法益變。正聖人憫世之念益殷。則徐成民之司冥。為如來使行如來事者。何可令湮沒而不傳也。成民幼習儒。長而謙謹樸訥。篤信釋典。謝去葷血。歲癸酉。 玉帝宣示以在唐在宋暨現世因緣。敕司冥中第五殿事。每夜或赴陰府。貴州山中或赴地府。審鞫嚴明。恒運慈悲。以三教提警之。七月十五日。不行赴任。曰、此佛歡喜、僧自恣日也。各司俱免解審。凡獄囚、自十一日即漸寬縱。十六日又漸拘禁。男監盡於十九日。女監盡於二十日。蓋罪輕者、先釋後收。罪重者、後釋先收。最重者、止釋一晝夜。此外惟清明日亦然耳。間考先世之負積愆而縶幽獄者。虔率宗黨。禮梁皇懺。週而復始。必欲末滅而後止。遐邇互傳、二三百里之外、有齎香奉疏以訪先亡者。嘗語人曰、福善禍淫。毫髮末爽。若能勤行善事。增紀延算。可操劵獲也。又曰、冥司最敬者。忠孝廉節。下及五穀字紙。亦皆珍惜。有計粒計字以分功過者。其最惡者。殺盜淫妄。而淫殺兩報。尤備慘毒。至若三教聖人。咸極崇重。其於釋氏則轉依之矣。即雲棲、博山、諸大和尚。亦俱設像供養。而貝葉寶函、無不欽奉。如華嚴、法華、圓覺、 楞嚴、維摩、金剛諸經、與梁皇懺、尤冥司所最重。人間以修持所尚。曰、百千法門、總歸淨土。則阿彌陀經。念佛往生。當為第一。問以罪福所由。曰、罪福何定。以自問心。自亦可定耳。既解任。遂受持準提佛母咒。願生安養。而塵世浮名。了弗屑也。其讞詞、昆季代寫。人輒攜去。或以怪幻而欲秘之不傳。噫。是烏知聖人神道設教之意哉。世之降也、何知仁義。何慕長生。僅有地獄之說。聽之鮮不心掉色戰者。昔吳道子畫酆都變相。都人怖罪。而兩月罷屠宰。何況冥事而陽世顯之。鬼王而生人主之。赫赫判案。彰癉森嚴。高皇帝謂佛之暗助王綱者非耶。今存者不能什一。而勸懲亦已略備。誠有人靜對而諦參焉。福何以喜。罪何以懼。善從何生。惡從何造。一念迴光。善惡相泯。罪福性空。頓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雖黑面老子。當亦拱手避席。而愚者自不能省。又不能導人省。猥以淺見訾之。是故如來說名為可憐憫者。哀哉。冥判既梓。綴言簡末。見衰世衆生孽高障厚。所以勞我大聖人慈悲折攝之意。不得已而轉折轉變者。蓋至於此。
玉峯顧維述

附錄活閻羅事實三則以證從同

紀文達曰、興化任子田、名大樁。記誦博洽。尤長於三禮註疏六書訓詁。乾隆巳丑、登二甲一名進士。浮沉郎署。晚年始得授御史。未上而卒。自開國以來。二甲一名進士不入詞館者僅三人。子田實居其一。自言十五六時、偶為從父侍姬。以宮詞畫扇。從父疑之。致侍姬自經死。其魂訟於地下。子田奄奄臥疾。魂亦為追去考問。閱四五年。冥官庭鞫七八度。始辨明出於無心。然卒坐以過失殺人。減削官祿。故仕途偃蹇如斯。賈鈍夫舍人曰。治是獄者、即顧郎中德懋。二人先不相知。一日相見、彼此如舊識。時同在座。親見其追話冥司事。子田對之、猶慄慄然也。

梁敬叔曰、錢金粟學士林。每年常入冥判事。衆所共知。道光甲申。嘗與同年宮辛楣洗馬煥閒談。宮方以大考為慮。錢曰無慮也。考得著即妙。後宮至七月物故。而九月始大考。當宮病時。錢未往視。及病亟。始至臥榻前。袖出一紙。焚之而去。宮之子。從火中攫之。只存燼餘。外簽有某時封三字。宮即以其時沒也。大考擢官後。又有聞其入冥者。問之。則曰。只八月廿七一度耳。問何事。則曰。勾人名耳。問何所據。則曰。憑其冊注。大抵昧財者居多。然亦有昧至盈千累萬而不勾者。問何故。則曰。亦不自知。但其時覺其可不即勾耳。閱冊時。有吏在旁。指冊中二人應勾者。余惡其多言。復疑其有弊。獨不勾。事畢。有衣冠顯者據案。收冊者因獻以冊。其人閱畢。言所勾亟合。惟漏卻二人耳。即前吏所指也。余請補勾。顯者曰。奉旨請爾來辦此。勾由爾。饒亦由爾。不能補也。時家大人與和春廬先生同文。同在盤山行帳中。親聞學士述此。是冬。學士歸道山矣。程曰。疑吏有弊。讀宥兩人。殊不知即墮此吏計中也。然則幽明殆無別與。其所謂昧財至盈千累萬而不勾者。當必別有大處分。不第以一勾了事也。吁。可畏哉。又曰。江西壽某。以申韓術餬口。自言夜則治冥獄。每夢青衣者。導之登輿去。至一公廨。巍煥特甚。入大門。徒步而進。案設廳事。側有皁隸數人伺立。旁一者。陳册簿。累置案上。遂詣座執筆。判斷如流。不假思索。或但以筆點名。自有所可否。醒而不自知其所為也。嘗舉以示人曰。果報歷歷不爽。惟負欠錢債一 事。陽間以為細故。陰律則譴罰甚嚴。至有投生六畜。以償前逋者。所不解也。又曰。夢中數見廳事兩旁。懸掛楹帖一聯。擘窠大字。記憶甚清。其聯云。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貧家少孝子。萬惡淫為首。論事不論心。論心宇內無完人。

活閻羅斷案續編
戴袞
崑山 錄 長洲彭紹升重訂
顧維

(一案) 足下是娑楊大王麼。 取椅過來。 忠於君。孝於親。這也難得。抱三歲君而令天下。這也不是耍笑的。又要事君。又要事親。恐不能兩全。 令堂八十五歲。無愧於心。就罷了。剖膽覺太過些。 忠固然要盡。獨不顧八十五歲的老母麼。 論起來。忠臣該生於天。天上享福。有減無增的所在。不如為人。為聖為賢也是他。為畜生為餓鬼也是他。只要自主得定。 你要口阿蹇奴家麼。不必多言。自己立意猶如銀山鐵壁。

(二案) 顧志陽。你是忠臣麼。 你所行。說與我聽。 我這裡所重惟忠孝。你官雖小。到是一箇忠臣。 送與雲通府去。

(三案) 西曩兒。 跪上些。 說來。 要說得快。又要說得清。 這等說。你是欺君罔上之徒了。 為這箇官。也要欺君。沒廉恥的奴才。 那些是恁麼東西。無足鵝。 怎麼沒有了足。 是你去了的麼。 奴才。吃得好。侵那些軍民的脂膏。去買宛山。 我曉得你私通外國。把那些財寶。賣與外國。快取簿來。 你看那一項沒有的。 銀鑛怎麼都占了。 一匹夫為二品官。也彀了。還要昧上。把君王猶如嬰兒弄。 發阿羅國陷網收監。 奴才。冤對還未到。所以寄在監裏。先打一箇樣子與你看。取上號板子來。 打二百。還要用琵琶刑。

(四案) 曼那賽刺兒。 有這樣忠臣。 不舉賢良方正。違詔不是欺君麼。 瓜田國來侵疆。你不行師親討。不是賣國麼。 為私事殺害良民。不是虐下麼。 在家須盡孝。在朝須盡忠。在朝又念及身家。這難道叫做赤心為國麼。 啞。你也曉得遺臭萬年麼。 奴才倒不如大明國奉州人彭踐。他是箇白丁。在家孝養父母。在外非義不取。 鬼快削骨。 打髓。 發於身首脫落獄。

(五案) 奉彥良雷州人。 請起。 取椅過來。 你是箇孝子。 怎麼樣孝呢。還是孝父孝母。孝祖父母。 都孝這也好。你還是孝心。孝口體。 孝心好。 我這裡所重惟忠孝。尤重孝。忠由孝出。 就與你保奏。 取茶過來。 請請。

(六案) 文宜之。吳江人。 孝養父母。 孝養二字。 不是相聯的。孝者孝於心。養者養於口體。 持己以正。古人有言。正己纔能正人。 長我者敬之。同我者友之。幼我者慈之。這等說起來。是一箇大儒了。 自然與你一箇富貴兩全的人家去。 請出。

(七案) 牛氏。壽州人。 你有孝媳婦麼。 他的孝與你沒相干。不必解說。 喚秤手秤他起來。 那裏平。 這都是你媳婦功勞。 取生死簿過來。 鬼判。查他媳婦壽有許多。 三十九歲麼。他有孝心。又行諸善事。取筆硯過來。 增你媳婦壽三紀。人的壽無限量。他若再作善。我還要增他。 你打死那狗。討命甚急。你快去償他。 不必解說。 帶下去。

(八案) 喬道真。海鹽人。 蔣氏。 你母明明是你兩人氣死的。 身是那裏來的。父母養你。自小至大。他寒就把衣服與你穿。他餓就把飲食與你吃。你在外。巴不能彀你在眼前。他有疾。就恐你也有疾。母親倒是兒子一般。 兩人俱發於阿鼻獄。

(九案) 臧潮。渭水人。 不必跪。 薦善。 攻惡。 守分。 誘人作善。 嘎。早喪母。奉父至孝。 取椅過來。 鰥寡孤獨。常有周濟。 好便好。只是足下的殺業也不輕。我這裏。善所重者。忠孝廉節。惡所重者。殺盜婬妄。足下這殺奈何。 我有善處的道理。宰這些生靈。都要償的。而今倒在我這裏償了罷。 鬼判算那些生靈刀數有許多。而今在這裡受刑。免得去償了。 一萬四千三百五刀麼。足下要到風刀獄走一次。一日就償完了。 鷹犬獄也走一番。兩日就償完了。即生天道。

(十案) 葉世和。浙江人。 講來。 口快心直。 舉善攻惡。 你都尊儒家道理行去。只怕你好生兩字不曾講。 天地大生。帝王好生。 可惜你所見不廣。正是。世間人都把這婚喪祭先祭神的言語來葢。 不曉得冠婚是吉事。宰殺生靈。何等凶慘。 方纔我講不完。 喪是凶事。又宰殺生靈。凶上加凶了。 世間人。殺生祭先。敬之也。正不知害之也。 先人若有罪。他自己的罪受不盡。又宰那些物命去陷害他。 正是。若無罪。是大幸了。 你道神享葷血麼。 若是正神。宰殺生靈獻他。不惟不享。反加罪於人。我不誑言。 在世間作福作禍者。都是邪鬼邪神。惟邪就可以正勝了。 請出。我自然詳。 掌案官。你把這疏為我代上。

(十一案) 呂孟魁。 呂孟登。 郏氏。 方氏。 兄弟沒有恁麼不和。為恁有這箇冤結。 兄弟自然該和。嫂嬸也自然該和。我想起來。為恁麼有不和處。 就是錢財田房。弟也可讓兄。兄也可讓弟。為何結此大怨。我為你們解結。 小鬼。把他們兄弟二人髮兒都結起來。 這等纔解得來世冤結。 發於分身獄。

(十二案) 童啟貴州人。 咳。你埋頭了一生。誰喚你做這些歹事。 你原該甲科。 二十五歲上該發。你曾淫處女。停了一科。 二十八歲。你場還沒有進。就懷報寃詐人的念。 是這等。此年不惟不中。甲科就。沒你分。 放虎債。 懷念不良。 不孝。 三十一。三十四。縱要中。並沒一樁可取處。 還要強辨。張珪明明是你陷害的。還說沒有。 嘎。一定要我喚他來。 張珪站上來。從直說。 咳。他見你妻美。就陷害你。 奴才。而今還有何辯。小鬼快夾起來。 去眼。 去舌。 手足都取下。 去皮。 吹轉。 而今分首。 發於鐵臼獄。

(十三案) 你是臧桂麼。 不是恁麼。這就是你的慾火。 你不要掩。淫了許多婦人。 奴才。而今還這等。 鬼判。快將銅柱燒熱了。 奴才。你道他是美女麼。明明裏是箇銅柱。 你抱婦人在懷。情熱如火。如今把銅柱。你抱一抱看。鬼判。皮骨都焦爛了麼。 五臟都鎔化了麼。 吹轉。 發於沸屎。

(十四案) 婁彪。你行甚麼善事。報來。 你有大善有小善。 放生。 放羽族二萬五千。水族十五萬。餘者無算。 救該死罪。三十六命。 解寃五次。 公舉善人。 誦無量壽經。八百五十卷。請起。 取椅過來。請坐。 你本該往生的。只是你念頭差了。極樂與娑婆。只在一轉念耳。 生與修善人家去。 天道沒有幹用的。 請。

(十五案) 穆一夔。南昌人。 善人請起。 一生以厚道待人。 造義井。 同塔。 造不得橋處就設渡。以濟往來。 建義塚。 見了癱瘋盲啞貧賤老弱等人。就給資衣食。 華嚴經。誦了三十五部。 楞嚴經。誦了二百轉。 彌陀號。 持了一千四百一萬。 只是誤傷那箇生命。起這妄念。待佛授記後。來生人間。懺悔救度他。就是了。 度是度那生命。懺是懺自己妄念。請。一定要親送。

(十六案) 崔承善。 這樣生理。你就該公了。 看你的景狀。就是一箇刻薄人。我與你說。趁錢不刻。就有錢了。越公越有錢。世間貪人不醒耳。 有這樣奴才。公然賴人。 一定不差的。 慳詐慳詐。 你且站在下面不要拜。 取牌上來。那一箇。是為商的夏孟嘗。 正是。你為商怎麼這等寬。 正是。這就是你極重的方便了。 平賣平買。自然有利。 小鬼。帶下面奴才上來。 同是為生理的。你這奴才。這等刻。生前不濟貧救苦。一味慳刻。慳那些錢財。而今在那裏。 不要拜。發去餓鬼。

(十七案) 竇霓。你是山東袞州單縣人麼。 不必講。一生刻薄事。逃不過了。你說箇總名與我聽。 進重出輕。大斛大秤。利己損人。只這十二箇字。也彀受用了。 還胡說。 憑你說。那一樁是存厚道的。 我如今只把你大綱算。若細算起。叫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沒有了麼。還有一節絕大事體。怎麼不呈。先敲五十足骨。 私鑄錢。是有的麼。 鑄錢時。你可曾打死人麼。清清裏說來。你私鑄錢。他自然該舉。況又沒有舉。怎麼就陷害他。還說不是你。 咳。是倪亭打死的。 我且問你。倪亭為甚麼打死他。 倪亭與他。既沒深讎。定有人致他打死。致他的是何人。 你看這奴才。明明是自家作的。倒把亂言惑我。 小鬼。把鐵錘亂打。 倪亭還沒有到。 把這招狀。幷這奴才。解與西獄。

(十八案) 你是善人。年九十歲的麼。 好好。你有許多善。可一一說來。 造像造經齋僧麼。 捨棺修橋補路麼。 怎麼叫做設牢。 好好。這樣纔是平等設牢。 你許多善事。也說不盡。 把冊子來看。 好好。件件有的。 你幾歲發心的。 咳。二十四歲。為何發心。 為推命的。說你壽短發心麼。 你而今願生天願生西方。 生天畢竟要墮落。不如往生西方。見佛聞法。永不退轉。 生天去。

(十九案) 童鳳儀。通州人。 你貌雖善。而心實惡。 嫉妒。 沒人善。 處家無度。 嘎。欠許氏錢二貫。 借了。至期就該還。今不惟不還。倒要圖賴。霍仲賣紬。他養身。又要養家。 一疋紬。他買得起折不起。怎麼就盜他一疋。就作是忘記的。難道喚他轉來不得。你沒有兒子。就該自省了。難道一箇好人就無後。 一生無實言。 凡與人處。動作語默。無一不是存心的。 多計多詐。你道自己聰利。 六十九的母。你不奉他奉。自己就過一百。也只得三十一年。也是有限的。 咳。曾有好處。羣蟻擁蜂。在你跟前。不曾踏死麼。 這善也平常。怎麼講而又講。 咳。曾聽華嚴經。 小鬼。把火棍打兩脇。 再把鐵丸與他飲。 去腹。 發於兩石相磕獄。

(二十案) 唐良佐泗水人。 你一生喜說人短。 亂倫。 謗毀三寶。 不顧父母。你帶累父母在地獄受苦。只為你這箇奴才。 咳。曾宰牲供母。這就叫孝了麼。 你看那鏡兒。 解鬬九次。 也曾揚人善一次。 養母姨。 御下賞罰分明。 造萬濟橋。助銀二錢。 就是這幾樁善也甚微。先報惡。後報善。 去舌。去皮。 焚身。 發於曲江南門外第十五家為驢。

(二十一案) 高誼。襄陽人。 咳。孝親。敬長。友弟。 怎麼樣孝。怎麼樣敬。怎麼樣友。 怎麼沒有說呢。 明明三般都是違的。還在我跟前強辯。 咳。凌善懼惡。 憎長賤幼。 你一生所作。還不盡於此。 古人田產。 殺害生命。沒人財物。 小鬼。把他惡念算一算。 剖心。 去手。 拔舌。 眼兒也取下。發於釘身獄。

(二十二案) 茅才。湖州人。 有生來至四十歲上邊。 言語不一。淫人妻女。不重五穀。 輕賤聖賢字紙。 陷嫂不孝。 財物不明。 奴才。憑你說。明在那裏。 四十歲至五十歲上邊。要行諸善。善便怎麼樣善。 每事多存厚道。 放生布施。 宣揚佛號。 又持齋。 自五十一至五十五。怎麼又歹了。 奴才還要辯。 歹便歹。比前輕些。 捆打二百。 焚身。 發於出髓獄。 那十年好事自然不沒你的。

(二十三案) 施用。吳江人。 不必跪。 啞。一生沒有惡。也沒有善。不惡就是善了。 內外皆以正直兩字行去麼。 正便正。只是你驕心嗔心太甚。依你一生所為。該為鬼判。發與溫州城隍收用。

(二十四案) 顏雅。雲南人。 可拏到麼。 報國需要赤心。 將不在勇而在謀。你可曉得麼。 為人須要謙。謙非自卑。正所以自尊自敬。天且惡盈好謙。這謙非是外貌。須要實實裏行去。 待人須要體諒憐憫。 你還該作些好事。 凡罪凡過。可赦則赦之。 富貴功名。雖是前定。若行好事。自然增加。 你去。須要盡忠盡孝。

(二十五案) 何忠順。太倉州人。 天下只有你一箇人。就是天子。也要虛己。你是恁麼人。這等自高。 你滿腹渾是 慢。 縱然有才。該自恃麼。 先打斷他頸項。後去他腹。 敲折他的手。 而今手果然不動了。 只是項兒也要軟些。我見你腹兒挺得太甚。我與你修一修。 你作威的時節。原來不受用的呢。 你傍若無人。這罪該發於黑暗。

(二十六案) 寇明。婁氏。徽州人。 寇明跪上來。 你頂上嗔氣。怎麼有許多。婁氏。我且問你。你夫在生。怎麼所行所為。 既然沒有作惡。去了那嗔念。就是箇好人了。 嗔念乃生死地獄種子。你嗔的時節。自己原不受用。 寇明。你妻怎麼樣行事。 咳。他知有我。既然向道。這樣行事。不像向道的人。 取他自陳簿來。 而今這罪。一定要受。 寇明。你要墮於火坑。嗔是火。還以火報之。 報盡自然有好處。

(二十七案) 宋文宗。商縣人。 你是公子麼。天下滋味。要你嘗盡了。 龔章像是箇廚夫。擡鏡上來。 你看內面是恁麼。 廚夫你也看。內面可是箇廚夫。內面可有毛。 毛有幾種。 骨堆有許多大。 這鏡兒。是你們業識成的。 公子。 你生平詐害許多人。 止詐得五十七家麼。還要說止詐。你心上還不滿。而今去再詐便了。 怎麼不去。 灌熱油上來。 公子身上有些羶氣。去淨箇澡兒。 好一箇公子。鍋裏骨頭。也沒有了。 吹轉來。 你生前食的。而今還在麼。 我也有在這裏。煮得甚妙。你肚裏餓了。不妨喫些。 鴨便雖同。其味有些不同。 好喫麼。 再吹轉來。 這也只當點心。 把他腦剖開。他慣食一切生靈的腦。發與 湯。

(二十八案) 唐鐸。應天人。 奴才。宰得好牛。 宰了肉是死的。怎麼叫做賣活肉。 咳。把牛牽在街坊上賣。有買的來。纔動刀麼。 咳。先把那腿上的皮取開了。一斤五斤。任情取。取了又把皮掩上。又驅他走。 四腿都取盡了。然後去頭剖腹。 小鬼。帶他生前宰過那些牛來。 且站在下面。 也割他四足。而今把那角觸他的身。 要剮為肉泥。 再炙起來發與阿鼻。 論起法來。你罪還不止此獄。而今造化了你。

(二十九案) 迪風。廣西桂林府人。 怎麼這樣羶氣。 你是宰狗的麼。 我且問你。狗怎麼樣宰法。宰了許多。 一千零二口麼。 你曾齋土地。 土地便得何罪。作眼者就是土地。他來試你。 你這刀兒棍兒。都在這裏。 小鬼。把他手足俱繫一處。就把他棍兒打。 刀兒也其實鮮明。食狗者。他自然有罪。你的罪。分不得與他。就是他要食。不宰。他也沒奈何。 小鬼。從胸膛下手。 先把他的肺腸發於油鍋。 頭發於鐵臼。 手足發於沸尿。 身不必動了發於熱鐵床。

(三十案) 支倩。莆田人。 好箇藥鋪。 你要趁錢。怎麼把錢買人家的孩子合藥。 買來怎麼樣製。 咳。炙起來就磨為末。 人來買藥。你沒有就該回他。怎麼把相似的誤他。 難道回了。後面就不來買不成。 你要是這等誆騙。 咳。又炙那些蛇。 蜈蚣。 蜒蚰。 蜒蚰怎麼樣製。 咳。製了他性。然後炙就不化了。 奴才。你作那些惡業。俱為貪心所使。 鬼判。你看這奴才。柔聲皺面。下磨。 小鬼。且慢。先炙了。然後下磨。 快吹轉。 敲骨要見髓。 發於鐵磨獄。

(三十一案) 梅春。楊氏。池州人。 你作向生理。 你宰雞麼。 怎麼樣宰法呢。 我且照你法兒行去。 小鬼。先去了他兩肩。 宰雞你抽腸麼。 也就抽他的腸。 快吹轉來。 開膛。 發於刀山獄。

(三十二案) 江溪。 你作何生理。 咳。冬捉魚。夏捉蝦。 那些魚蝦。守得你久了。 小鬼。帶那魚蝦上來。 魚站在一邊。蝦站在一邊。 你我自然定他這罪。 解於風刀。

(三十三案) 馬從宜。蘭谿人。 魏氏。 戚氏。 你議論人家短長。慣發人陰事。 說了人家短事。就拍手大笑。好快暢。 我如今也與你一箇快暢。 你兩箇賤人。也是這樣澆薄嗎。 取鐵杵烙鐵過來。 都要紅的。 把烙鐵刺他的手。把鐵杵與他穿起來。 都發於鐵丸獄。

(三十四案)倪士柔。山陽人。咳。你哥陷你在監五年。為恁麼陷你。嘎為家貲。哥是何人呢。士道麼。鬼判。取簿來。你自說。陷你在監裏。家貲又獨得。這樁事。我自有主張。快把你生前作為呈上來。奴才。十八歲的人。就淫了三十二歲的寡婦。不孝父母。奴才。難道妻子倒重於父母。小鬼。快拏他哥子來。還有恁麼。我慢。慣戲男女。你是倪士道麼。怎麼一箇弟。你就陷他死。縱是他不成人。也不該致他如此。他小你大。父死了。你正該善言誘之。奴才。還要辨。先剮為肉泥。快吹轉。鬼判把規條與他看。論起來。不該放還陽間。你今番若不行善。後面的罪。無窮無盡了。倪士柔。快煮起來。煮完。發於銅柱獄。

(三十五案)你是某氏麼。好好。有這許多善事。當轉男身。大難大難。你願為俗。願為僧。咳。男身極是難轉。不如為僧。便可修行。超出三界。你不可將佛法忘了。去罷。怎麼不去。你要生長善門。仍知敬信三寶麼。也好也好。我發付你去。切莫忘了儒釋道三字。牢記著。去。喚來轉來。我囑付的。你記著麼。咳。如何又忘了。今須牢記儒釋道三字。不可忘了。不可忘了。

(三十六案)陶臣。葉氏。蘇氏。尤成儒。他面上沒有甚麼美處。陶臣。我且問你。那時節。你在那裏。尤成儒。主母你怎麼姦他。蘇氏。那裏有你這樣賤人。葉氏跪上來。好一箇趣人。袁氏也在中間麼。尤成儒。你也受用。帶那袁氏上來。不夾你。你自然不招。你先與尤成儒往來了。你怎麼樣謀他。你也在其中麼。小鬼。先把尤成儒皮扯下來。把蘇氏綁起來。蜈蚣剮。把袁氏蘇氏舌兒。都拔出來。袁氏也綁起來。從咽喉下刀。尤成儒發於熱鐵山。蘇氏發於猛火坑。袁氏發於風刀獄。葉氏發於鐵柵獄。陶臣。你在九華進香。回來被殺的麼。這寃我與你報了。而今切不可懷此念。

(三十七案) 梅氏。休寧人。好一箇賤人。你夫為甚麼死了。咳。你與范勷往來二年。夫還不知。撞見了。不曾獲著。他還有殺你的意思麼。你道這事一定不佳了。所以先下手麼。鬼判。快取那自陳簿來。兩舌。又虐下。毆翁姑。常把神明罵詈。宰那些生命如戲。你曾記得二十四歲九月二十日豬銜刀下淚。跪在你面前麼。是這等現相。你念還不動。你辨麼。鬼判。快算。惡有一千四百零九。生命宰了十萬零三。賤人。銜刀豬就是你生身父。剮一千五百刀。敲骨。發於分身獄。

(三十八案) 馮孝述。賀氏。韓袞。都下去。喚韓袞上來。你怎麼與賀氏代告。馮孝述。雖為人不端。賀氏也是他妻。難道就是這等。你雖是抱不平。也不該代婦人告狀。賀氏是你表姊麼。賀氏。馮孝述雖不好。也是你丈夫。怎麼就去告他。難道都是他不好不成。咳。他見你瞽了眼。就買了妾。把繩兒要你自盡麼。這奴才怎麼你就致他死。幸他不曾死。不然。與你千百世之寃對了。慢說。且把他一生事算一算。妄念不算。實念怎麼不算呢。再把實事算來。賀氏跪上來。他雖然箇惡人。既是你丈夫。就不該告他了。你陽壽還有十六年。止因告了這狀。而今沒有了。韓袞。你還陽要行好事。不要說實念。就是妄念。也少得一些是一些。小鬼。好好引他去。賀氏發於罪鬼道。馮孝述梟首。抽腸。你看這腸兒。也是上色的。發於火刀獄。

(三十九案) 你是蔡氏麼。做主母。就是母一般。義女就是女一般了。難道你是人。他們不是人。是人就該惜他了。賤人。你視人如草芥。殺人如兒戲。發於犁耕獄。

(四十案) 聞氏。永嘉人。你生產死的麼。那孩子。原是你對頭。只是不犯他還好。造塔。你曾施銀一錢二分。還有好處。說出來。曾齋八衆僧麼。這箇好。拾穀三升。你而今雖入血池。也不消受盡了。他母為妾。你前生害了他。他所以來報寃。你看孩子到在你頭頂上來。非關我事。這一定要報的。報盡就起。也不多時了。

(四十一案) 牛氏。你假托神語。妄生禍福。殺害的衆生。在那裏討命哩。世人惟持齋念佛。可滅罪延年。那法華經。金剛經。陰府尊重。你孽多。解於風刀獄。

(四十二案) 喚僧某上來。你募這兩部華嚴經。怎麼只造一部。把這一部的銀子。到雙鳳買紬來用麼。取鐵鈎來。鈎他的舌。此僧即在本州四川人也聞是僧死舌果穿潰

(四十三案) 你是戚狂麼。他是一箇人。你也是一箇人。怎麼就幫他。我曉得你。無非博嘴便了。直日官。你看他的項兒。也沒有了。有這等沒廉恥的人。要報。報恁麼。報他一箇烏龜。

(四十四案) 悉婆呢尼阿迦羅。請起。快把供案撤開。請。我正要問足下。足下是箇大將。到臨終時候。怎麼就是這等光景。足下殺那些軍民。就是不枉。也是殺了。怎麼臨終。就正念昭彰起來。咳。只要立念。念既立得定。就是十惡大罪。也阻他不住。

(四十五案) 薩奈摩尼陀子。請。自然上面坐。念佛怎麼樣念呢。正是。要純一不雜。前人有言。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此言妙極。只是吾師前面為浪子時。作了許多惡。殺了許多物命。後面為刑陀羅官時。雖覺好些。原有枉事。難道臨終時一生所作善善惡惡一些沒得現前。那時節。要身世兩忘。萬緣皆斷麼。不要說往生。就是成佛作祖。也是這等光景做去。鬼判。快引這兩位善人去。幢旛俱要鮮明。過十八獄。喚獄主俱開獄門。俟這兩位上人開道。請了。

(四十六案) 你叫做吉哈喇噠麼。煩惱。 耽著。 你不曉得。那些都是假的。終不外於心。為聖為賢。也是這箇心。為畜生。為餓鬼。也是這箇心。 那些俱是識。 正是。那些罪人。都是無明掩覆了。不識此心。流轉生死。 為何畢竟要證無上。證得無上。纔免得輪迴。 而今去。決不可昧了出世的因緣。

(四十七案) 一煃。蘇州人。出家雲南。 請起。 取椅過來。 不問尊卑老幼。無不以和以敬。 一生止持往生呢。 早晚並沒有缺。 怎麼景界。就是一心了。萬慮俱斷麼。 怎麼就叫做真空。 咳。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就是真空的景界了。好。大師請登座。 請。

(四十八案) 米咸寧過來。 取文書與我看。 好。 造化了你。不然你的罪。也償不盡許多。 你看那文書上是什麼。 是箇光。 光中有佛。這也大奇。 我曉得你兒子。是箇大善人。 這等一心。不動誦經禮懺。你罪怎得不免。 可解到地藏菩薩面前去。

(四十九案) 你是那一獄獄官。 你們可曉得。領你得食者是誰。這是大悲觀世音菩薩。你們還不及早念佛。持得一聲阿彌陀佛。我就出罪。合獄都持阿彌陀佛。合獄都出罪。我若調謊。甘受此罪。我這裏。叫苦娑婆世界。西方叫做極樂世界。西方鳥尚能念佛。難道你輩不能念。 不能念阿彌陀佛。只念佛字持得出者。我就出罪。 也罷。你們都是孽障重。而今去把我這些言語。牢記在心。不可忘失了。若持得四字。不消我來救。佛自然接引。現蓮花池金剛臺。 獄官姓徐的。都帶轉來。 不消跪。 你姓徐。我也姓徐。你子孫著實誦經禮懺。求拔你罪。你知道麼。虧了你子孫。不然。又要到那舊獄裏去。你們曉得念佛麼。阿彌陀佛持得出的。一定出罪。 你可曉得。我是甚麼官。 咳。可憐。你去。就是念不出佛。這些言語。就是牢記在心也好。 獄官。再喚轉來。 都把右手上來。 這是佛字。你們常想那手內佛字。 獄官。你也該常作是想。 這是你們自作自受。下淚也沒奈何。除非念佛。纔得出頭日子。 鬼判。取八面硬牌上來。 取筆來。這是阿彌陀佛四門。每門豎兩面。皆願成佛道。

(五十案) 衆獄官。都齊了麼。 你們孽重。所以受此苦報。 快取三十六首旛來。旛上俱寫阿彌陀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畢竟念佛。纔得出此苦海。 這些女鬼。都帶上來。 起來。你們都是得食的麼。 可知你們子孫拜經懺麼。 七月十五。文書打到天帝。天帝打與地官。地官打與我這裏。你們罪都減三分了。終不能脫。畢竟自己持阿彌陀佛。纔能出頭。 阿彌陀佛四字。有恁麼難處。我與你俱是耳目口鼻。難道我持得出。你就持不出。一定要持出。不可生退悔心。你們上來。胸前俱寫佛字。你們牢記於胸。若忘記胸前佛字。就看旛上佛字。若忘記旛上佛字。就看胸前佛字。 鬼判。取那飯過來。 不妨。 你就在這裏食。食飯的就是你的佛性。 咳。悔不當初。 獄官。我看你原是有根器的。畢竟要誘他念阿彌陀佛。無有佛。怎能有此飯食。我與你們說。或有風刀惡鬼銅狗。犯你時節。提起佛字。他就不敢犯。若刀來。提起佛。刀上就生蓮花。若鎗來。提起佛。鎗上就生蓮花。若持了佛名。水火不能加。禽獸不能噉。切要念佛。獄官。你要製一大梆。敲一生梆。持一聲阿彌陀佛。 胸前佛字。俱有了麼。 三獄俱有了麼。不到的。我再寫。 獄官小鬼。一路上持阿彌陀佛去。

(五十一案) 快請五龍禪師過來。 來了麼。 請。 豈敢。 是。是。弟子愚蠢。萬望老師指教。 若性相皆空。有何得說。 弟子但因業緣未斷。 且問大師。那些十惡大罪者。得上品上生否。 怎麼不得。上品上生。 弟子這裏。也有帶業往生的兩三人了。 見那些罪犯。雖是自作自受。豈不憐憫他。弟子亦出於無奈。弟子這裡經過的。儘多親戚朋友。只好想念他。不能有救拔施方便處。
弟子十九日。拜禮普門大士。敢求老師同往。未知何刻。 寅刻。弟子拱候。
(終)

活閻君斷案記 楊時泰
蘇州府太倉州徐秀才之子坤。小名佛舍。少業儒。為人誠樸仁恕。奉佛持齋。崇 禎六年。年十八。忽於六月間。夢中得 玉帝旨。召為第五殿閻羅王。限百日為滿。從此每夜堂中有聲。若官府對簿者。秀才起而瞷之。見一王者南面坐。鬼判獄卒。猙獰旁列。審斷新死鬼魂生前善惡。凡遇忠孝廉節者。貞烈者。信惠者。持齋誦咒者。精心念佛者。布施者。放生戒殺者。大則王必拈香下拜。金童玉女。送至西方。小亦敬禮延坐。超生人道。其不忠不孝。不弟不友。欺人害物。邪淫貪暴。種種積惡者。備嘗毒楚。骨肉消爛。業風吹轉。復受諸苦。然後分送地獄。歷劫沉淪。大抵所用之法。必極慘酷。更無敲扑輕刑。秀才初見。驚懼不知所為。及細察之。則王者即佛舍也。遲明。問之其故。即移居佛舍於寺中。以分別神人。於是清信之流。好事之輩。每當靜夜。潛居壁後。記其質問之語。流傳遠近。至若羣鬼訴辯之詞。不可得而聞其聲矣。自六月十二為始。至九月十四解任。余自去秋。得其說於婁江善士謝騰蛟雲卿。今春又從行僧心如處。得抄記若干條。云給諫趙餘丕先生購集者。事事真確。然此特十之一二耳。焚香展讀。揣其言外答難之意。不覺毛悚骨寒。愈信善惡因果。報應循環。假饒瞞昧生前。難免冥司鐵案。業報到頭。追悔何及。人身一失。萬劫難遭。惟願世人。趁此色身尚在。發勇猛志。生愧懼心。做好人。行好事。存好意。念佛持咒。滅罪消愆。見性明心。超登淨土。勿生疑謗。勿生退轉則斯錄也。其苦海之舟航。蓮邦之寶筏乎。昔中峰和尚有一偈曰。閻羅王是真彌勒。向鑊湯中轉法輪。轉到聖凡情盡處。直教無法可相親。今日重為大眾拈出。請與麼參去。甲戌花生日雲間楊時泰記。

活閻君紀畧 黃鍾
吾婁徐成民司冥一事。為見聞所希遘。故多疑謗。又或信世間有是法。而疑其人。 則將誣一篤實孝弟之成民而偽之。夫成民家溫飽。讀書修謹。何所為而終夜高聲徹戶外。至氣幾竭。體幾絕。百日如是乎。吾婁信心之士。每夜環集往聽。捫其體。則自踵至股。寒且堅。如冰石。醒乃頓熱。此可偽乎。兩目上視。以手按之。以火燭之。不動不瞬。如是經三四十刻。此可偽乎。非徒然也。崑邑王聞修先生未逝前兩月。即知其註名生兠率天。已而聞訃。遠寄所著彌勒懺歸。乃知因果無訛。固成民預告其族屬昆季者。此可偽乎。又徐氏諸父。託稽子姓婚牘。成民微逗一二語。後皆婉曲其中。至其所錄諸案。皆親友共聞共見。質之其叔伯父兄所捃摭。一字無異。其判是非。抉幽隱。纖悉允當。與老吏名儒。暨諸古德耆宿語錄。今古同符。此可偽乎。爰有自恃盛年。合塵背覺。併疑世間無是法者。此欲抹盡因果斷止信種。又不可以無辨。憶萬歷壬寅癸卯間。予時尚弱冠。從社友薄味原張九服兩兄遊。偶至慈山僧舍。見一人偉貌兇服。跪向佛前。一稱名。一淚下。予三人甚訝之。俟其迴向畢。前而請曰。先生何篤信淨土若此。彼即愀然曰。嘻。夫淨土而何可不信。信而何可不篤也。因云。無常迅速則淚下。云佛恩難報則淚下。云人身難得。轉眼四身六道則又淚下。且曰。此非予見之僻也。予自諸生時。曾為閻羅。每夜緋衣敦請。鬼判焚香載道。須臾坐殿。几案簿書山積。亡者三尸。自陳身口意業。對簿據律。墮三塗者多。生人天者少。至往生淨土。則千萬人中一見。又云。陽世極刑。無過一死。陰司魂識受苦。痛極則死。死則復生。如此苦輪。不可名狀。自非生前專持佛號。一心不亂。何繇脫此登極樂。言訖。又淚如雨下。張薄兩君復問曰。在陰府中。亦有能援救者否。彼云。有一聖僧至。則光明如晝。予自然長跪。繇彼慈悲願力。受苦眾生度脫無量。又云。殿西搆三楹供養紫柏雲棲二大師像。唯雲棲香火。晝夜不絕。予後領鄉薦。判冥漸希。至南宮再捷。遂謝此事。張薄暨予。咸驚歎希有焉。翁姓馬。諱邦良。富陽人。丙戌為王文肅公所取士。繇丹徒尹。歷給事刑禮戶科。累遷閩粵憲副。庚子。轉甘肅行太樸。尋丁艱決志歸隱。予見之之年。乃其休致後謁座主時也。噫嘻。富陽為之於前。成民為之於後。兩者若合符節。今之聞成民者。則以為偽為魔為怪。而不知予之聞馬君者。則極真極確極平常者也。竊願見者聞者。及時覺悔。改往修來。知善惡之必報。如形有影。如根有苗。留心大易餘慶餘殃尚書百殃百祥之語。深自懺責。努力奮修。諸法門中。莫過淨土。最簡易。最直捷。但辦信心。萬無一誤。至於五倫之中。凡忠孝貞廉。都堪作上品資糧。以諸善行。用為助緣。親近彌陀蓮邦。決然註籍。不可將本份應盡之善。遽增矜詡。謂此便是佛心佛行。更不必依佛言。修淨土正因。墮邪見稠林。自失大益。一旦年命忽盡。病苦迫身。名利妻子。都擔代不得。經所謂死時劇苦。遍身大痛。如活蟹入沸湯。須臾焦爛。想此時。曾一毫作得主否。迨氣絕神逝。然後追悔。作江心補漏臨崕勒馬之計。嗟嗟晚矣。冥判一書。謂非苦海慈航也哉。予素修淨業。甲子年。親 見西隱寺彌陀水沉作笑。所云萬修萬往。信不誣也。一念婆心。不恤疑謗。因併及此。作淨土一符券云。婁城西隱居士黃鍾大雅甫述。

太倉州活閻君始末 戴兗
徐為東婁勳族。驥生氏博學篤行。尤鄉里所推重。其長君。名坤。字成民。年方弱冠。孝謹忠直。有長者風。居平昆蟲草木。咸不忍傷。癸酉六月十二夜。被召至忉利。 上帝宣敕。命攝冥府事百日。嗣後每嚮晦。即登駕到彼。端坐殿中。惟惴惴不得當是懼。及四生六道。解入編審。則彼身各有三尸。時刻記載善惡。念起念滅。纖悉不漏。臨命終時。執簿自陳。主者取其大綱。畧勘一二。定罪入獄。以故合四天下。解到本殿罪囚。動以萬計。除付各司。其親鞠者。不下千餘。一夕可完。久之。閱歷益多。聽斷益熟。念震旦眾生。積孽偏重。陰陽路隔。開導無繇。遂發慈悲。運神通力。在彼研審。俾在此聽聞。現身說法。普渡迷津。繇是觀者如堵。毛聳膚栗。或以口傳。或以筆識。冥斷遂成帙矣。成民自言。冥中光景。最為悽慘。舉目縲絏。塞耳呼號。獄名十八。刑分萬條。諸佛菩薩阿羅漢。及歷代祖師。時來救拔。然非其人宿有善根。佛光必不能及。即面與開示。惛然不醒。惟七月十五。為佛歡喜日。普天之下。禮懺施食。 大士親領衆囚赴食。法力所屆。諸罪末減。過此則與人世絕不相干。嗟嗟。無常迅速。人身難得。不及早修行。超出苦海。至於鐵棒臨身。懊恨何及。此成民勸導世人。意良厚也。成民受職以來。斷獄合律。盪妖功成。天眷正隆。忽念前程未辦。拜疏乞休。 上帝知志不可奪。乃趨後命。交代之夕。天下城隍社令山水諸神。罔不畢集。此九 月十四日事也。自是猛力修持。專心淨土。絕口不及往事。嗚呼。善惡之報。彰於三乘。載於六經。雜出於百家諸子。第可為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今其案具在。覽之者。猶然不警戒震動。遷善改過。而視為奇聞。目為浪說。吾不知其終矣。鹿城信士戴兗述。

活閻君斷案引 唐時
余丙辰在長安。見黃門沈坦齋言。穆先生之事。晝為御史。夜為閻羅。沈以陰間事問穆。穆云陰間唯五殿最嚴。即我輩同僚。亦輕易開口不得。穆言止此。至其委悉。則未肯宣洩也。予所見知交中。死至冥府。五日七日而迴生者。說陰間事甚詳。然止其本人見之。旁人不得而見也。頃從道友施元引。得吳中活閻羅斷案。則五殿之事。使人得聽之見之書之矣。意者。 上帝悲思憫痛衆生沈湎造業。不禁其逗漏耶。予向聞修淨土者。臨終彈指間。直往西方。不經森羅之地。今有幾案。繇閻君起送。意者。 上帝欲令人人實信西方。故令往生人示現於此途。更使罪人發心耶。予向聞人生善惡二業。各自酬償。功不掩過。今有幾案。以善償惡。竟得准折。意者。 上帝欲誘進造業者以遷善之路。故示以寬途耶。此等方便慈悲天地父母之心益無窮極。其間閻君開示婉切處。儼然世尊說法。雖在嚴刑峻罰之中。不勝其哀憐教誨之意。讀之者。有不感而流涕者乎。總其大端。凡臣忠。子孝。婦貞。友信。仁恕。質直。勸善。遏惡。即是當下修行。不特放生布施。始為佛門事。而其精神凝結之地。尤在直心念佛。但看鬼念佛。亦得往生。阿鼻獄中念佛。便可出獄。而況於人乎。凡我同人。可知所歸宿矣。雲棲會下佛弟子唐時題。

▼ 原文請看下列網址: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2E0LsTGrQHpbjhQdDg5Q2ZBcnc/view?resourcekey=0-VVvKR2aWmV-XWZGfhc5CqQ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道與教的差別

●●黑面濟佛云:民主的尊嚴,不能被統、獨意識操弄,造成族群分裂。

⭕️基督徒來求道,火中顯出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