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教的差別

●天道的殊勝:
亙古不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一貫真傳自古稀,有緣方得遇三期,
為君直指性命理,但要心與性相依。
●道與教之分別:
1.從根源上來論
2.從法門上來論
3.從傳法時機上來論
4.從主權上來論
5.從宗旨上來論
6.從結果上來論
從根源上來論
(1)道:道是天地根、萬物之母,為萬教的總源頭。
(2)教:教是教育、教養,目的在化民風為良淑,其根源在「道」。
從法門上來論
(1)道:不二法門、聖聖相傳的最上乘大法。
(2)教:平等法、方便法、八萬四千法、普遍應機說法、以方便智說方便法。
從傳法時機上來論
(1)道:有隱有顯、應時應運、非時不降、非人不傳 。
(2)教:常有的、有教無類、行普遍之教化。
從主權上來論
(1)道:天命真傳主權在天,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2)教:教化工作主權在人,移風易俗、挽轉人心。
從宗旨上來論
(1)道: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屬頓悟之法。
(2)教:闡述道之真理,目的在去物欲、化稟性,返樸歸真,屬漸修之法。
從結果上來論
(1)道:究竟解脫法、出世間法。
(2)教:世間法,可享有限的福報。
●認識旁門左道
1.術-幻術、法術、魔術等術。
2.流-醫、卜、星相等。
3.動-武術、氣功等。
4.靜-靜坐、冥想等。
●認識邪教
1.迷信盲從。
2.違聖賢意。
3.不依常道。
4.不顧修身。
5.斂財騙色。
6.欺騙利誘。
●聖經啟示錄
第7章
7:2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天使、從日出之地上來、拿著永生 神的印.他就向那得著權柄能傷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聲喊著說、
7:3地與海並樹木、你們不可傷害、等我們印了我們 神眾僕人的額。
※啟示錄明白記載:務必得到來自東方上天使者的印記(即求道得仙佛傳授自性三寶)才能得救!
※道降中華,天道是仙佛奉 上帝之天命來傳道,有別於人間的各種宗教信仰!
※不管任何人、也不管您信仰什麼宗教,面對浩劫都需要上天的救助,自己都無法自救,試問人那有能力救別人或信徒?!
●八仙何仙姑慈悲:
就算你西天的一大佛祖,不得道也料你難脫劫凶,氣天上眾仙佛都來求道,天有完地有終萬象皆更,惟有這真天道救生之路,得了道登法船永得清寧。
●濟公活佛慈悲:
道是根本,教是作用,道與教要合一。如果你連道與教都不清楚,那就菩提心還沒發出來!記住啊,道的尊貴不是教化而已,道可以讓你超生了死,但教化可不行,失去了這個宗旨,就把這道辦成了教化了,可惜啊!
●【道與教之分析】
發一天元長聖道場 活佛師尊慈訓:
道傳世界救性命,教化眾生歸善奉。
道為本體心法入,教為作用淨人心。
道可超生了解脫,教可來世福報存。
道乃萬靈真主宰,教乃精神寄託引。
道以覺性省思悟,教依法門渡乾坤。
道離一切有為法,教導人善漸法行。
道理貫徹不偏倚,教義戒規皆不同。
道運應時開普渡,教門應人隨時運。
道由教顯相輔成,教由道生不可分。
道教先後根源溯,道教分析自可明。
※ 活佛師尊慈悲開示:「道與教的分析」~
「有道無教,不能引導人修道」 ;
「有教無道,不能超生了死 」。
明師一指點,打開智慧通天眼,顯露金剛不壞身是道功,代天宣化是教功。
教化目的是啟發良知良能,內見至善本性也 !
※ 白話淺解:
《 道傳世界救性命, 教化眾生歸善奉 》。
(道) :天命明師 "濟公活佛"奉 皇母之命降世,荷擔三曹普渡使命,來到世界上傳播 "道",拯救所有人的 "靈性",能得授明師一指點,讓你當下迴光心頭悟本性,超脱生死輪迴。
(教):教化目的是啟發眾生之良知良能,明善復初達至善本性。恩師教導我們下學而上達,人道之五常八德是聖賢路,始終如一以 "倫理道德 "來生活實踐在自己身上,道行於日常,不離行善積德。
《 道為本體心法入,教為作用淨人心 》。
(道) :道傳心法如是悟,師指玄心慧眼開,明師打開你的「心靈之門,回頭頓見上帝之光在心中」。
(教) :修行接受真理來教化,依從道德仁義來實踐,便能具有淨化心靈的功能,以便重新回復赤子之心一樣的純潔善美。
《 道可超生了解脱,教可來世福報存 》。
(道) :「正門開於不偏處,仙佛每從此中來,玄妙關頭生死竅,古今多少世人迷」。當我們求道之時,得蒙 "濟公明師"傳授心印得到 "道 "的時候,我們回頭就會認識到 "聖靈"的智慧在我們心中。通過求道的方式,我們找到回天之路,可以離開輪廻,有一天回到天堂。
(教) :有教而無道,信徒修行依聖人留下之教義去修,而各大宗教,教導我們要永遠保持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在人間積累 "天堂佛國的功德 ,更能獲得來世的福報。
《 道乃萬靈真主宰,教乃精神寄託引 》。
(道) :道本無名,強名曰道,法本無法,強立三寶,法不歸一不是正法(一即本心),教不歸一不是正教(一即根本) 。
千門萬教只一源,一理貫穿細悟參,
如今一貫承天運,一齊求道指玄關,
一者乃是真道理,萬教歸一是真詮,
如能参透一字理,一步直超返先天。
"道 " 就是上帝,上帝把真靈和上帝的精神賜給了全人類和所有動物。上帝是造物主,也就是整個世界上所有生物的母親(眾生之母)。
(教) :教乃教人向善,信徒獲得精神之寄託,依教奉行,淨化身心,若能努力學習實踐"聖者的教導",堅定不移地去相信教義和真言。
《 道以覺性省思悟,教依法門渡乾坤 》。
(道):「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天命明師是來救度眾生的佛,莫錯過奇緣佳期。
「日麗中天道大明,接引靈根返太清,
古佛東來施妙法,原人西去悟無生,
傳玄十字街前賣,避劫五行山下行,
九二殘靈齊返本,奇緣一失悔難贏 。
明師指引玄心,要在你的身體中尋找 "道",在你的迴光覺省本心清淨體,常如是心靈中以 "內觀照"的方式行走寂静的道路,以達到開悟的目的。
(教) :就是聖人之教化,經典、教規,讓信徒依教奉行,修心悟道。
聖人與教主留下真理道義,讓後世之人遵循去修行,普渡善男信女向善。
《 道離一切有為法,教導人善漸法行 》。
(道) :師指迴光悟心頭,光明寂照遍河沙。世人心外覓法為外道 ,若悟自心,即是涅槃,離生死故。守中如是觀,是不偏不倚的,並在我們內心產生平靜定慧的感覺。因此,智慧之光,能放下所有的妄想和執着。
( 教 ):依教奉行,漸有進步,眾善實行,還要自淨其意。宗教是教導我們要有愛心和善心之行為。我們只要認真學習對待 "宗教",並通過不斷的實踐來學習,日復一日地提昇自己,才能循步漸進啊 !
《 道理貫徹不偏倚,教義教規皆不同 》。
(道) :道在身藏,在迷如來藏,頓覺玄妙心。上天降道可以喚醒我們心中的 "真靈"。因此,率性循理行五常,而五教本同源,真理悟返本,修道之人不會帶有偏見執着,來爭論五教聖人的真理高低。
(教) :現今世上某宗教的信徒,不會接受其他宗教的道義,因為他們覺得教義教規有所不同,只會認真對待自己所信宗教的教義。不同宗教的信徒意見不一,常爭論哪個宗教是最好最高。结果,他們離開了 "聖人的真理",正確 "宗教 "的修行道路。
《 道應運時開普渡,教門應人隨時運 》。
(道) :道,就是皇母,皇母已經派了一位明師來到人間,來拯救世上有緣之善男信女。明師傳道印心,讓有德行的信徒打開通天竅,"聖靈"的大門,在他們的心中找到 "道"之真理。
(教) :在各宗教裡,如果没有大德與大智慧修行的 "傳教士 ","善知識'',對宗教的護持與導引,則"宗教 "的真理精神,就會日漸衰落。
《 道由教顯相輔成,教由道生不可分,
道教先後根源溯,道教分析自可明 》。
濟公明師分析 "道的真理 "來教導世上有德行的人。因此,"道 "和 "教 "是不可分割的。一貫真傳在宗教方面,有教化和拯救世人的功能。
自從五教的聖人回到天堂後,"道 "的心法真理被隱藏起來。聖人只留下了,各宗教的經典和教義。
濟公活佛向有德之人,傳授"道"之心法,讓有緣人找到自己的根本,向道修行,有朝一日重回到天堂。
現在可以理解對 "道 "和 "宗教 "的分析了。
韓大仙慈訓:道與教(調寄:彩雲飛)
修道人真理追,何方來何處歸。
一分:真假、是非,切莫徘徊!
是術流,是動靜,是正宗的道髓。
除了己,還有誰?
能辨:真、偽!
道為源,教為緣。五教理,天道連。
教:化四海善信;道:辦收圓。
有青陽、紅陽年;今時至,白陽天!
唯有道,服拳拳,永脫輪圈!
儒、釋、道、耶、回匯五大教,
源淵垂。
勸孝行,福報貴,氣天神位,受香煙數百歲;氣數盡,再輪迴;
有六道,四生墜;夢死生醉!
引保恩、點傳惠;無極宮,蓮前跪;
不存善,不惡詭,一點貫晦!
純良心,虛靈性;分秒裡,與身隨!
渡眾生,無怨悔,乾坤共回!
調寄:彩雲飛
●《道與教之差異》 紅孩兒慈勉:
佛門大大開,有緣佛子快快來,
「道」乃非時不降、非時不廣傳,
現今是三期末劫年,道降火宅,
若非是遇到這天時天運,
就算你用盡所有的家財,
也難登堂入室。
「佛」是覺悟之者,所以入佛門就要存佛心,要有佛的修養境界,不要以凡夫之意識來
參研三曹之真義、來聆聽仙佛之慈語。
賢士們的眼睛明亮嗎?
「眼睛若是明亮,那全身即是光明的」,
此句話乃是耶穌聖人所說。
就以「自性」來說好了,
耶穌說這自性是回歸上帝的窄門;
佛教則說是正法眼藏的微妙法門;
道教則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人身有八萬四千個陰竅,
只有這個玄關是個陽竅,
如果這個竅不點開來,光即不來,
所以任你讀破千萬經典,
這個無明總難明。
為何我紅孩兒今日來講五教之經典呢?
白陽期就沒有經典嗎?
五教聖人已經留給眾生種種的教義,
所以白陽修道士以五教之教義來做為證明。
五教之經文可以供白陽修道士來做為參考,
也藉以修心養性,
並行於日常生活中;
將五教的經典行於道
是盜用還是抄襲?(都不是)
因為萬教歸宗、五教同源,同歸於一,
「一」即是道。
五教聖人皆是奉了皇母之命
各渡一方,因為眾生的執著、緣分、根基都不一樣,
所以五教聖人各渡一方是為天道鋪路。
五教所注重是教義理論,還有儀式,
這些都可以讓眾生去除邪念來正其心,去惡向善;
但是「教」不能帶眾生出生死解脫,
「天道」可以讓眾生超生了死;
「教」是要淨化人的心靈,但是「天道」是要救渡靈性;
「教」以先發後再由「天道」收圓,而「道」和「教」的差別在於天命的流傳,
現今是普渡年,大辦三曹,天道大普傳。
於青陽期時道降君王,有道之君王才可以得此天道;
紅陽期是道降師儒,有道之師儒才可以求取道;
而現今是白陽期道降火宅,庶民身心清白者,皆能夠求此大道。
這是遇到三曹普渡,上天大開普渡,才能夠逢此幸事, 若是於青陽期、紅陽期,你們有此善根緣得此天道嗎?(不可能)
那是不是要更加把握良辰佳機實心修道?(是)
●活佛師尊慈語【明師一指,喚醒真主】
◎明師一點在那裡?你的真主人在那裡?咱們人都有一個真主人,住在那裡?(班員:在這裡。指明師一指處。)喔!住這裡,真辛苦,點傳師跟你點在那裡,真主人就住在那裡喔!唉啊!你們的點道詞有沒有探討過,點道詞很好,你們卻不會體會啊?我問你,點傳師右手將你點開,左手再將他關起來,對不對?差矣,差矣,那是有為法,有為法是道嗎?有為法是道就差了。
◎你一手把他打開,一手把他遮住是什麼意思?右手點開,沒錯,告訴你主人在那裡,我們的正門在那裡,但那是一個門,老師問你們,當你們回家後,是要在門口,或打開門到裡面休息呢?那一個笨笨的站在門口說我家到了,就在這裡休息,有否?每一個人都是進來里面休息的,什麼叫『登堂入室』,你站在門口是修什麼道?我是看你還悟不出來,所以左手把你推進去,不要在外面徘徊,是不是,你站在門口納涼嗎?想清楚啊!
◎老師說,右手跟你點開,跟你說你的主人在這門裡面,這個身軀是一間房子,你的天理良心就是主人,點傳師跟你講,你的天理良心要趕快進去, 從正門進去,進去裡面作主,不要在外面徘徊,這時候你的主人回來了嗎?主人若回來,你的眼睛就亮起來了,知否?所以老師一個一個看,看你們都沒有了解這個意思,結果眼睛都瞇瞇的沒有精神,為什麼沒有精神,神沒明,神明神明,拜神明,神要明才能拜神明,神不明你從哪拜神明?你要拜神明,要拜那個神會明的,神不會明的,你拜他作什麼?現在有沒有了解求道的意思?
●姜太公論道❵ ◆❴不求道難脫輪迴
345mp3 發表於 2021-7-29 13:38:58 |
■❴姜太公論道❵
◆❴不求道難脫輪迴❵
❶❴本來面目在哪裡❵
●修道並不是只得道,其實並無所得,只是告訴你們,本來面目在哪裡?人何去何從?當你要進入一間房子,從正門進入,是不是可以被當成客人或主人?
❷❴不知正門落輪廻❵
●如果你從窗子進入,那你是不是賊?(六賊)。六賊、六根未淨,今日出而不由戶,難能返本還源,不從正門出入,自然淪為賊矣!墜入苦海六道是否?
❸❴不求道難脫輪迴❵
●存好心、做好事,這是世間人一般的想法,但,存好心、做好事的標準在哪裡?有的人說:存好心、做好事,就不用求道。那永遠庸庸碌碌,而在苦海中輪迴。
❹❴修過去法難成道❵
●賢士可曾到寺廟當中,研究拜佛,青陽時期,口訣是什麼?(無量壽佛)。想必賢士一定聽過:(青葉、紅花、白蓮藕)。今時我手上懷抱何物?此乃紅陽手印是不是?
❺❴拜師求道開天門❵
●好比賢士要進進出出,沒帶鑰匙怎麼進入?那你們要從凡入聖,只存好心、做好事,可是沒帶鑰匙;能夠回理天嗎?即使你知曉房子是你的,但你沒有鑰匙,而擁有鑰匙的人,才是那間房子的主人,就算你把它背在身上,你也就不得其門而入,這樣明白否?
❻❴正門不開落旁門❵
●而且道之本體,(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從有無相生之間,生育萬物,有情無情,一切你們都要看破。
●不要以為一間房子,只要打破窗子就可以進入,先天大道無形無相,不得其門而入者,只能在周圍、外圍徘徊。
❼❴一點真傳超生死❵
●而如今得一點真傳者,就是帶鑰匙之人!上天 老母苦口婆心,派下佛祖下凡助道,而苦心孤詣,先播種,立五教,教人處事。
❽❴拜神只是求保佑❵
●賢士可記得否?想必五教宗旨,個個都能朗朗上口,不論在中國、西方,五教分佈之廣,信徒之多,不可計其數?
●賢士走在街上,處處看見拜(觀音)、處處有人拜(媽祖)、有人拜(關公)、有人拜(土地公)、天上的(河漢星斗),(山川五嶽之神),人人無不膜拜,希望求之而得庇佑。
❾❴求道又能佛庇佑❵
●今日賢士到此佛堂之內,無非研究性理真傳,額外還求仙佛保佑,閤家大小平安,但試問,你買東西不付錢,東西能帶走嗎?你不做功德,仙佛能救你嗎?
❿❴要回天先消業力❵
●不要在鬼門關門口徘徊,你雖然求了道,天榜掛號,地府抽丁,就算你靜坐能靈魂出竅好了,能知過去未來因果,但你們身上的污點,累世的業力沒有清除,那如何是好?
●你向人借錢,過年了;你要不要還人家?你不還錢;人家也要討,更何況六萬年生生世世的輪迴,一草一木、一穀栗,分毫算得清楚,這樣明白嗎?
上述仙佛聖訓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city.udn.com/58475/7098409
●脱離生死輪迴,一定要求道修道
345mp3 發表於 2021-5-12 20:52:35 |
■❴濟公活佛慈語❵
◆❴脱離生死輪迴,一定要求道修道❵
●徒兒們要脫離生死輪迴,一定要求道、修道,自古以來的聖佛,都是有得道、修道才能成為聖佛。因此,哪有現代人不用求道、修道,就能成為聖佛的?
●你們知道至聖先師孔子嗎?孔子的才學飽滿、智慧高超,也要問禮於老子,得道以後才成為聖佛。
●釋迦牟尼佛的德性,非常的盛大,修行境界非常的高超,也是要得到燃燈古佛的授記,才成為佛。
●而徒兒你們!有像至聖先師孔子一樣,有高超的智慧嗎?你們有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有盛大高深的德性、慈悲和智慧嗎?(沒有)。那就要來求道、修道!
●在以前,修行佛教的高僧大德們,智慧修為都非常高超,他們知道,聖佛留下來的經典,非常的深奧!所以,在還沒有真正得道之前,他們不敢隨便解釋;聖佛留下來的經典。所以,只有唸經、背誦經典,來做為修行的方式。
●以前大部分的修行人,以為唸經就能透徹、覺悟。因此,以前的修行人,都是參禪打坐、唸經。
●而高僧大德們,在自己還沒有得道的狀況之下,而且在那個時候,天道也還沒有大開普度。所以,再怎麼解釋;聖佛留下來的經典,都解釋不出聖佛真正的意思。
●徒兒們!你們現在來修道,同時也研修了五教的經典菁華,你們也都是五教聖人的弟子,而且是直屬的弟子,這樣徒兒們修道很豐富,很多寶藏都讓你們得到了,那你們得到的寶藏,跟世間的鑽石比起來如何?
●你們得到(道)的寶藏,是可以超生了死,世間的鑽石,還要算克拉,是有限的,也無實質意義的。而道的寶藏,讓你們得到了,得來全不費功夫,所以你要珍惜、知足!
●你們都是受苦受難而來(意指:個人在世間所受的苦難及靈性歷經六道輪迴的苦難)。所以,你們來行修辦道是最大的福分。
●而且你們持齋茹素,(身、心、靈)清淨又乾淨,是最接近上天、上帝的。你們很有福氣、有福分,所以要知足、要感恩、多布施!
上述仙佛聖訓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blog.xuite.net/ag100100/twblog/511814286
●韓湘子大仙慈訓:白陽時期天道普傳十四殊勝
明師一指,點亮自性輪迴超出。第一殊勝。
龍天表文,天榜掛號地府名除。第二殊勝。
天命道統,唯傳本體本心密付。第三殊勝。
三寶十愿,修辦準繩回天憑物。第四殊勝。
一貫義理,貫通三教一本萬殊。第五殊勝。
在家出家,修己安人綱領條目。第六殊勝。
改惡向善,良知良能啟發穎悟。第七殊勝。
安頓身心,解除迷惑淨化三毒。第八殊勝。
三曹普渡,收圓大事歸根認母。第九殊勝。
三根普被,士農工商均霑澍濡。第十殊勝。
三誠七助,了愿了罪神佛匡扶。第十一殊勝。
玄祖沾光,一子得道功德建築。第十二殊勝。
成仙作佛,玄祖超生共享清福。第十三殊勝。
圓滿家國,禮運大同移風易俗。第十四殊勝。
我們修道辦道,如果能站在老師的高度,九六可渡;如果能站在祖師的高度,大同可期;如果能站在 老母的高度,天倫可圓。拿這個高度來驗收我們自己的愿力、慈悲、犧牲與大愛吧
●藍采和大仙慈悲❵ ●(道),就是找到你的本心
345mp3 發表於 2021-2-22 20:23:17
■❴仙佛慈語❵
◆❴藍采和大仙慈悲❵
●(道),就是找到你的本心,又因為學道、修道,命運就不同了。人生就像花一樣;要學會照顧、愛護、修剪、施肥、灌溉、水加上陽光,這樣花會長得美。
●我們如果被凡事纏住了,靈明的自性就沒有辦法顯現出來,不要受到外在事物的干擾而汙染,讓我們的本心、本性失去了作用。
●我們有任何不好的嗜好、慾望,都是干擾我們修道、辦道的絆腳石,這些不好的東西要把它除掉。
◆❴韓湘子大仙慈悲❵
●不是仙佛借竅;才是(天人相會)、(天人合一),所謂:(天),就是我們的自性。(人),就是我們的身體。(天人相會),就是依著我們的良心本性來做事,天人相會也叫做(天人合一),時時刻刻良心作主、本心作主,就會覺得很安慰、很高興。
◆❴龍女慈悲❵
●世間人都說:「你是個沒心沒肝的人。」為什麼說沒心沒肝啊?因為心變質了,本心被污垢蓋住了,所以我們現在是來洗心,讓你們的心能清淨、能潔淨、能明亮,讓你們的心永遠開心。
◆❴濟公活佛慈悲❵
●善用祇園一點靈,(祇園),就是我們的靈性所在,(一點靈),就是我們的自性,這一點自性就是我們的良心、本能、本心、天心,我們要去善用它。 收藏收藏
●鍾離權大仙慈訓❵ ◆❴道的殊勝❵
345mp3 發表於 2021-2-13 11:07:15 |
■❴鍾離權大仙慈訓❵
◆❴道的殊勝❵
●(明師一指點),就知道什麼是(明明德),不然讀透經典,仍不知道?什麼是(應如是住),不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在(這一點),這一點:(卷之退藏於密,放之能彌六合)。.
●這人世間一切看得到的,房子也好、車子也好,誰造的?(人)。人又是誰在主宰?(上帝)。那祂有沒有彌六合?(有)。你看真我的力量這麼大,把這世界的一切造起來了,可是你卻瞧不起你自己。
●你懂得對人仁慈,但對自己;仁不仁慈?有沒有鼓勵自己?要負責,不要自責。
●該鼓勵自己的時候;就鼓勵,該修正自己的時候;就修正,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愛自己,就很難懂得去愛別人,你愛自己以德,也會懂得愛別人以德。
●在座的都是清口了,才能參與這個班。
●要曉得吃一塊肉,(仁、義、禮、智、信)五德都損了。因為大欺小,強欺弱,有禮嗎?
●魚在海裡自由自在,你拿網去騙牠進來,是不是沒有信?騙人怎麼有信呢?
●還有豬、牛,你餵養牠,牠很親近你,有一天你卻把牠殺了,你這樣子對牠有信嗎?
●智慧就更不用說了,吃了屍體進去還說好吃,怎麼有智慧?這麼細微的地方,吃了一塊肉,(仁、義、禮、智、信)全虧了、全損了!
●你們本來都是(圓陀陀、光灼灼)的原佛子,只因為落入了後天,東染染、西沾沾,變成了污泥。
●想恢復本來面目,還是仍停留在追求福報?
●今天如果讓你很有錢,你也許驕傲心起了、懶惰了、散漫了,也許好奢華了,這個塵癮染得更深、道根埋得更深,挖不出來了,可怎麼辦?
●你要選擇家財萬貫,還是志節不屈,窮而不濫?
●邱真人(天仙狀元)的歷史,你們瞭不瞭解?
●人的志節,在平順之中;不容易顯得出來,反而是在逆境當中;才能夠顯現出修道的志節,就是餓死也不屈。
●如果戀棧這短暫的榮華富貴、短暫的容貌、短暫的情愛,而失去內心最原先的德性,那才是可怕!
●(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有常常降伏其心嗎?你們老師給你(授記)的那個寶,讓你很容易把(喜怒、哀、樂)回到未發的時候,回到中。
●回想看看,沒有求道之前;跟求道之後的心念,哪個容易收回來?
●這是一個大寶啊!一切的罪惡,一切的窮、通、壽、夭、貧賤、富貴,都來自於(心念)所造。
●你們老師給你這一點,讓你能夠把持心念,那是最大的恩典了,而上天 老母降道,是最大最大的恩典。
*道者:理也;路也;經也。
*教者:教導也,教導、教化也,導之以道。
*「道」是萬教的根源;教,根源於道。
*聖神仙佛為救渡眾生,奉天命傳道,代天宣化,所以衍生為後來的萬教。
●「濟公活佛慈訓」2005 .04. 24. 日本 秩父天一宮
「經者,路也。教者,淨化也。此時萬教齊發之際,當認真理實修也。從萬教經典中,印證圓滿的本性。」
〈恩師〉:試問三教經典印證得如何﹖
●皇母訓子十誡:
三教理無有二皆母欽命, 來傳道本傳這虛無妙靈。
道金丹釋舍利儒曰天性, 皆本是此靈光名異理同。
千古來無二法道無二道, 仙佛聖傳心印一本同宗。
明一法知萬法法法盡曉, 千佛經萬聖書一理貫通。
自三聖歸天後涅槃止渡, 斷線路不傳道教存於東。
至今時三千載無人明曉, 歧途出萬教展真理未明。
今時下開普渡奉天承運, 龍華會天開選大展宗風。
上繼續無極秘三聖奧旨, 下開啟眾生等同把舟登。
上上乘真妙訣誰能明曉, 想覓真求弓長大道得成。
得天道速行功修真藉假, 道雖空空不了萬有成空。
今本是收圓時萬教歸一, 母降道化三千賜名一貫。
渡三曹挽四海共登雲梯, 為母我言言真毫無虛語。
有憑據存證驗可察實虛, 這三教歸一理一歸何處﹖
由一本散萬殊一從何起﹖ 要修道必明曉根本來路。
不明曉真來路怎返瑤熙﹖ 收圓法傳的是上乘秘密。
萬古的稀奇事現於三期。
●十五代祖北海老人於西元二00四年六月二十日在日本東京行德壇慈悲明確指示:
學者當知:「吾道乃發前聖未發之秘,補前賢未補之蘊。不但包含萬法,而無極實為萬法之祖。道大莫容,曲高和寡。辦此道者,當存:遯世不見而不悔之志。果能入於其道,自然天下化成。」
【仙佛聖訓勵行語】
《十可惜》藍采和大仙慈悲:
時值白陽末期三佛應運辦收圓,若生不逢時一可惜;
現今道降火宅善男女在家出家,若毫無參與二可惜;
正是三曹普渡九六佛子歸根源,若擦肩而過三可惜;
已得明師一指無價寶超生了死,若輕覷不修四可惜;
獲有一子得道玄祖沾光之籌碼,若疑道不真五可惜;
明知修辦行功立德可了罪了愿,若知而不行六可惜;
親身領教仙佛垂訓顯化點迷津,若不屑一顧七可惜;
參加驚天動地的法會如入寶山,若空手而返八可惜;
具備健全人身降身中華宜修辦,若躊躇不前九可惜;
走上獨一無二直往理天的道路,若半途而廢十可惜。
●受明師一指的殊勝
當年孔子師七位,后遇老子得道玄,
論語註載朝聞道,夕死可笑人難參。
(三天主考聖訓)
一點靈光道上來,只因迷惘墜塵埃,
君今欲得還鄉道,悟得心經道眼開。
(觀世音菩薩)
一貫真傳自古稀,有緣方得遇三期,
為君直指性命理,但要心與性相依。
求道求得是路程,西方大路少人行,
求生不求天堂路,臨終大路黑沉沉。
神光原來好講經,智慧聰明廣傳人,
今朝不遇達摩渡,難超三界了死生。
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妙根,
唯有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
讀破金鋼經,唸徹大悲咒,
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
不受明師指,永在輪迴受。
(俗語)
大道分明在心頭,有作有為盡下流,
識得當前真淨土,萬部丹經一筆勾。
大道傳天下,千愁一指開,
歡顏無爾我,個個面如來。
一年又過一年忙,忙來忙去無下場,
仙佛指開生死路,免受輪迴樂洋洋。
不知到底一歸何,是以神光拜達摩;
立雪少林為何事,只求一指躲閻羅。
一指超出三界外,何必苦坐誦經文,
爾等參訓訪應運,速求明師指谷神。
(燃燈古佛聖訓)
●認理歸真 道與教的差別
〔道〕是性理的本體,就是無極真理,賦與人為性,故之〔性理〕亦卽是〔良心〕這個性理乃吾人之天根,性命的大源,生旣由如是來,死亦應如是處去,正是生死必由的真經正路,乃萬古最神秘的〔性理真傳〕口授心印的秘寶,若不受
維皇上帝的天命,應運來傳此道者,不論任何仙佛聖人都不敢妄傳,亂洩這個性理真道的奧秘妙竅。所以真經不在紙上,儒教的四書五經,佛教的金剛經,老子的道德經五千言,清靜經,黃庭經等,處處雖有藏着這真道的奧秘證明,但不得明洩,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若不得受命的明師來指授真傳,點開妙竅,闡明真理的奇秘者,任你甚麼名儒碩學,亦無法可以發現其奧秘呢,這樣的微妙,這樣的寶貴,這就是道的真面目了。
〔教〕者,乃屬道的外圍工夫,就是由道所發生之萬法,萬行萬端用來教化於世人,是為〔道〕之用也。道者為體,教者為用,如樹木根源為道,枝葉為教,故曰,五教同源合一理也。佛教曰明心見性,萬法歸一,道教曰,修心煉性,抱元守一,儒教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耶教曰,洗心移性,默禱親一,回教曰,堅心定性,清真返一,五教的起源宗旨皆一也。一者何,乃是獨一無二的真理天道也。萬物萬類萬數,皆不能離一,離一則不成,一者道也,乃常而不變的真理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教卽是積德行善,修心養性,備將來可得出世入道之基礎的教化,故曰,〔修道之謂教〕,〔教〕屬在各教中的顯教,就是普通的教化,使世人修心煉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匡齊人心勿使其惡化,得為一世之善人,備其將來,得以享受來世之福報,所教的是平等道義,不論何人皆可以知道,可以方便加入信徒,佛教所謂平等法門者也。經書上所有的明載,人人得易知之處,就是屬於平等法的教化。經書中還有暗藏真機奧秘,表面上似乎言在此,其實而意在彼之奇秘很多,若不得明師指傳,得了無上正法,任你怎麼聰明伶俐,亦難知道其奧秘,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是〔教〕,〔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是〔道〕,這就是道與教的差別了。教是常有,道是非時不降的,道是有隱有顯,道在隱時,任你有蓋世英才,聰明特達,兼之博通古今,學富五車的賢士,亦無法可以得着這真道。因為這道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的,有降刼時才有降道,教是常有的,無降道的時,這教原是有的,有降道的時,這教也是有的,因為這個教,乃入道的基本教化,所以道不離教,教不離道,道若離教則道的門前便可以羅雀了,教若離道則為旁門左道不成善教了。
道與教,到底其効果,又有什麼差別呢?
〔道〕是可以超生了死,脫輪廻,返本還源達理天,躱凶災,脫刼難,解冤孽,消罪愆,改命運,出苦海,真有不可思議的妙處呢,故曰〔天上天下唯道獨尊〕豈是虛言的嗎。
〔教〕是教化世人渡世的法則,人道的典型,修心養性的方法,入世為人的儀範,造與家的棟材,涵養世間的道德器,教人改惡向善,循規蹈矩,作盛世良民,享來生的福報,預作將來出世入道的基礎,所以這教亦是不可以一日無的,這就是〔道與教〕的効果之差別處,所以不論在什麼宗教信仰的兄弟姊妹,旣明道是教之本源,由教而入道的基礎,必須大開智慧,再進一步求道以明佛性,了解生從何處來,死後歸何處去的大乘法,才有日常修養修持之目的。
天道如大海,廣濶而深大,不分大小百川千河,不管清濁污水,皆容入大海,更有妙法,便其澄清而歸一味也,時值三期末刼天道普傳在世,亦不分宗教與人種,不分富貴貧賤,皆可得求大道,可傳授萬法歸一的定靜止處也。是善男子善女人,立起大志不恥下問求上進吧!
詩曰
大道普傳在世間 速訪明師把道求
若不深究歸元理 無常一到無路歸
上述文章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52/c52035.htm
●五教聖人都是奉命來傳道的。
聖神仙佛對「道」的詮釋,可說是竭盡心智,以彼喻此,用種種的名詞,以闡釋玄妙之道,企盼能啟示眾人。
例如:
⒜佛家: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摩訶迦葉。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舍利子、不二門、柳枝淨瓶、禪坐、第三隻眼、真理眼、這個……等。
二000年在尼泊爾加德滿都活佛老師到壇批完訓緊接著,釋迦牟尼佛借竅點出『真理眼』
⒝儒家:大學在明明德、天命之謂性、黃中通理,正位居體。赤子之心……等。
⒞道家:玄牝之道、眾妙之門、谷神、金丹、黃庭、天地根、歸根復命、如嬰孩……等。
⒟回教:回回之道、返命歸根、阿立甫!倆目!密目!真主、進天園永居……等。
⒠耶教:真主、十字架、進窄門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求永生、進天國……等。
以上之名詞,尚未求道的人,是很難體悟、瞭解的。
所以俗語說得好:摸得著根的成佛祖,摸不著根的瞎修行。﹄道﹃就是芸芸眾生所要尋找的「根」。
◎道與教之分析:
⒈本質
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教:修道之謂教,教導、教化也。
⒉根源
道:天命之謂性,性理真傳。五教聖人皆奉天命傳道。
教:見聞轉誦,文以載道,法如筏之喻,然真經並不在紙上。
⒊結果
道: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指直超,快速成就。引善入道,找回自己本來的面目。是故天下溺,要援之以「道」。
教:勸人為善,修來世福報,累世修行,難以了脫生死。輪迴六道,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實在可惜。
⒋主權
道:主權在天,上天派遣明師傳道。因此有奉天承運的天命明師,承擔使命,天人合一,神人共辦。
教:主權在人。皈依僧人,人事團體。由法師操辦,有徒弟與信眾護持。
⒌時限
道:上天主宰,非時不降、非人不傳。有隱有顯(並非常有)。今逢普渡,宜把握佳期良辰。道與教並存,緣者歸隊,聖賢追隨。
教: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時常都有,顯而易見,萬教齊發,到處存在。但是只有信教,耽誤修道,殊為可惜。
⒍總結
道:道是體,是根本,是源頭活水,可歸根復命。
教:教是用,是枝幹,宜追本溯源,以達本還源。
道之尊貴,印證歷歷,斑斑可考。
活佛老師慈勉我們:「用一生的時光,寫下永恆燦爛輝煌。」
活佛師尊慈勉:「人生之起步,就在修道、辦道;人生之圓滿,就在學、修、講、辦、行。」
●皇母慈示:
這恩師一指點殺身難報,
重如山恩似海時記心懷;
若不受師指點怎能脫苦,
又怎能了生死不受浩災;
上超祖下蔭孫全憑師力,
各應當報大恩遵師安排。
〈皇母十誡第七誡〉
◎五教聖人提出了誠懇的呼籲:
一、穆罕默德:可蘭經文難了死,速拜真師返瑤熙〈皇母十誡〉
二、耶穌基督:聖經空示玄真意,讚美詩詞作高歌〈皇母十誡〉
三、太上老君:道德五千未言盡,速拜弓長早歸根〈皇母十誡〉
四、釋迦牟尼:真空非空法非法,如然自在是這個〈皇母十誡〉
五、孔老夫子:窮神知化知其止,定靜安慮見本原〈皇母十誡〉
古人云:
白藕綠葉紅蓮花,三教原來是一家。
三大聖人發性理,得了竅妙回老家。
◎結語
⒈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信教不礙修道,但不宜只有信教,耽誤修道,本末倒置,實在可惜。
⒉修道是人生必走的光明正路。願我們用光明的智慧,開創光明的坦途。
⒊生命就在呼吸間,要把握當下,珍惜擁有;讓我們活出人生的真諦,共創大同世界、彌勒家園。
靈性之母 明明上帝


◎南屏道濟慈訓:「母」與「五教歸一」聖訓摘錄
鎮壇訓如下:
一點真靈鴻濛開;一花五瓣同根栽;
一化五教定位在;一理萬殊歸回來。
本訓:
母定三陽史,渡盡九六齊;
始皇乃伏羲,降道根源繼,
脈脈奠根基;〈第1行〉
臨初有太公,開道闡聖王;
泰來天真辦,萬法而歸一,
普渡白陽期。〈第2行〉
世界五種人,形色雖有異,
靈本同源地;〈倒數第3行〉
三千大千世,娑婆化蓮邦;
化劫崇善依,堅心定性兮。
阿拉傳教怡。〈倒數第2行〉
共聚在地球,何必相殘局?
同靈分化生,宜當更珍惜,
靈滿返無極。〈倒數第1行〉
讚嘆 上帝的顯化!
▲ 柬埔寨老母娘顯化- Heavenly Mother light appear in the sky
▲ 柬埔寨老母娘顯化
◎ 宗教同源於道
▼ 在 上帝聖訓《皇母訓子十誡》中 老母娘 明明上帝教導世人宗教同源與萬教歸一的道理:
這千門合萬戶全是母降 先傳書後送信諭知三期
時不至母不降天道一貫 又只見眾兒女心生久迷
故此的撒旁門朝山拜頂 鎖心猿拴意馬行善修積
但等著真天道收圓普渡 共前來求真師同返故西
非今時母不洩天機玄語 今本是收圓時萬教歸一

●《皇母訓子十誡》--民國三十年(辛巳)閨六月十五日
心非天邊明月鏡 性非雪裡開梅花
不住纖塵真空現 潔白無染光至華
九誡告原佛子血淚下滴 只為我皇胎子膽掉心提
論道路有千條全然非正 若不登金線路難返無極
今時下旁門興萬教齊起 怕的是皇胎子要被人迷
這千門合萬戶全是母降 先傳書後送信諭知三期
時不至母不降天道一貫 又只見眾兒女心生久迷
故此的撒旁門朝山拜頂 鎖心猿拴意馬行善修積
但等著真天道收圓普渡 共前來求真師同返故西
非今時母不洩天機玄語 今本是收圓時萬教歸一
母降道化三千賜名一貫 渡三曹挽四海共登雲梯
為母我言言真亳無虛語 有憑據有證驗可察實虛
這三教歸一理一歸何處 由本本散萬殊一從何起
要修道必明曉根本來路 不明曉真來路怎返瑤熙
收圓法傳的是上乘秘密 萬古的稀奇事現於三期
如不信我還有一理再證 將三教大綱領提上一提
此真一原本是先天之理 儒貫一釋歸一道德守一
明心性觀自在佛家所講 存心性克復功儒之修基
修心性以復命道德所煉 此心性原本是至靈至虛
道德修常清靜三品一理 儒士煉知定靜天理不昧
佛講得空與靜一合理相 皆本是由靜修性合無極
講三皈守五戒佛家所修 三花聚五氣朝道家根基
行三綱守五常儒士之禮 今時下所傳的三教合一
一不殺真仁愛木氣返本 二不盜守忠義金氣凝集
三不淫守禮節真火煉性 四不酒有智慧真水既濟
五不妄守信用土氣歸本 五氣朝五戒清五常俱齊
這三教原本是無有二理 如有二理非正道路必歧
自伏羲一畫開真易出現 此本是天道降根本之基
青陽會命燃燈倒裝降世 暗選了二億子返回無極
至紅陽命釋迦又化凡世 又渡回二億子也返故西
青紅期共渡了四億佛子 剩下了九二億苦海永迷
現如今白陽展彌勒應運 命天然掌道盤普化中西
先天裡母不留仙佛神聖 齊投胎共化世扶助聖基
先渡貧後渡富再渡官宦 渡王侯渡萬國同登天梯
今時下天時緊速加努力 各應當發剛毅宣化啟迷
論天大論地大惟道為大 天命大母命大至靈至極
如若是遵訓語實行而辦 為母我命仙佛護兒安逸
往後來這事關多多重大 不久的天時至大顯真機
這千門合萬教大地普渡 念符咒呼風雨飛沙走石
指天開指地裂搬山倒海 跨板凳能上天妖法更奇
五行遁陰陽法騰雲駕霧 種種的妖魔術亦難盡提
到這時可望我佛子牢記 如隨他失靈光永受悲淒
此本是天數定三期發現 此內中定妙計母有用意
原來這天主權為母執掌 至其時勒令下法術盡息
萬仙陣再來看熱鬧之甚 笨兒子合瘋人神通廣極
拿杏黃勒令旗空中一擺 呼一聲諸神退各歸班級
法亦無術亦無神聖不助 空赤赤一雙手難以復敵
萬旁門拜彌勒同歸正理 扶古僧現佛光道貫三極
富貴人他倒把貧窮來拜 道德展貫全球中外同一
大智的原佛子速速下手 莫等待舟行江補漏則遲
批至此三才倦停止金管 多靜坐為母我再為細批
停
明明上帝所著《皇母訓子十戒》聖訓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9/c906.htm
▼ 世間有不少自吹自擂的宗教信徒時常標榜自己的信仰是如何偉大卻也時常貶抑或排斥其他宗教,但伏虎尊者在《聖學要義》中卻告訴世人:神是一樣的,名稱不同而已,那些自吹自擂的教徒該醒了!
你周遭所認識的宗教信徒會不會自吹自擂他自己的宗教信仰呢?

★《聖學要義》
伏虎尊者 降
釋 疑?
26。問:美國人、中國人、同為人,但我們信道、信佛,美國人信上帝,而且上帝與佛之生活相異甚多,請問天上有中國神、美國神之分嗎?
答: 仙是中國神,佛是印度神,上帝是美國神,在字面上看來各殊,但以人類而言,同居於一塊土地,海域相連,可謂坐同艘船,僅位置不同而已,只是世人自劃界限罷了。天上三寶「日、月、星」,地上三寶「水、火、風」,人身三寶「精、氣、神」,人不論古今中外,皆難違反此理,誰也無法否認它?「外國月亮不會比中國圓」,願眾生以此自覺,神是一樣的,名稱不同而已,那些自吹自擂的教徒該醒了!
上述仙佛所著《聖學要義》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ord868.blogspot.com/2022/11/blog-post_8.html
▼ 濟公活佛降鸞《國際宗教研究會宣言》中告訴世人:耶回儒釋,道教異名,初本一家,未嘗徑庭。
仙佛明白告訴大家宗教同源,這才是真相,有異於許多人的認知,請問你的認知是否正確呢?請問你知不知道宗教同源於道呢?
可嘆的是許多宗教信徒卻存在嚴重的門戶之見並排斥異己,所以造成了許多宗教對立與宗教戰爭事件,這都是不明真理與私心作祟所造成的不良後果。
▲ 濟公詩40首--1945國際宗教研究會成立宣言中英對照_NO-SOUND.wmv
●濟公降壇中英文對照《國際宗教研究會宣言》詩
Peter Peter 2011-07-02
扶乩,《辭海》的解釋是:扶即扶架,乩指卜以問疑……,也叫扶箕、扶鸞,與扶乩相似的迷信,世界各地都有。另據《中華道教大辭典》解釋:扶乩是古代“天人交通”術的一種,又名扶鸞……。英文為Sciomancy或Planchette Writing意即箕佔、篩佔、乩占等。
扶乩的最早紀錄見於我國東晉時期,唐時傳入日本,由日本傳入荷蘭,再由荷蘭傳入歐美各國,在日本叫做“靈子術”,西方國家稱扶乩的板為“維吉板”,研究扶乩的組織叫“靈學會”,能夠組織扶乩和與神交流的人稱“神媒”或“靈媒”。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生前篤信扶乩,有一次乩盤上寫出了許多古代希伯來文,當時在場的人都不認識;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查理•達爾文的哥哥伊拉斯馬斯•達爾文堅信扶乩,經常在自己家裡組織扶乩會,達爾文曾經參加了一次扶乩會,但中途退場了,達爾文的好朋友、著名生物學家赫胥黎對扶乩雖然持懷疑態度,但經常參加扶乩會,而達爾文的另一位好友、著名科學家華萊士卻是扶乩的堅決擁護者。
我國歷史上,民間扶乩多在正月15日夜裡,迎請紫姑神,卜問來年農耕、桑織、功名之事。唐代李商隱就有“羞逐鄉人賽紫姑”的詩句。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宋代洪邁《夷堅志》詳細描述了扶箕的情形。詩人陸游《箕卜》詩描述了扶乩迎請紫姑神的情形。
清順治辛卯年(1651年)時,有個雲間(今上海松江)男子扶乩。“乩仙”降臨後,該男子問:仙從哪裡來?乩書曰:“兒家原住古錢塘,曾有詩篇號斷腸。” 該男子又問:仙是何姓氏?乩書曰:“猶傳小字在詞場。”因為該男子不知道有《斷腸集》,看見乩文有“兒家”兩字,知道“乩仙”肯定是女子,便猜測道:“仙莫非是蘇小小嗎?”乩書曰:“漫把若蘭方淑士,”該男子還是不解又問:“莫非是李清照嗎?”乩書又曰:“須知清照易貞娘,朱顏說與任君詳。”該男子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朱淑真降壇,於是一問一答,“乩仙”寫成《浣溪紗》等詞後離去。因為該男子不通詩文,不知道朱淑真的詩作《斷腸集》,所以這裡“乩仙”的文采,明顯高於該扶乩者,乩文由扶乩者造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曾有人扶乩,迎來呂洞賓降乩作詩云:“此間雞犬亦神仙,信是桃源別有天。覺得春風都著意,綠楊如畫柳如煙。”似乎仙界也一樣擁有雞犬、春風、楊柳等人情風物。 在1700 年前的東晉年間,扶乩就已經進入了非常成熟的應用階段,這樣看來,扶乩存在於我國民間,應該有2000年的歷史了。兩千年來,扶乩的用具幾乎沒有變化,一般有專用的木製沙盤和三角形、丁字形乩架,或笸籮、篩、籮等,而降臨乩壇的角色卻隨著時代變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據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考證:降臨乩壇的一般為鬼、神、仙等角色,清末民初,“在'同善社'降壇的有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穌、拿破崙、華盛頓、托爾斯泰等等”。人們對扶乩的真假與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待扶乩的態度長期莫衷一是。
1945年夏初,重慶成立了國際宗教研究會,發起人為了撰寫宣言,便組織扶乩,請濟公降臨乩壇為研究會題寫宣言,曾經出任中國駐印度等國外交使節、信奉基督教的盧春芳先生,親眼目睹並記錄下濟公降臨乩壇題寫的乩文. 濟公以“鍾靈毓秀”為韻,題寫了《國際宗教研究會宣言》:
01
大道之行-To bring the highest ideals of God into practice.
天下為公-The best world can be made without prejudice.
不分彼此-';This'; and ';that';, is needless to say.
無論西東-Or ';east'; and ';west';, anyway.
02
大如宇宙-As large as the whole universe.
小似魚虫-Or as small as an insect or a fish.
形體有異-They differ only in body and size.
性靈終同-With the same soul in each.
03
俯察黃泉- To look upon the heaven above,
仰視霄衝- And down to the ground below.
萬千變化- Many a thousand changes may occur,
不離其宗- But all the same are governed by law.
04
純乎自然-This seems quite natural,
異曲同工-To sing different songs with equal skill.
生化之間-During an interval of life and death,
各秉正統-Every particle owns a good spirit still.
05
日月星辰-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re.
瀰漫太空-Heavenly bodies all over the sky,
山水沙木-While mountains, waters, sands and woods were.
造化所鍾-Created by God in forms wet or dry.
06
人列三才-In between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靈焉最聰-Human beings are the wisest of all,
領導群倫-To take the lead among the rest,
共樂仁風-And enjoy the Big Nature what we can all.
07
溯彼太初-From the very beginning,
萬有穆雍-A peaceful air was over all.
主宰恆存-There must be the Lord,
操縱其中-With an absolute power to control.
08
一胞所繫-Such a huge system is of no border,
靜躁不同-With a content of bodies large and small;
無鉅弗包-They may be in motion or at rest,
無細弗容-That';s the only difference after all.
09
有像易見-With image, one can easily observe.
無形難窮-Lest one can';t even comprehend.
天命莫測-The ways of providence are oftentimes,
自始至終-Inscrutable from beginning to end.
10
生來何自-Where were we born from?
死去何從-Where shall we pass away to?
真理常在-Causes and effects are rather complicate.
因果錯綜-Yet the truth is always true.
11
無化無滅-Unchangeable and indestructible is,
厥為圓靈-The true essence-This one soul.
舍之則亡-It may be neglected and lost,
操之則存-Or it may be kept in full.
12
生生之本-To search for the origin of life eternal.
上蒼之仁-We resort to the great kindness of God.
仁者無敵-For a kind person is always invincible.
草木全仁-And a good plant depends upon its seed bud.
13
恆大悠久-Moreover, eternal is also the civilization,
博厚高明-And profound are both and heaven,
不動而變-Without any abrupt change of themselves,
無為而成-All things molded within.
14
煌煌先哲-So brilliant were the ancient sages-
世界聖人-Saints of the world.
積年累月-For years and months they tried
真諦是尋-With God';s truth to hold.
15
因時因地-To preach the gospel through different apostles,
因事因人-At different times in different localities,
悉奉使命-They were born to be Archangel of God,
至性生成-Together with many good qualities.
16
創立宗教-They had established their religions respectively.
修己度人-To save themselves and others who suffered too much.
善不計功-To cast their own bread into waters,
取義成仁-They had done what ought to be done for each.
17
耶回儒釋-The five religions are Christianity,
道教異名-Mohammedanism,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初本一家-With no difference from the outset,
未嘗徑庭-They are the same under God's kingdom.
18
諸子百家-To develop them into many branches.
衍出多門-There were countless thinkers of the past.
擇善固執-They followed strictly the human nature,
率性而行-To prove all things good and hold them fast.
19
自誠而明-Honestly makes a man wise,
自明而誠-Wisdom makes a man honest.
忠以盡己-Faithfulness of oneself is apt to win praise,
恕以待人-Yet forgiveness to others is still the finest.
20
何道非道-Nowhere will not be the truth of God,
晶晶瑩瑩-That';s apparent to everybody.
一以貫之-But success had only those.
炳炳鱗鱗-Who took it under custody.
21
降及後世-Until the recent centuries,
志理競欲-Men forgot truth for wants in competition.
異端紛起-Differences in opinion arose.
入主出奴-From differences in pre-occupation.
22
各因成見-Because some prejudices existed.
互不和睦-They were not mutually reconcilable.
釀為戰爭-As a result, belligerent actions took place
干戈相屬-And wars were unavoidable.
23
禍亂之烈-The disaster might be so serious
此興彼伏-That one came after another.
正義莫張-There could be no more justice,
生靈汨役-And many living souls always died together.
24
或為刀俎-Some of them were slaughterers,
或為魚肉-Some of them were victims.
殘肢缺體-Nothing had there been so dreadful
傷心慘目-As the wounded bodies and limbs.
25
粉碎家庭-Many families were broken.
離散骨肉-Many couples were dissociated.
掠奪土地-Many fertile soils were spoiled.
覆滅異族-Many peoples of different races were annihilated.
26
喪失文化-Civilization was deteriorated.
摧殘教育-Education was metamorphosed.
破壞和平-Peace was destroyed.
犧牲幸福-Welfare was sacrificed.
27
經濟崩潰-Financial crisis had always occurred.
自由難圖-As to freedom, ';twas difficult to attain.
科學誤用-Scientific knowledge was ill-used.
利器百出-Secret weapons were renewed again and again.
28
生活艱苦-To get living, ';twas very hard.
饑饉滿屋-Starvation came to every home, whether new or old.
彌天烽火-Distress had caused pain to all.
遍地萑苻-Robbery existed at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29
愈演愈厲-The conditions grew worse and worse.
愈來愈酷-The cruelty became more and more.
報應昭彰-Both defensive and offensive actions were repeated.
循環往復-Those facts were quite clear to all.
30
哀哉芸芸-Alas! May poor creatures!
無辜受戮-You have been innocently ill-treated.
既絕反省-Be wiser to plan for yourselves
亟宜自圖-At an early date after thoroughly yon reflected.
31
爰在今日-Therefore it';s up to nowadays.
將謀戰後-A good plan shall be carried out effectively after this war.
永久和平-For the sake of eternal peace
國際機構-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s the best by far.
32
宗教教義-The same truth for all religions,
尤當研究-Everybody has to research.
信仰自由-The freedom to worship God in one';s own way
理論精透-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rinciple one may reach.
33
凡各教徒-Apostles of the world!
悉屬優秀-You are all good fellows!
應發宏願-You have to serve for the greatest will,
救人自救-To save yourselves and any other who follows.
34
不分中外-With no regard to nationality,
男女老幼-Members of different sexes and ages!
殊途同歸-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you will reach
何薄何厚-The same kingdom of God through different passages.
35
本會成立-Her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RIR
惟展各埠-With branches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宗旨純正-With a righteous aim.
不愧屋漏-We are all faithful to God.
36
發揮真理-To preach the same truth,
迅伏魔寂-And to defeat the devil enemies,
勝利可期-Victory will be ours,
膚功克奏-Triumphs will not be absurdities.
37
人類文明-Unlike the wild beasts,
非同野獸-Human beings are civilized.
互增情感-Be sympathetic and honest.
勿生疑竇-No doubts can ever be roused.
38
天下大同-In a world of Universal Brotherhood,
河山依舊-As usual, territories have to be restored.
共策安全-To enjoy the same happiness,
胥得享受-The common security must be assured.
39
願此世界-Wishing that whorled world,
民康物阜-Will return to good order.
一夫不獲-If any individual be there not properly treated,
眾生互救-Any other may be asked as a saver.
40
永久和平-Eternal peace could aptly be maintained,
殆屬天授-If it were gifted by heaven,
願吾同人-Come on! my dear friends,
精誠奮鬥-We have to try our best for this heavy burden.
乩壇上詩文完成後,“濟公”要求在場者譯成英文,但無一人敢譯,於是“濟公”自己翻譯成英文,並囑咐在場者廣為傳播等。當時正值抗戰勝利前夕, “濟公”在乩文中預言了戰後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己任的聯合國的成立,“永久和平,殆屬天授”告訴我們上天希望人類應該和平相處。
可嘆的是人類還是沒有學到歷史的教訓,此後數十年間世界上還是不斷發生了許多戰爭。
原文網址:
https://www.douban.com/note/159271571/?_i=9906306p4pp48P
●自誡文 2【五教真理同源】
*佛敎的慈悲,道教的無為,儒教的忠恕,耶教的博愛,回教的清真,各教的說法,雖是不同,但理卻是一樣,都是在表明天道的含意。
*可是當初五教聖人創教的真髓已經失傳,現在各教門的教徒,不是敲打唸唱、求神託佛、祈禱賜福,便是講說經典,解釋文字,佛陀的慈悲,老君的無為,孔子的忠恕,耶穌的博愛,穆罕默德的清真,無人追究,只想求仙佛神聖保佑,卻不想學仙佛神聖的行為。
*眾仙佛神聖,幾千年來,所以受萬萬千千人朝拜恭敬,就是因為祂們慈悲、無為、忠恕、博愛、清真。
*你想要求仙佛神聖保佑之前,你先要自問自己的心:你若能慈悲、無為、忠恕、博愛、清真,你不必求仙佛神聖,自然祂們時時刻刻會在你身旁護著你。
*你若不孝、不悌、不忠、不信、無禮義廉恥,而想求仙佛神聖佑你平安順利、賜你幸福發財,真是大笑話!你滿腦的惡念、邪思、妄想,滿身的罪業,還好意思站在仙佛神聖的面前?
*如今天道普傳,指明了五教聖人的真心實意,這乃是千古難逢的良機,假使不知道,實在太可惜!
▼ 濟公活佛所著《地獄遊記》中宗主告訴世人:世界現有五大教門,即是"儒、道、釋、耶、回",謂之名門正派,但五教淵源於"道",上古本無所謂"教"之名稱,乃因後來天降聖哲,分佈各國,而代天立言,教人法天行道,冀人類歸宗本來。無奈各教因教主歸天,門徒參差,各分歧途,成對抗局面,不悟百川匯於一海,千門原同一家,而相爭不容,別立門戶,自稱己教高超,他教低級,因此死後靈魂未能脫出氣數,盡墮於此, 玉帝因不忍蒼生墮落,所以在此開設萬教歸宗法門,教導頑迷修士,覺悟真理後再超昇。
仙佛明白告訴大家許多人因信仰宗教不同而互相排斥攻訐,言自己可上天堂,他教只能下地獄,將本來圓通自如之天堂,築起空中樓閣,禁錮自己於其中。猶如進入吊於天空中之鳥籠,自覺無比高尚,沾沾自喜,得意鳴叫,這是天堂之"地獄",天上罪人,悉是待救之羔羊,不是得救之人。這些人在世皆言自己可上天堂,可是死後卻墮下地獄,真是悲哀!
期許那些慣於排斥攻訐其他宗教信仰者早日懺悔改過,不要等到死後下了地獄受刑罰才知錯,那就太慢了!
《地獄遊記》概述
《地獄遊記》是一本介紹陰間地府的指南,該書於1976年(民國六十五年)所著,當初仙佛為勸化世人,特將地獄奇景公諸於世,在台中聖賢堂以扶鸞的方式傳真了地獄裡生靈塗炭的一面。那時在堂中參觀扶鸞的鄉親民眾,對於仙佛能夠在大眾面前間寫下流利的詩詞章句,且能夠在沙盤中寫出恐怖的地獄景象莫不嘆為觀止!面對當今人心沉淪的社會,殺盜擄掠不斷,此書實在是一盞醒世之名燈!正所謂平日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地獄的存在,對於平日端正自我之人如同虛設!你說不是嗎?但願這個世界祥和早日降臨,是是非非能早日遠離!
●《地獄遊記》
第四回 過鬼門關萬法宗門聽法
濟公活佛 降 (65)丙辰年八月廿六日
詩曰:
一片仙心渡有情。蒲團未坐下蓬瀛。
秋風不覺單衣冷。炎熱慈懷為眾生。
濟佛曰 : 今天準備遊冥 楊生快上蓮台。
楊生曰 : 遵命!已坐穩,起程吧!………
濟佛曰 : 已經到了,快下蓮台。
楊生曰 : 前面有一城門,上寫"鬼門關"三字,原來"鬼門關"就是在此,但為何城門不開,只聞城內人群囂聲響動。
濟佛曰 : 鬼門本來就不開,都是世人自己闖進來,我用蒲扇一扇 自然開之。
楊生曰 : 真是利害, 恩師您輕搖佛扇,馬上鬼門大開。但是人死沒有佛扇,如何進鬼門關?
濟佛曰 : 人死為鬼,陽間路已盡,來到此地,鬼門自然開通。陽關閉、鬼門開,乃是陰陽造化之妙。快走,我帶你至一處参觀,不要管其他閒事。
楊生曰 : 遵命!但是鬼門關內,人群那麼多,好像菜市場一般,不知他們要往何處去?
濟佛曰 : 這些鬼魂是赴十殿受審,陰差各盡其職帶路,我們今天不參觀這些,快隨我而行。
楊生曰 : 是是!這條路凹凸崎嶇,要往何處?
濟佛曰 : 你再行二里路就知一切。
楊生曰 : 走在我們前面那一位,為何被陰差帶著往前而去?
濟佛曰 : 此人生前乃是鸞門之修道士,因在生真理不悟,譭謗他教,所以死到陰司必要受罪。
楊生曰 : 前面有一牌樓,寫"萬教歸宗",這是什麼地方?
濟佛曰 : 就是此地也,因現時千門萬教齊發,教徒不明真理,亙相攻擊,失去修道意義,犯了口業,死後就要到"萬教歸宗"法門內再修煉,前面來了教師,楊生快向前參拜!
楊生曰 : 參叩諸位 師尊。
宗主曰 : 歡迎 濟公活佛及聖賢堂聖筆楊善生駕到,本處已奉命迎接你們。起來,免禮。
濟佛曰 : 今日我帶楊生到此,請 宗主帶其參觀並為解說。
宗主曰 : 不要客氣,隨我入廳內,請二位就坐。
楊生曰 : "萬教歸宗"真有意義,但我不知其詳,望 宗主說明。
宗主曰 : 世界現有五大教門,即是"儒、道、釋、耶、回",謂之名門正派,但五教淵源於"道",上古本無所謂"教"之名稱,乃因後來天降聖哲,分佈各國,而代天立言,教人法天行道,冀人類歸宗本來。無奈各教因教主歸天,門徒參差,各分歧途,成對抗局面,不悟百川匯於一海,千門原同一家,而相爭不容,別立門戶,自稱己教高超,他教低級,因此死後靈魂未能脫出氣數,盡墮於此, 玉帝因不忍蒼生墮落,所以在此開設萬教歸宗法門,教導頑迷修士,覺悟真理後再超昇。
濟佛曰 : 宗主!您言之有理,但楊生尚莫明其妙,不如帶他到現場參觀,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宗主曰 : 好的,隨我去吧!
楊生曰 : 此房有數頃地之寬,裡面如教室,坐滿了數萬人,各國人士皆有,好像準備上課。
宗主曰 : 是的,正準備上課。你們二位隨我到前面貴賓席旁聽。
楊生曰 : 埸面之大,真是凡間少見,前面黑板上有"萬教歸宗"四字,一位光頭教師登台,好像比丘打扮,全體起立,行禮後便坐下。
教師曰 : 今日有凡間台中聖賢堂楊善生到此參會,各位鼓掌歡迎。
楊生曰 : 恩師啊!這些各種族人士 為何聽得懂中國話?
濟佛曰 : 世界之大,雖人種不一,但其信仰不外精神寄託,而且"人同此心",死後本性靈通,並不因種族而分別此"心",如天雷一響,各國人士都知道將要下雨一樣,今聞教師之聲,則知其意,正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不要多問,聽教師講道。
教師曰 : 人雖萬類,性同一理,生時殊途,死則同歸,世界雖人種色彩各異,然飢而知食,夜而知眠,天覆地載,日月普照,法雨甘霖,無不共受其恩,可謂同具一心,然却是因信仰宗教不同而互相排斥攻訐,言自己可上天堂,他教只能下地獄,將本來圓通自如之天堂,築起空中樓閣,禁錮自己於其中。猶如進入吊於天空中之鳥籠,自覺無比高尚,沾沾自喜,得意鳴叫,這是天堂之"地獄",天上罪人,悉是待救之羔羊,不是得救之人。你們在世皆言上天堂,可是今日墮下地獄,各位現在到陰府的是肉體嗎?肉體有黑白黃種,穿衣有紅黃綠花,唯這原來之心不可著色,若起排斥之意,缺少同修之心,而博愛、慈悲從何言起?日月曾照古今善惡之人,不起分別對待之心,故日月常明,萬古流芳。諸位應覺照自性,勿起憎怨,現值普化時期,萬教歸宗,歸宗即歸心,結合眾人之心,以仁愛相待,發揮互惠互助,各教應大開門戶,隨緣渡人,雖然教主不同,但他們之"心願""目標"一致,期全人類齊歸善道,將娑婆世界變成蓮花樂園,教主所救的是人之心性與靈魂,人的肉體他救不了。因此發現內心之實相,才能解脫自在,也唯有如此,才能完成大同世界,則人人皆可以成仙佛,可以為聖賢;如背此道,則再墮輪迴……。
濟佛曰 : 時刻已到,向 宗主辭駕,有緣再來。楊生快快作禮而退。
楊生曰 : 宗主,真抱歉!因時刻不早,要趕回聖賢堂,中途離席,有虧禮儀,請寬赦。
宗主曰 : 那裡!我們奉送。
濟佛曰 : 楊生速上蓮台。今天聞法有何感想?
楊生曰 : 那位教師講得很有道理,現在各教針鋒相對,自己賣瓜說瓜甜,如果世人能說大家來吃吃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由心裡的感受才是真實,好壞由顧客評定,我覺得這樣比較客觀。
濟佛曰 : 世人固執不通,那是難以上天堂。仙佛聖真,都是代天立言,天道至公,如你下世投胎到外國的話,你信的大概就是當地宗教,我會因此而不渡你嗎?如這樣我即不配稱"佛",所走的只是"小道為私",希世人拿出"公心",拋去"私心",否則,你的天堂只有五尺寬,不能容納天下眾生的!好了,聖賢堂已到,楊生下蓮台,魂魄投體。
濟公活佛所著《地獄遊記》神諭(ORACLE)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48/c48002b/06.htm
▲ 濟公活佛告訴世人:仙佛聖真,都是代天立言,天道至公。
而許多宗教信徒所走的只是"小道為私",所以造成了許多宗教對立與宗教戰爭事件,這都是不明真理與私心作祟所造成的不良後果!
▼ 濟公活佛所著《天堂遊記》中元始天尊告訴世人:上帝是混元 玄玄上人,住於「天心山」頂端之大羅天,即是靈山上、崑崙山頂,為無極至尊,故又有尊曰:「天父、天主、上帝、老祖、老母、如來、真宰」,是大道之本元。
各個宗教對於造物主雖然有著不同的尊稱,但是不同宗教的信徒其實都是在敬拜 上帝,不是嗎?可惜許多宗教信徒存有文字障和私心作祟的問題,所以造成了許多宗教對立與宗教戰爭事件,這些不幸的遺憾事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嗎?
此書記載天堂勝境風光,由濟公活佛帶領聖筆楊善生魂魄雲遊天界,將天堂美妙風光呈現人間,喚起人心向善,靈性昇華,人格高尚,使人知所依歸,以期身後靈性往生無極天堂,逍遙自在,不再輪迴。
●《天堂遊記》
第十一回 三遊玉虛宮聽 元始天尊說法並朝謁 玄玄上人
濟公活佛 降 民國六八年十一月二日(歲次己未年九月十三日)
詩曰:
花花世界色迷人。智士回頭伴佛隣。
幻境虛華如水月。空心去執煉成真。
...
天尊曰:元始大道至此而已,吾不再說之!吾將由三清帶你歸於一炁拜見 上帝,不知你意如何?
楊生曰:感謝 天尊提携,但不知上帝在何處?
天尊曰:上帝是混元 玄玄上人,住於「天心山」頂端之大羅天,即是靈山上、崑崙山頂,為無極至尊,故又有尊曰:「天父、天主、上帝、老祖、老母、如來、真宰」,是大道之本元。
楊生曰:曾聞大羅天上並無女性,今尊稱其為「老母」是否不恰當?
天尊曰:在太極界尚有陰陽男女之分,一旦修至無極果位,則已去陰陽之質,故上帝僅是一團虛靈,非男非女,非老非幼,今尊曰「老母」,表示其能生育天地萬物。又形容上帝如天心慈愛,有好生之德,如天下之母親愛子一般,盼世人了悟此理。
楊生曰:既然無極界無男女之別,為何有仙翁、仙姑之分呢?
天尊曰:這是虛靈之顯相,可觀出家人剃髮修行,袈裟一穿,男女莫辦,意在抺其外相,現出本來面目。仙翁、仙姑修至本性復明,男則精斷,女則天癸絕,形如嬰兒,一派天真,如孫不二仙姑為修大道,水灑沸油,毁傷容貌,去色相而現本相,以方便行道。故雖有仙翁、仙姑之名,但他們已露天真本性,相對而無男女之慾,故道本無名,強名曰道。名有男女,實無男女,此可由人體視之,嬰兒有男女之相,則無男女之慾:老人有男女之相,則無男女之思,皆為還原本性象徵,已進入無對待、異性之分別。人能修至此心境,則可成就無極大道,永不輪廻。故曰:「後天分男女(異性),先天成一炁(同性)」。
濟佛曰:楊生整齊衣履,定神養氣。
楊生曰:遵命!
天尊曰:二位隨吾上昇。……。
楊生曰:天尊用拂塵一拂,則吾與恩師自動上浮,如乘雲駕霧一般,天尊法力真是廣大無邊,眼前一片毫光,兩眼難開。
天尊曰:此地是三清之上,位居大羅天,乃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上,包纙一切萬物。此乃天地混元之祖炁,故毫光道炁難敵。楊生你功力未足,故兩眼難開,快俯伏!
玄玄一炁則是大道,亦是一炁宗主也,又稱為無形古佛、鴻鈞老祖、混元聖祖、先天老祖也。
楊生曰:只見一片金光,不見其他一物。
天尊曰:正是!大道本無形,虛空曰大道,天下萬教萬宗,皆是一炁所化,可惜世人不能悟徹此理,故無法得道,所謂「大道同源,萬教歸宗」即是此理。
玄玄上人曰:元始、活佛、楊生三位一體同來,「神佛人」形異性同,今日應運度人,來歸大道玄玄,妙哉!眾生由吾所化,萬類由吾所生,故有詩曰:
鴻濛未闢道含英,無數星球氣化成;
甲子難稽千萬億,虛空隠我不知名。
虛空久蘊氣玄玄,未判鴻濛有我先;
一點真靈長不滅,生來佛聖與神仙。
眾生若能知恩報本,認理歸真,則是孝子、赤子也。如能廻光返照,見吾玄玄,則成上人也、金仙也、古佛也。
天尊曰:上帝賜言已畢,楊生叩謝恩。
楊生曰:叩謝天恩!為何只聞聲不見影呢?
天尊曰:大道本無聲無臭,剛才所聞之聲,謂之「天音」也。悟之!
楊生曰:無形無象,空中妙有,句句震撼我心,妙哉!
濟佛曰:今日我們師徒能由 元始天尊引度,朝見 元始上帝,實是三生有幸。世人若觀到此篇須息卷敬禮謝恩!大道之妙,盡付於此,了悟父母未生前本來真面目是何?朝見祖家,則可以圓光成道。我將帶楊回堂,感謝 天尊。
楊生曰:謝謝 天尊開導之恩。我已坐穏蓮台,謝 恩師回堂。
濟佛曰:聖賢堂已到,楊生下蓮台,魂魄投體。
濟公活佛所著《天堂遊記》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48/c48001b/13.htm
▼ 在《天堂遊記》中濟公活佛告訴世人:天地本是一氣所化,大寰包羅萬象,五教教主當初傳道教人,所乘之交通工具,雖有不同,但背後所藏之經書,千萬字中,無非教人上天堂之法。
同時濟公活佛也訓勉大家:各教之理相同,必須和平相處,為正義而勸化人心,挽轉頹風,以進大同之世。吾佛在天界觀眾生為一體,人當體天好生之德,傳佈宗教當以增進人類幸福和平為宗旨,不可互相輕視、排斥毀謗。
●《天堂遊記》
第四回 遊太青宮聽 太上道祖說法
濟公活佛 降
詩曰:
老君西化駕青牛。吾佛東來泛聖舟。
孔子周遊推匹馬。耶回沙漠駱駝修。
濟佛曰:天地本是一氣所化,大寰包羅萬象,五教教主當初傳道教人,所乘之交通工具,雖有不同,但背後所藏之經書,千萬字中,無非教人上天堂之法。但至今日,這些書中修修改改,私自畫蛇添足,如把一張「藏寶圖」劃得東倒西歪,使那些修道尋寶者都迷在深山中了。殊不知各教之理相同,必須和平相處,為正義而勸化人心,挽轉頹風,以進大同之世。吾佛在天界觀眾生為一體,人當體天好生之德,傳佈宗教當以增進人類幸福和平為宗旨,不可互相輕視、排斥毀謗。
天下眾生原自天上來,分散各地,各自謀生治世,久而忘記天堂家園,上天為使眾生回頭,認祖歸根,故特敕命爾臺中聖賢堂著作「天堂遊記」一書,洩盡天機,使世人洞曉生靈造化原理,而早日歸回天堂,如再不修身養性,則只有愈墮愈深,終至輪迴六道,萬劫而不能復始。
濟公活佛所著《天堂遊記》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48/c48001b/06.htm
▼ 在《天堂遊記》中元始天尊警惕世人:三千大千世界,無非元始上帝所生,傳教者自立門戶,干戈不息,妒氣上昇,固執不放,故未能超脫三界五行,實為可惜!
同時元始天尊也警惕大家:天下眾生,皆是九六原靈,故不論歸依何教,首必去執破相,滅去毁謗他教之心,不起分別、怨憎,否則其心有物,雖有功德,心中不空,如圖所示半陰半陽,僅至太極色界果位,如圖所示半陰半陽,僅至太極色界果位,未能再超昇無色界道果也。希能聞吾說法,速速改過,捨其執相,否則一生白忙苦修,鬪法不休,終墮阿修羅地也。
●《天堂遊記》
天堂遊記第九回 遊玉虛宮聽 元始天尊說法
濟公活佛:
元始虛空號理天。原靈聚氣法輪圓。
千神萬佛出無極。逆旅回頭謝俗緣。
... 天尊曰:三千大千世界,無非元始上帝所生,傳教者自立門戶,干戈不息,妒氣上昇,固執不放,故未能超脫三界五行,實為可惜!蓋玉清以下,上清之境為上帝之始氣,太清之境為上帝之中氣,再降至人境,則為上帝餘氣。是故上界天仙諸佛直得宇宙之性源,含氣最厚。中界星球氣天諸神,再承上界仙佛之氣而變通,氣已較薄。至餘人類萬物,則承中界諸星、日、月、地、海諸氣,以為生命之活源,故其氣澆薄而雜焉。人類雖少得上帝之「餘氣」以成身,但能接通先天之性光,以成就萬德萬行,而可反身作天。反之,亦可將人身所得上帝餘氣,沉溺物慾,而消鑠殆盡,致性光泯滅,自造地獄。希世人體悟吾言,同體天心,保持良心,為普度眾生盡一心力,度化同胞同登道岸,是囑。
天下眾生,皆是九六原靈,故不論歸依何教,首必去執破相,滅去毁謗他教之心,不起分別、怨憎,否則其心有物,雖有功德,心中不空,如圖所示半陰半陽,僅至太極色界果位,如圖所示半陰半陽,僅至太極色界果位,未能再超昇無色界道果也。希能聞吾說法,速速改過,捨其執相,否則一生白忙苦修,鬪法不休,終墮阿修羅地也。
濟公活佛所著《天堂遊記》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48/c48001b/11.htm
▼ 在《天佛院遊記》中天官詳述了「收圓」之真義:收圓對世界人類而言,乃在化數十億人為一家人(合同);化紛擾動盪之世界為大同世界;化污濁苦難之世間為人間淨土。
對千門萬教而言,收圓乃在團和國籍、地域、種族、教派。也就是在真理上、心性上、無教別、無門戶之見。彌勒佛若應運現世,可以說是五教聖人之再化身。佛教徒視為彌勒佛之出世;道教儒教視為老子、孔子之再生;耶教徒則尊為耶穌之再來;回教徒必視為穆罕默德之再世。故各教門徒將依然保有其宗教之風貌與言語法門,而人人皈依彌勒佛之真理與大願矣!
對三曹而言,無論是人曹或是被度之天曹(氣天諸仙)、地曹(幽冥鬼魂),皆能共赴龍華會,見佛(彌勒佛)聞法,得無上法益而證果。對個人而言,三乘根人因收圓而收惡念為善念,收邪見為正見,收妄心為真心。圓人性而正人道,配天道而載地道也。

●《天佛院遊記》第四回 妙聯寄天機 收圓佈玄棋
師尊:今夜前來貴處參訪,實乃天心慈悲之一大恩賜,還請天官將「收圓」之真義詳述,以便記載遊記之上,以啟化世人也!
天官:謹遵古佛聖諭,今就所知做一詳細介紹,以召天下修子之心。應劫經云:混沌初開,定就十佛掌教。(即七佛治世,三佛收圓)蓋先天原始,渾然一團,無聲無臭,莫為其名。爾後混沌初開天地始定,乃子會開天,丑會闢地,寅會生人。於是原人落世,栽立人根,斯時榛榛狉狉,人獸不分,不能治世,雖有人宛如無人,不成為世界,至卯會,天降佛子治世:
初佛降生南方,名赤愛佛,掌天盤六千年。
二佛降生北方,名生育子,掌天盤四千八百年。
三佛降生東方,名甲三春,掌天盤三千七百二十年。
四佛降生西方,名酉長庚,掌天盤七千零八十年。
五佛降生西北方:名空谷神,掌天盤五千二百八十四年。
六佛降生東南方,名龍野氏,掌天盤五千五百十六年。
七佛降生東北方,名繼天佛,掌天盤五千八百年。
七佛以後,三佛收圓,本處亦應運而生。
燃燈佛,八佛應運,是為青陽時期,初會收圓,大開蓮池會,掌天盤一千五百年。
釋迦佛,九佛應運,是為紅陽時期,二會收圓,大開靈山會,掌天盤三千年。
彌勒佛,十佛應運,是為白陽時期,三會收圓,大開龍華會,掌天盤一萬零八百年。
至未會數盡,治世圓滿,申會原靈收回,酉會象天還無,戌會氣天還無,至亥會大混沌,而完成一元會之運轉矣!
現值午未交際,九佛釋迦滅度,末法傳世之時,人間已然因失去正法之引導。加上人心日趨腐化,道德淪喪,所以早已呈現一片混亂。故本處奉承 天旨,眾仙諸神日夜忙碌者,即在準備第十佛彌勒佛之最末應運,以達成十佛圓滿治世之神聖任務耳。故諸天星斗下凡,眾仙佛親臨人間,所為者是三曹大事,末後一著,彌勒收圓也。還望世人能識了天時,在此運際,除了繼承代代祖師之香火薪傳外,還要廣傳福音,期天下同胞手足,皆能蒙此天恩,同赴龍華大會也!(此即開荒之神聖意義)
悟緣:感謝天官之指點,愚生對於「收圓」之意義,仍是有點模糊不清,盼能再進一步加以解釋。
天官:善哉!悟緣善發中題之疑,吾既奉旨解惑,理當為爾釋疑。收圓者,使一切皆達至真、至善、至美之圓滿境界也。本元會天定十佛掌教,七佛治世,三佛收圓。此者一元會之天運運轉之圓滿也!故彌勒佛為末後收圓之大關鍵焉。再者,收圓即是在化分歧為同一(合同),化暴戾為祥和,化紛亂為安定,化苦難為和樂,化貧乏為豐足,收萬殊皈一本,除妄存真,去邪顯正,收惡留善。故無論燃燈佛之蓮池會、釋迦佛之靈山會,或彌勒佛之龍華會,其所傳之真理皆是一樣。只是在應緣方法與任務時空上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九佛已矣!剩下之未來佛實乃秉承諸佛真體佛心,來完成此普度收圓之大任務也。收圓對世界人類而言,乃在化數十億人為一家人(合同);化紛擾動盪之世界為大同世界;化污濁苦難之世間為人間淨土。對千門萬教而言,收圓乃在團和國籍、地域、種族、教派。也就是在真理上、心性上、無教別、無門戶之見。彌勒佛若應運現世,可以說是五教聖人之再化身。佛教徒視為彌勒佛之出世;道教儒教視為老子、孔子之再生;耶教徒則尊為耶穌之再來;回教徒必視為穆罕默德之再世。故各教門徒將依然保有其宗教之風貌與言語法門,而人人皈依彌勒佛之真理與大願矣!對三曹而言,無論是人曹或是被度之天曹(氣天諸仙)、地曹(幽冥鬼魂),皆能共赴龍華會,見佛(彌勒佛)聞法,得無上法益而證果。對個人而言,三乘根人因收圓而收惡念為善念,收邪見為正見,收妄心為真心。圓人性而正人道,配天道而載地道也。若是上上根人,因收圓而見佛性,無著空亦不執色;不染惡也不執善;不入邪見且不傲正見;不起妄心亦不求真心,當下明了本性,今生明而生生明、世世明,永不再迷昧。不但做為下元會,更是每一元會之法輪種子,並且歷劫救世,興慈佈化,而完完全全與三寶融合,與法界同在,而證「放之則瀰諸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之如來法身。
天然古佛主著《天佛院遊記》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1/c1123.htm
▼ 在善書《覺性闡悟》中五聖恩主 關警惕世人:現今修道士普遍存有一種不正確的貢高心理,即是我所信仰、所崇拜、所修之道乃至高無上、最正確、最上乘之道。而其他各道各教為之下乘,無可與我之道(教)相互比擬。此不正確之心理,早已產生了分別相、不平等之錯誤觀念。
一個修行者若存有此錯誤觀念的話是會造成不良後果的,應該早日改過,修行者亦應時常提醒自己在《聖學要義》中伏虎尊者對世人的教導:神是一樣的,名稱不同而已,那些自吹自擂的教徒該醒了!

●《覺性闡悟》
本堂主席五聖恩主 關 降
丁丑年九月廿五日
述:平等心
嘆哉!現今修道士普遍存有一種不正確的貢高心理,即是我所信仰、所崇拜、所修之道乃至高無上、最正確、最上乘之道。而其他各道各教為之下乘,無可與我之道(教)相互比擬。此不正確之心理,早已產生了分別相、不平等之錯誤觀念。須知「法」本無分別,因人施教而已矣!何謂平等?譬如謙虛之人,必令人尊敬,驕傲之人,必被人排斥、遠離,如海之深方能藏物;如天之闊方能藏世界;如行善之人,必得善報;作惡之人,將得惡果。如此互相對待、互相循環,亦是平等之道理。因此,修道之人必須效法天地之自然,存平等之心,方能應化一切對待之心境,而無煩惱、無掛礙,隨緣生滅,不生嗔念。壇經云: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
然而,道之為道,人人平等,人人可修,若不能保持平等心懷,如此一來,便產生了分別心,有了分別心,焉能視九六原靈,平等而渡之呢?縱然得至高至貴之道,亦不能返回無極天堂。
總之,欲挽狂瀾、勸化人心,實現人間天堂,乃人人、教教之責也,吾奉勸當今修道之人,休有分別、不平等、故步自封之心態,共同為實現大同世界而努力吧!至此。
※上述仙佛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之原文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0/c1033.htm
▼ 在善書《覺性闡悟》中西方南無大勢至菩薩教導世人五教同源的原理:儒釋道三教同源,道是由無極而來,教是由道而出,究其源皆出自 無極至尊母氣也,其後耶、回二教繼起,合為五教,與三教同普三曹大事,旨同源亦同,為五教同源也。
大勢至菩薩同時也訓勉世人:望四海諸子,不可執一之見,勿再牴牾,勿拘種族宗教,勿固執門戶之成見,應放大眼光,開闊胸懷,三教本一家,五教旨一同,同心協力,為挽末世狂瀾之重任,共同努力吧!
●《覺性闡悟》
西方南無大勢至菩薩 降
丁丑年十月初五日
述:五教同源
蓋教之本源,出於道,只因道乃虛無玄奧,莫能知,莫能名,無可揣測,無可摸索,玄之又玄,莫可思議之玄妙物也,若非聖人立教,或現身說法,或著書立說,以教化世人,何能知其玄微精奧,超生了死,成聖成佛之大道呢?
然三教聖人,奉天承命,而來設教,是謂儒、道、釋之三教也,但老子負道降世,傳於孔子,並著道德經五千言遺世,為道教之祖,而無設立教壇,親自教民也,設教之初者,即儒教之杏壇也,孔子親自現身說法,諄諄善誘,誨人不倦,明以教人文字文章,禮樂躬御書數六藝之文,暗以密傳性理,心印之法,故子貢有:「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之嘆言!並刪詩書,定禮樂,讚周易,修春秋,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上法三皇,中效五帝,下兼三王,先聖後聖,若合乎禮,從此文化大備,文明大進,足為萬邦所取法,是為儒教之鼻祖。
際此三期末劫,三曹普渡,普傳性理真道,須要三教合一,以儒教之實踐方法,為修道之準繩,以釋家之規戒,為進道之型範,以道家之修煉工夫,為成果之造就,成為三不離之現象也,此乃三教同源也。道是由無極而來,教是由道而出,究其源皆出自 無極至尊母氣也,其後耶、回二教繼起,合為五教,與三教同普三曹大事,旨同源亦同,為五教同源也。
三教皆以奉命而歸儒,以為三期末後普渡收圓之統皈,為佛子回鄉之天橋大路也,數千年來歧路亡羊,莫知正法心傳,重顯塵寰,彌勒掌教,主持在儒,入德之門,由人道至於天道之總樞也,此時正合天運轉還,大道皈元,真儒復興,孔孟遍宇,天下大同,萬殊總歸一本之大運會也。
望四海諸子,不可執一之見,勿再牴牾,勿拘種族宗教,勿固執門戶之成見,應放大眼光,開闊胸懷,三教本一家,五教旨一同,同心協力,為挽末世狂瀾之重任,共同努力吧!
詩
萬有原從一氣分 同源五教道為尊
分別門戶皆忘本 返本歸宗應儒門
讚聯
駕慈舟聖訓研著
扶鸞筆揮灑自如
※上述仙佛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之原文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0/c1033.htm
▼ 請看看中國古老經典的內容,你就明白 上帝絕對是中華文化的原創名詞,而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是聖經的專有名詞。從中國古老經典記載,上帝的名稱由來,遠古至孔子年代就出現,計算年歷也超過二千五百多年了。
各個宗教對於造物主雖然有著不同的尊稱,但是不同宗教的信徒其實都是在敬拜 上帝,不是嗎?可惜許多宗教信徒存有文字障和私心作祟的問題,所以造成了許多宗教對立與宗教戰爭事件,這些不幸的遺憾事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嗎?
●從「上帝」的名字說起
談到上帝,一般人以為是聖經專有名詞。
其實,上帝絕對是中華文化的原創名詞。
打開歷史名著「四書」,及往後的文學典籍書本中,上帝的名詞出現很多次,以下舉例提供真實証據。
《尚書》開宗明義言:湯王篇:「維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恆性」;「衷」即是「中道」的意思,就是天命,也就是天賦固有的良心本性;古代明君聖王皆以「中道」聖聖相傳。
《性理題釋》第二十九章一文對於「明明上帝」敘述如下: 「理者,天地萬物之主宰。至虛至靜,至神至明,至尊至聖,可尊之曰上帝,可尊之曰「萬靈真宰」,能生天地,化育萬物,為萬物之母,故尊之曰老母。」
《詩經》大雅篇曰:「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這裡是說,殷商朝,還沒有喪失民心的時候,對天下百姓照顧得無微不至,治理政事都能合乎天理、天命,都能配合上帝的旨意。
《詩經》小雅云:『維皇上帝』,上帝者,唯一至尊之神也,天地日月,萬靈萬有,生死變化,皆上帝主宰之,否則世界息,萬物畢矣!」
《通典·禮典》:「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
從以上典藉記載,上帝的名稱由來,遠古至孔子年代就出現,計算年歷也超過二千五百多年了。
★上述文章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sinovision.net/home/space/do/blog/uid/55447/id/80731.html

◎道劫並降,救世福音來自東方

◎【慧日普照 光被世界】訓中訓--南海古佛,活佛師尊慈訓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歲次辛巳國曆元月十二、十三日
農曆十一月廿九、十二月初一日 台南 濟德宮
【慧日普照 光被世界】訓中訓
修者常懷清明之心
秉至誠無息之動力
仿古聖先賢精神
以宗教家之情發大悲愿
持大無畏行大功德
有超人氣度過人遠見
獨具企業家眼光
審時度勢通權達變
應興應革俾資挹注
穩健紮實宏瞻未來
於前人教育領導下
發揮五大原動力
實踐三界一元化
闡揚道義德化文教推行
禮運大同宗旨推崇
承繼往聖一脈慧業薪傳
在順合人心應合天命下
眾志團結同心努力
邁向國際標準化
紮根蓬萊道傳全世界
使大道普行天下為公
光被世界德化眾生
慧日普照九六齊登
浩浩無疆師德天恩
一貫真理普收萬門
▼ 各個宗教對於造物主雖然有著不同的尊稱,但是不同宗教的信徒其實都是在敬拜 上帝,不是嗎?可惜許多人因為私心作祟或不知敬畏神佛,所以造成了許多迫害宗教的事件,請看看這些迫害宗教者的悲慘下場!
●古今中外外歷史上滅佛者的下場
【阿波羅新聞網 2009-09-05 訊】
明治天皇
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日本也在這個時候受到西方列強的壓迫,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但日本卻發奮圖強,決定全面學習西方文化,普及教育,富國強兵。這一近代化的進程便是由明治天皇全力推動的。
明治天皇為了普及教育,捐出自己的部分俸祿來充當教育經費。舉國上下,亦皆為普及教育踴躍捐資。
明治天皇諸多舉措,雖是為了富國強民,不受外侮,卻因此而採取了許多破佛政策。比如,為了強健體魄,強迫僧人吃肉,使日本佛教的素食傳統被徹底破壞。為了增長人口,強迫僧侶結婚,並令僧人從軍,使日本佛教完全世俗化,佛陀的戒律蕩然無存。
今天的日本,佛教在本質上可以說幾乎已經名存實亡了。因為佛教最重要的一些傳統都被明治天皇的政策給破壞了。由於正法衰滅,當今日本社會邪教極為猖獗,這些都是明治天皇破佛政策的惡果。
明治天皇愛國愛民,在執政期內修積了很多世善,他所留下的政治遺產,使日本很快成為與西方列強並立的東方新列強,並廢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條約。這是他個人和全體日本國民共業所感之福報。
儘管明治貴為天皇,畢竟還是凡夫眾生,有福不知善用福報,反而藉此作惡。日本從此後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到處發動侵略戰爭,直到1945年徹底戰敗。從榮耀的頂峰跌入恥辱的谷底。
明治天皇英年早逝,是他破佛所招感的報應。與中國古代三武一宗滅佛的果報相似。從因果上說,明治天皇實為惡王,而非善主。
天童四郎
西方基督教從唐朝起就傳入中國,稱為景教,但與東方文明精神格格不入,最後衰滅。元朝又一次傳入,稱耶里可溫教,也不能融入中國社會,於是又失傳了。
到了明末,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開始改變傳教方式,借中國傳統的儒家外衣來宣傳他的上帝創世教義,慢慢吸引了一些中國人信仰,並漸漸站住腳跟。但始終不能在中國社會發生大範圍的影響。
而 在此同一歷史時期,西方的基督教也傳到了日本,在極短暫的時間裡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民眾投身於救世主的懷抱,形成一股強大的宗教勢力。這股勢力基於基 督教"獨一真神"教義的排他性和偏執性,很快就在全日本範圍內掀起了一場狂熱的泛基督化運動。並施行武力,發動了一場東方世界從未曾有的宗教戰爭。
這 場戰爭的首領叫做天童四郎,只有十七歲,在一次狂熱的宗教活動中,忽然得到神的啟示,被所謂的聖靈充滿,於是成為日本基督教軍隊的統帥(此情形與聖女貞德 頗相類。聖女貞德也是在十七歲時得到聖母的啟示和聖靈充滿後,開始率領一支軍隊與英國人作戰。後來被俘,十九歲就被英國人當作女巫給燒死了),開始率領基 督教徒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戰爭,燒毀寺院,破壞佛像,屠殺佛教徒。強迫人民歸信主名。
這些史實,在日本作家創作的歷史人物傳記小說--《日本劍俠宮本武藏》中有很詳細的敘述。
起初,日本政府對基督教在國內傳播並無反感,但鑑於基督教徒狂熱地發動宗教戰爭,導致全國動亂不安,不得不出兵鎮壓。被聖靈充滿的天童四郎,最後根本就沒有什麼聖靈保護,在絕境中被人用刀砍下了頭顱。
這場宗教戰爭以基督教徒的失敗而告終。從此以後,日本國內嚴厲禁止基督教,並採取了閉關鎖國政策。直到十九世紀被西方列強的大炮打開國門。
綜觀當時東方各國,在這一西風東漸的歷史關頭,都不約而同地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由上史實可見,此舉決非偶然。實在是值得後人深思啊!
發生在歷史上和現實中的事情,也能夠看出它的因果。這裡再舉數例。
宋徽宗
佛經上講,謗佛、破佛、滅佛之罪,果報當入無間地獄。但很多人就是不信不畏。以為這是佛教自神之言,是恐嚇之詞,還有一些外道教徒,更是倚仗所其崇信之教 義為依據,肆無忌憚對佛法進行誹謗乃至破滅。不知小信之善,難擋滅佛之罪;果報昭彰,史有明鑑。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數中國歷史上三武一宗滅佛之難。其果報 後人多有闡述,故此處不錄。
又北宋徽宗崇信道教,貶斥佛教,詔書飭令道尊於佛,令佛家以道為名。結果引起京城洪水,請道士禳之,毫 無效驗,只得懺悔破佛之罪,隨後禮請三寶,洪水隨退。宋徽宗尊道破佛,導致北宋滅亡,自己與子宋欽宗被金人擄掠北上,囚於五國城中,坐井觀天,終至困斃。 果報如此迅疾,能不畏懼麼?
馮玉祥
馮玉祥是中華民國史上的劃時代人物之一。他信仰基督教,人稱基督將軍。1927年前後,他主持河南省政,滅除佛教,驅逐僧侶,將千年古剎大相國寺改為民眾遊樂場所。使河南佛教元氣大傷。1945年從蘇聯考察回國時,輪船失火被活活燒死。
馮玉祥的下場,就是生身陷入烈火地獄。印證佛經所言不謬,絕非恐嚇之詞。彼雖信奉神教,終不能免其破佛之罪。因神教所明了的因果乃世間因果,所行之善為世間 小善,不能抵償破佛之大罪大惡。懇請神教信徒,各遵己道,各安己信。信仰不同,相互尊重。井河不犯,各行其是可也。切莫隨意輕造謗佛之業,自啟事端,自遺 其禍。否則神雖有靈,亦弗佑也。
吳庭艷
1975年以前,越南還分為社會主義的北越和資本主義的南越兩個國家。南越曾出了一位總統名叫吳庭艷。這位吳總統是天主教徒,他上台後大力扶持天主教勢力,一時政府幾乎為天主教所把持。同時他還竭力對傳統的佛教進行壓制和摧殘。
然而天主教在越南民族中,究系一種西洋外來宗教,其信徒人數及影響力都很微弱。吳總統如此不顧國情現實,引起民眾抗議不絕。先後有六位高僧為護教而捐軀自 焚。第一位自焚的高僧名叫廣德。他神情從容,在烈火中端然坐化。而吳總統對此無動於衷,其弟媳婦更是對著廣德和尚的遺體大放厥詞,譏為一堆烤肉。
美國對此極為不安,多次向吳政府傳達信息,請吳政府善待其他宗教,吳政府置若罔聞。
最後結果,吳庭艷被暗殺。南越政局更動盪不安。吳庭艷破佛滅佛,使得南越民眾大部分都投入北越懷抱,與政府展開游擊戰,連美國都陷入了越南戰爭泥沼,並最終導致南越滅亡。
塔利班
阿富汗前政權塔利班,以一幫學生異軍突起,奪取國家神器。執政後,實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支持恐怖勢力。被國際社會所孤立排斥。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為此遷 怒於佛教,竟下令將具有一千五百年以上歷史的巴米揚大佛摧毀(此佛像在唐朝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中有詳細介紹)。雖經國際社會多方求情,全然無效。 2001年3月,塔利班滅佛,當年9月,即被美國出兵推翻。報應如此迅速,令人跌破眼鏡。此尚花報,果報當在無間地獄。
中國歷史上,漢地滅佛之帝王及其主謀者最後果報都極為悲慘。西藏也有惡王名朗達瑪者,最後也因滅佛被人刺殺。此事載諸史傳,昭昭可考,與吳庭艷、塔利班恰成古今中外同業共果之印證。善哉。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地藏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905/142699.html
●中國史上三武一宗滅佛,人亡政息印證因果報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2019/05/13 來源:歷史大真相
世界上每個民族在歷史上都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古今中外,西方的正教,東方的儒、釋、道都告誡人們:信神敬天、從善惜福,不因善小而不積,不因惡小而為之。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受無神論的官方意識形態長期潛移默化的洗腦,很多人不相信天國地獄、沒有善惡報應,從而放棄良知的束縛,甚至參與對正信的污衊與誹謗。
當今一些西方學者認為,歷史上強大的古羅馬帝國,遭遇到四次大瘟疫惡報後滅亡,與當年殘害基督教徒有關。當年為了剷除基督徒的信仰,當政者以謠言污衊基督徒,並蒙蔽民眾參與迫害,無數的基督徒被羅馬皇帝砍頭、燒死、淹死、甚至直接餵獅子,後來招致四次大瘟疫席捲全國,約一半人口在瘟疫中喪生,強大的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帝國也由此衰亡崩解。
在最後一次大瘟疫降臨時,街上到處都是屍體。有的人因為不能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抱著親人的屍體希望染上瘟疫隨親人一起去了,可這個人卻平安無事;也有的人採取各種辦法預防,卻仍免不了染上瘟疫死去。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他們在基督教徒被迫害時,自己所持的不同思想、行為反映帶來的不同後果,說白了就是善惡有報。中國歷史上的「三武一宗」滅佛也給後人留下警示。
「三武一宗滅佛」招惡果
在中國歷史上有四個帝王向佛法信仰發難,釀成惡報,史稱「三武一宗滅佛」。
一是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實行全民皆兵的政策。由於僧侶可以免除租稅、徭役,魏太武帝拓跋燾在太延四年(438年)下詔,凡是50歲以下僧侶一律還俗服兵役。太武帝還聽信宰相崔浩勸諫,改信寇謙之的五斗米道(道教派別),排斥佛教,並逐漸發展成為滅佛行動。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太武帝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律禁止私養僧侶,並限期交出私匿的僧侶,若有隱瞞,誅滅全門。次年,胡人蓋吳在杏城(陝西黃陵)起義。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鎮壓,在長安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僧侶與蓋吳通謀,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趁機勸帝滅佛,太武帝進一步推行嚴厲的滅佛政策:誅殺長安僧侶,焚毀天下一切經像。北魏境內寺院塔廟無一倖免。廢佛後六年,太武帝被宦官宗愛所殺,新皇帝文成帝下詔復興佛教。
二是北周武帝滅佛
北周時期,佛教很盛行,道教也迅速發展。其時「緇衣(指僧尼)之眾,參半於平俗;黃服(指道士)之徒,數過於正戶。」這麼多的不向政府納稅服役而占 有大量土地的僧尼、道士,對於國小民寡的北周來說,實在是一個嚴重的損失。寺院、道觀地主不但在經濟上與官府、世俗地主發生矛盾,而且思想上也與恪守儒家學說的士大夫發生矛盾,佛、道之間也為了各自利益和地位而發生衝突。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最重儒術,勵精圖治。周武帝兩次召集群臣及名僧、道士,討論儒佛道三教的優劣。意在壓低佛教地位,定儒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但均遭反對未能付諸實現。
建德三年(574年),周武帝再次召集大臣、名僧、道士辯論,準備罷斥佛教,由於道教的迷信方術和教義的虛妄,經高僧道安、智炫等人揭發,已經徹底暴露,因此,周武帝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僧尼)道士,並令還民。」詔令發布之後,立即實施。「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藍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建德六年(577年)滅北齊後,周武帝決定在原齊國境內滅佛,寺院等「還准毀之」,整個中國北部的佛教都被禁絕了。不久周武帝病死。不到三年,楊堅(隋朝開國皇帝)殺死周靜帝自立為皇帝,北周亡國。
三是唐武宗滅佛
唐武宗信奉道教,會昌二年(842年),唐武宗詔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違戒者還俗,並沒收其全部財產,「充入兩稅徭役」。會昌四年七月,敕令毀拆天下凡房屋不滿二百間,沒有敕額的一切寺院、蘭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還俗。
會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財產之數,為徹底滅佛作好準備。同年四月,即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全面毀佛運動。僧尼不論有牒或無牒,皆令還俗;除少數在長安的寺院外,全國所有寺廟全部摧毀,寺廟所有的田地被沒收為國有;所有廢寺的銅像、鐘磬悉交鹽鐵使銷熔鑄錢,鐵交本州鑄為農具。八月,下詔宣布滅佛結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同時還「勒大秦穆護、祆三千餘人還俗」,以使「不雜中華之風」。 滅佛不久,唐武宗即因服丹藥而死。
四是後周世宗滅佛
中國佛教史上第四次法難是在唐武宗滅佛之後一百多年發生的,即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柴榮在顯德二年(955年)的滅佛。周世宗這位五代十國時期較有作為的君主所推行的滅佛之舉,出發點仍是貫徹以儒教為主的統治,加強國家的賦稅兵役來源,以求改變社會上寺僧過多過濫的狀況。
從現有的資料上記載,周世宗此次滅佛,並沒有大量屠殺僧尼、焚毀佛經,而是帶有一種整頓佛教的性質,還保留著很多寺院與僧尼。但由於整個中國佛教的發展,已經走向勉強維持階段,經過這一個打擊之後,就更顯得蕭條衰落了。在這一背景之下,儒佛道三教之爭,已不像過去那麼尖銳與明顯。
相傳周世宗下詔毀壞佛像時,鎮州(今河北正定)有一尊銅製觀世音菩薩極為靈驗,因此無人敢去毀損。周世宗乃親自前往該寺,用斧頭砍毀菩薩胸部。顯德六年,周世宗在北征途中,胸部突發癰疽而身亡。
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通過了解歷史,人們可以吸取歷史教訓,而對當今發生的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親身經歷才會相信,那就太晚了!當年強大古羅馬帝國的滅亡、三武一宗滅佛,身強力壯的四位帝王滅佛後,很快就走向了末路,或者被政變虐殺(如北魏太武帝),或者很快病故(如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滅佛後朝代就很快走向衰亡(如北周、唐朝、後周),並殃及子孫的悲慘結局,是不是也在提醒人們要相信因果報應:不管你相信還是不相信,善惡有報是真實存在於宇宙天地間的。
★上述文章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read01.com/7RKJKEm.html#.Y9XVYHZByUk
▼ 在善書《整頓世局》中黑面濟佛教導世人五教同源的原理:對於不同的宗教、種族、黨派都要包容、讚嘆,相互成全。有容乃大,心量愈大,證量就愈大。上天依地域、種族、語言、風俗習慣之不同,派五教聖人分別下凡,來教化地球的子民。各種族也都是上天的子民,皆無有分別。若有對待之心,表示自己也迷失了,全是意識形態作祟,心不圓滿之故。大家生活在地球,處處原諒,事事包容,人人和諧,與人事物皆無對立、衝突、爭執,則天下太平矣!
●《整頓世局》(22)節制慾望
APR 21 2010
吾乃黑面濟佛是也(口述)
慾望愈多,迷失造罪也愈多。慾望少,每天滿足、自在、安詳。慾望大,不擇手段達到目的,就容易造業。有修行之人,懂得節制慾望,遠離罪業。
生活就是修行,要在日常衣食住行育樂,行住坐臥中去體育,如何來減少慾望,去掉我執、我見?有我就有私,有私就有分別,有分別就有對立,有對立就有反彈,最後傷害了別人,也傷害到自己。
對於不同的宗教、種族、黨派都要包容、讚嘆,相互成全。有容乃大,心量愈大,證量就愈大。上天依地域、種族、語言、風俗習慣之不同,派五教聖人分別下凡,來教化地球的子民。各種族也都是上天的子民,皆無有分別。若有對待之心,表示自己也迷失了,全是意識形態作祟,心不圓滿之故。大家生活在地球,處處原諒,事事包容,人人和諧,與人事物皆無對立、衝突、爭執,則天下太平矣!
※仙佛聖真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zerozerodao.pixnet.net/blog/post/6371266
▼ 在善書《道古春秋》中南海古佛教導世人萬教歸宗的原理:教本無名,強名曰教,教何所以為「教」者。教本為動詞。則教人之教。今人即誤解真理,形成各立門戶,各訂門規,是非未判,演成「教」與「教」之爭,互訐是非,錯立三花五門之異端也。蓋儒道釋耶回,其出發點各有先後然其勸世,治世救世,渡世,其揆一也。
●道古春秋
●南海古佛圓通教主 序
教本無名,強名曰教,教何所以為「教」者。教本為動詞。則教人之教。今人即誤解真理,形成各立門戶,各訂門規,是非未判,演成「教」與「教」之爭,互訐是非,錯立三花五門之異端也。蓋儒道釋耶回,其出發點各有先後然其勸世,治世救世,渡世,其揆一也。
儒家之出發點,效上古帝王之臻治,較為切實,由人處世教以三綱五常,人我之間,情敦禮法,個人社會敦親睦族。擁護治安,嚴守國法,為 孔氏修身,立德,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此乃道基鞏固,猶如萬層高樓,由地起之說,是言不謬也。如道所謂:道本非道,強名曰道,如 老子其抱負,道本無形,惟人自修,道者德之稱。自古有德行之人謂得道。道者道長之稱。然有德行之人,憂國匡時與 孔子屬同,溯自春秋戰國 老子成為民心,受戰國時代戰亂之驚恐,歷遭盜賊之侵,梟雄群起鬥爭,天下紛亂,時難挽轉局勢,為忖度如今身在宦海浮沉終非了局,即辭官欲返涵谷,為禧公洞燭用意,半途邀至其府軟禁數日,啟化民心曉以大義,苦苦哀求闡述真傳,著成五千道德真言也。
釋教之修雖虛無之境。著手為渡世之宏願,其慈悲心發願心,出自濟渡為目標。是故 釋迦誕生古之迦維羅國。身居王子,年登十九仍不思受室,稍閑偷出城池,目睹耕牛之苦,出葬之悲,鰥寡之矜,渴飢求食,病人倒臥烈日當空之下呻吟,禽鳥強食弱肉,種諸罪孽,引以為出家之念,經萬劫千辛,遂成渡世之願也。
總之,「教」者教人修身向善,皈依教門,各嚴守清規,其宗旨一同也。願汝教門弟子秉守清規。不分門戶,行有意義之舉,共體民艱,同心協力鼓吹淳風美俗,他日達成萬教歸宗,為期不遠也。
仙佛聖真所著《道古春秋》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1/c1101.htm
▼ 在善書《天燈》中南宮孚佑帝君 呂教導世人萬教同歸一理的原理:紅陽期天下文明,科學漸興,三教繼之五教接踵而出,作為天下文明之開導,五教立,而各有所不同之立說,語雖異,宗旨則不差,至於白陽,科學大典,五教已佈全世界,可云日月所照之地,皆有五教之信仰者,各信各教,因人心之妄想,貪欲為己之私,故五教便起爭論,一花所開之五葉,結果在於蕊心之成,五葉本是同根所生,白陽未會是人類萬彙及宗教歸根之時,猶一年之春夏秋冬,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白陽秋金得令,是萬彙收成期,是五教歸一之時期,故曰收圓期,此乃天之定數,此定數乃天理之律,絕不可易,故天降大道彌勒掌天盤,收圓萬教,萬教同歸一理之時,此乃世界大同之義,各宗教各執一詞,大同從何言起。

《天燈》
本堂保生大帝 孫降
詩
德澤三陽利世人 功勳由人自造因
秉來善性修身子 聖佛是匡救俗塵
思潤原靈九二眾 慈悲化世恤憐民
養和之氣遵天德 道果週全福祿臻
話
今宵有孚佑帝君蒞本堂著造,各生勿失禮儀,接送駕須要端莊為要。余退。
南宮孚佑帝君 呂降
讚
高才格物理純然 雄風秀氣濟大千
聚氣凝成天燈顯 星耀聖境度有緣
宮閣巍峨育修子 護佑白陽修道賢
法理為本克修悟 堂庭煉性學道堅
著成寶鑑大同應 造就英才仁義宣
天意運轉白陽世 燈傳十八日月肩
護道祐民天道降 法雨普施應斯年
心地光明仁慈闡 燈引原靈達理天
述闡訪道修真要
夫修道乃至成道,自古及今須得明師,否則不能自明,因人落後天,先天原性被後天陰陽之拘束,以致不能透視無形天界,以後天之聰明,或是科學方法,究竟是不能達到,故須訪明師方能得道。
試思成為人天教主之釋迦牟尼佛,乃須訪師問道,終得燃燈佛之授記,方證佛陀,成為至聖先師之孔夫子,仍是問禮於老子,自古成道者該須得之明師,否則不能。
道本至尊,德本至貴,故自古道則單傳不明示,非修之有誠者,則不能聞,自古一人化天下,故道降帝王,故曰有道明君,時至紅陽人心暫變,道降於師,由師化天下,至於白陽,民為主,主則為人最貴,道降庶民,個個皆可先得之而後修之。
紅陽期天下文明,科學漸興,三教繼之五教接踵而出,作為天下文明之開導,五教立,而各有所不同之立說,語雖異,宗旨則不差,至於白陽,科學大典,五教已佈全世界,可云日月所照之地,皆有五教之信仰者,各信各教,因人心之妄想,貪欲為己之私,故五教便起爭論,一花所開之五葉,結果在於蕊心之成,五葉本是同根所生,白陽未會是人類萬彙及宗教歸根之時,猶一年之春夏秋冬,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白陽秋金得令,是萬彙收成期,是五教歸一之時期,故曰收圓期,此乃天之定數,此定數乃天理之律,絕不可易,故天降大道彌勒掌天盤,收圓萬教,萬教同歸一理之時,此乃世界大同之義,各宗教各執一詞,大同從何言起。
一者五教之正宗也,圈則圓,伸則一、三才之根,萬物之源,五行之祖,八卦之母,各得其理,天有斗柄日月會合朔晦同宮,晝夜輪流運行不息,大千普照,四時有序焉,天樞有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地有水火風,而生萬物,春夏秋冬,百脈歸根,皆一之妙用也。
一為宇宙之總主宰,宇宙一大天,人一小天,當然欲明天,須明身,欲明身,須明性,欲明性,須明一之理,人得一而生,而為性,乾坤坎離八卦,性命之全,皆一之妙用。
欲明一之妙理,須訪求明師,得修真要言,否則修道萬劫難成,不遇明師指示,萬殊不能歸一本,故古聖立言,太上老君曰:「抱元守一」,釋尊曰:「萬法歸一」,儒家至聖曰:「執中貫一」,耶曰:「默禱親一」,回曰:「清真返一」,此收圓之一理,非時不洩,非天命不傳,非有德者不栽,是道尊德貴也。
道德經五千言,金剛經三十二分,周易一部,論語二十篇,曾子作大學,子思述中庸,耶穌之聖經,回之古蘭經,說是字字硃磯,一理之道,仍貴在明師之心法傳授也。
各教之立言,乃將天道心法隱於經典,亦望後世,以經覓訪明師,超脫輪迴,無奈今之沙彌,不明不二法門之理,參禪打坐,善化惡食,豈非旁門。
亦有鼓打念唱,借假經為利,失其皈戒,不悟真空,欲求成道,不可能也。
三期末劫,火精子,水精子,闡揚儒定正道,復興中華文化,指開戊己中央,黃中通理之道,使得者能知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五教聖人濟世已久,其書雖存,用之真行假行難辨,正邪難分,得之明師,用之則正,不得明師,用之則偽,願天下眾生,欲研無上菩提,須參訪明師,指點修真。
要言,修之有道,行之有恆,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上述仙佛聖真之神諭(ORACLE)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1/c1121.htm
▼ 在善書《晨鐘醒世》中諸葛武侯孔明先師教導世人道統傳承的源流:遠自三代沿流下來之道統,迨傳至孟子以後,因道統西遷心法便不傳,如來佛繼孟子後,於西土單傳一脈,至達摩又老水還潮,傳回東土,六祖以後道降火宅,道統便不在五教之中,五教聖人都承天命而下凡,但也都遵循上天指命的道統,只有承受道統的明師才能傳道的正體與心法。故若無此天命任何仙佛都不敢輕洩天機隨意而傳道。
五教聖人都承天命而下凡,但也都遵循上天指命的道統,各教的聖賢都是值得尊敬的,而不是只有單獨那位宗教的聖人才值得尊敬,所以奉勸那些喜歡排斥異己的宗教信徒千萬不要再自吹自擂了!

●晨鐘醒世:參響篇
諸葛武侯孔明先師 降
甲戍年十二月初七日
白話聖示:
談「行道」與「修身養性」
「行道」:
道是一貫真理,道即是心,心即是道,道不是憑空而來,是有淵源,有道統承接的。追朔自天地之始便有此道,道生天育地,孕育萬物。遠自三代沿流下來之道統,迨傳至孟子以後,因道統西遷心法便不傳,如來佛繼孟子後,於西土單傳一脈,至達摩又老水還潮,傳回東土,六祖以後道降火宅,道統便不在五教之中,五教聖人都承天命而下凡,但也都遵循上天指命的道統,只有承受道統的明師才能傳道的正體與心法。故若無此天命任何仙佛都不敢輕洩天機隨意而傳道。今天大道普傳之機運已到,真道、天命、明師降世是大家的福氣應速術道修回光明本性以復命,若躊躇不前天命收回之時機會已失如何回天呢?
既然道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把握佳期良辰,速訪明師求天道,體悟人生四大苦,看透人生的生、老、病、死方是正確的選擇。
平常心即是道,用平常心修道,用平直心行道,體之在心,悟之在性,時時悟之,悟之自性是否已光明,省察自己對渡眾,成全,親民為仁之事定否有疏忽,有怠慢之處,有沒有盡心盡責去做,既明之後,發奮替天行道,代天宣化,拯救苦海之眾生登彼岸,回歸極樂天國。
「修身養性」:
修道人在世俗人的眼光,在氣界神明的看法是有定位之人,不隨便動怒、發脾氣,說話不輕浮,行動不怪異,不粗魯,是個文質彬彬有禮貌的人。所以修道要格外注意慎獨的功夫要時時提醒自己。
現代修道人以為來佛堂才是修道,走出佛堂即可我行我素,不知道修行是在二六時中;修其行為合乎中道,因中道的表達就是修道。
身、心、性定一貫也,密不可分,酒、色、財、氣、貪、嗔、癡、愛八魔是擾亂本性清淨的禍根,心不正即身不正也。「修身」身者肉體也,肉體是軀殼而已,四大假合而成。簡單一言,身在世間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終有一天肉體還是要歸回天地化為塵土。
如何修其出污泥而不染呢?用心,用清淨的心,才能培養出光明本性,所以養性必先以修身修心為起點。現今修道即是幫助需要幫助以及急需幫助的人,要用同胞之親情,兄弟之情幫助,方為母之兄弟。
※上述仙佛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之原文網址:
http://www.boder.idv.tw/chigs.htm

●《性理真傳》
嘉義南恩宮濟公活佛 降
丙子年三月廿五日
詩
南傍諸羅清水環繞 香煙繚繞佑蒼黎民
恩思典故三曹仁義 五常八德永留人間
宮至母意替天行道 闡化玄機共普大同
濟世胸懷永久不滅 公理無私黑白分明
活躍三界來去自如 三曹恩師修持夙緣
上參
母顏 再示
一訓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方懷追師修持示道
虛華浮世滄海一笑 貽笑何時三曹應運
大開普修天命承傳 火宅點傳五教本根
獨指一樹花開落葉 各奔西東儒道釋耶回
五教宗旨同是正道 內外修持心性溫存
諄諄善誘扶以正道 修持五教同是淵源
般若波羅、唵哞呢叭咪吽、哈利路亞
二訓
人性本善凡塵染埃 心性近朱則善赤子
染缸黑泥黑暗難光 扶鸞聖事奉旨承著
以普三曹九六原靈 助肩使命不可忽為
三訓
鸞筆扶駕、闡示玄機--訓古今
古今經典、詩詞正道--須鑽研
現今社會、五光十色--度歲月
光陰似箭、未曾停歇--似無常
觀時變遷、把握良辰--求真道
以警世人、準則為繩--行君子
步如中庸、正氣浩然--敬天地
修持積善、功德漸積--鬼神欽
三曹應運、白陽收圓--待何時
不求榮華、只知生死--辨是非
德積無量、定能上推--回故鄉
聖示
五教宗旨,各教留傳經典,內藏性理真詮,各有玄妙之處,雖然各教傳佈,各有殊異之別,然各教之主旨,無不以救世渡眾為要件,以下解述五教教主源流:
儒教-孔夫子,所流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篇,謂曰四書,四書中內涵至精至微之妙理,傳授心法,以一貫之道,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則止於至善的境界。
道教-太上道祖,所遺留「道德經」,是說道的含意,「道者」稱無極 上帝為無極至尊萬靈,「道」謂宇宙萬象的本體,道生理曰天理,亦則天地萬物之真理,理生性,是人行動和行為之本靈,曰性,性謂良心,良心為本性之用也,道曰靜,德曰動,經為作用之方法,道教傳授心法曰:「修心煉性」、「抱元守一」,而修成至道為本體,修到至理之止處為本性,性之止處,則顯現本來真面目也。
釋教-釋迦牟尼佛,所遺留真詮之妙法在「金剛經」講述之妙義,亦為救劫渡眾生,傳授心法曰:「明心見性」、「萬法歸一」,修至覺行圓滿,走修大乘法,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謂無上正等正覺。
耶教-耶穌,所遺留之妙音,在「聖經」經典中之意義,亦為渡人救世,勸人向善道之精神,則傳授心法曰:「洗心移性」、「默禱親一」,上帝救主者稱為無上之神,神之止處謂「天堂」。
回教-穆罕默德,所遺留「古蘭經」,亦為救世渡眾生,在多種族的教化中,因地的習俗,因人的固性,故稱為種族化,亦乃誨人不倦之精神,傳授心法曰:「堅心定性」、「清真返一」教化族人,傳遍天下角落,諄諄善誘,無厭之精神也。
※上述仙佛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之原文網址: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0/c1031.htm
●體用合一.萬法歸一、道在自身:自性佛當家慈悲喜捨是本份。
◎五教至今的演變〈皇母十誡上帝指出〉
◎道教:當今之道教已失去原本道家的基本精神與老子立教的本意了。道家原本講的是清靜無為,返璞歸真,到了漢代張天師一改道家風貌,道教逐漸演變成當今畫符、念咒、煉丹…等神奇怪異之術法。
◎佛教:佛門的心法真傳,自六祖惠能之後,宗風已斷,尤其有派別之爭,後來更把完整的佛法分割成七零八落,至今除了誦經坐禪外,「心法真傳」、「大乘佛法」已無人知曉了。
◎耶教:耶穌把真理寄託在十字架上,十字架的真義有誰領悟?當今世上基督徒雖然眾多,但大都是流於形式,把宗教當作社交活動。
◎儒教:中華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中華兒女個個受過儒家思想的洗禮,但當今誰能真正領悟和實踐「讀聖賢書,所為何事?」。今日讀聖賢書變成了人們謀求功名利祿,嬌妻美妾的工具和手段,也因此世上才流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
◎回教:自從穆罕默德死後,回教分門別派,屢起宗教戰爭。目前世上宗教戰爭最多的可以說是回教了,所謂道的精要已不復存在了。
◎人爵那有天爵貴,功名焉有道名高。〈活佛恩師〉
◎大道本無形,造化育萬情,傳遞為密寶,修持聖賢成。
◎弓長出世幾人知,渡盡萬教齊歸一,走馬點玄時年至,渡脫皇胎早出期。〈龍華經〉
◎天運迭轉末三秋,三災八難遍地流,九九劫難誰能脫,救世唯憑一貫舟。
◎母定三陽渡原人,復始羲皇降道源,臨初太公闡聖王,泰來天真辦收圓。〈山西省大同府有陽市孝義莊馬營村七佛寺七聖宮碑文〉
◎白藕綠葉紅蓮花,三教原來是一家,三大聖人發聖處,得了竅妙回老家。
◎有道無德,道難成;有德無道,必遭魔。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吾本來茲土,傳法渡迷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明師一指,先得後修儒家應運,在家出家(聖凡兼修)佛規森嚴,主敬存誠。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anchongCH
◎天道修行路:民間信仰不知解脫之道
悟見寫
民間信仰者,就是指沒有特定宗教信仰者,他們對神明的信仰,只要是神明,不管廟裡的神明也好,或者不在廟裡的神靈,他們也照拜不誤,不在廟內的神靈,譬如有些神靈會寄附大樹裡,這是「樹神」,或者寄附在奇異的石頭上的「石頭公」,或者是河神………等等神靈,民間的善男信女,都會是崇拜,這群人的信仰,就被稱為「民間信仰」。
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我們的文化是來自於「天道思想」,所以我們古聖先賢,就教導百姓「敬天地,禮神明」,就是在這樣的文化下,就產生「多神信仰」的民間信仰,只要是天地神祗都拜,祖先也拜,鬼魂也拜。
原來我們民問信仰對於天地神祇,上至天,下至地,各界神明,先王之道教我們百姓,要以敬畏學習神明的心,來做人處事,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我們的古聖先王,也教我們孝道,對於父母和祖先,他們在世的時候,我們要孝敬父母長輩,甚至在父母、長輩死後也要拜敬他們,祭之以禮。
至於其他的鬼魂,雖然不是我們的祖先,我們也會出於一顆憐憫之心,來祭拜他們,譬如農曆七月份「中元普渡」,便是最好的例子,我們的中國文化,是慈悲為懷的,對於這些沒有兒孫祭拜的「好兄弟」,我們也會祭拜他,讓他們也感受人間的溫暖。
以上所談的文化,都是我們美好的傳統固有文化,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我們繼續延承這個文化,所以我們中國文化是包容的,我們可以包容,所有的宗教,所以在中國就沒有宗教戰爭,民間信仰也不管這個神是什麼宗教,只要神就拜。
本來我們的民間信仰,禮拜神明是出於敬畏神明,效法神明,完全不迷信,但是後來慢慢演變成,拜神只為了求平安、求功名、求事業、求婚姻……等等,幾乎心中所要的都會是求神明、或求祖先、以及各種神靈,至於所求之事,能不能靈驗?那只有當事人才能知道的。
像這樣的民間信仰下,只知求福求壽求平安,對於自己的靈性超脫生死解脫之事,完全莫不關心,以此心境,當然對解脫之道,一無所知,將來就無法讓靈性,解脫生死輪迴,這是多麼可惜的事阿!
上天是最垂愛我們中國人,所以自古以來聖人輩出,傳聖道教導百姓,只因過去天道尚未普渡,得真道者甚少,所以能成就聖道佛仙者比較少,現在上天慈悲,大赦所有天地眾生,把超脫生死輪迴的「天道」,降到人世間來,讓我們世人來求,這是大好機會,自古以來,只有這個時侯才有普渡,我們大家平常都有拜神,這個時侯我們把握機會,來求「天道三寶」,得了這三寶,依此三寶修行,今世修,今世即能成道,永遠不再落入生輪迴,那你這輩子,就沒有白來了。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8&extra=page%3D9
◎天道修行路:儒家弟子不知「止於至善」之真意
悟見寫
我們都讀過這樣的古文:
《詩》云:"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邦畿,是指帝王所居之地區,是最為繁華的地區,是人民最喜歡居住的地方,而那小黃鳥,也知道選擇最安全的山邊棲息,孔老夫子對以上二件事,就談到這個「止」字,應該「知其所止」,這意思是說我們要找到最好,又最安全的地方,做為我們的歸宿地,就是為我們自己的靈性找到最佳的歸宿。
靈性的最佳歸宿,就是靈性回理天,理天是永遠解脫的天堂,靈性不再落入輪迴,所以理天是靈性的「至善寶地」,那靈性如何回到理天?那就要先找到自身的理天,四書大學篇有談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於這段話,所有沒有求過天道的「儒家弟子」,是無從了解的,也就是說不知道身上有個「至善寶地」。
儒家弟子,通常是指所有的讀書人,也就是指所有的知識份子,所有的讀書人,如果沒有經過天命明師的指授,是不知道身上的「至善寶地」,身上的至善寶地都不知道,那如何能明「明德」?「明德」這二字,是指我們的天性、本性,天性是合乎天心,是至善無惡的,也就是說人人本來的面目都是聖人、佛,只是來到世間後,我們迷失了,我們必須要把天性找回來,才能「止於至善」,讓天性回到故家鄉--理天,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一定要拜求天命明師,才能找到自身上的「至善寶地」,也才能「明明德」,也才能另作新民,而成就聖人,這就是孔子要問禮於老子的主因,當時的老子是天命明師,問禮是「求天道」,孔子問禮於老子,就是孔子向老子求道,孔子求道後,很高興的說「朝聞道夕死可也」,因為求得這個「天道」,可以「明明德、新(親)民」,可以「止於至善」,靈性回理天,所以才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都要拜明師求道了,我們身為讀書人,我們要向孔子學習,也來拜明師求道,開啟我們身上的「至善寶地」,那我們的書就沒白讀了,如果還是迷迷糊糊的渡日,那我們就枉費讀聖賢書了,將來靈性落入六道輪迴,那才是可悲阿!
2014/11/12 15:32 悟見老兄寫於北投悟見書齋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7&extra=page%3D9
◎天道修行路:佛教徒不知「佛在靈山」之真意
悟見寫
有時侯,我們會到廟裡拜拜,偶而會看到有一些廟門上,會有一首佛偈「靈山偈」,被寫在廟門上,這首「靈山偈」是這樣寫的「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爾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以上這首佛偈,不要說一般人看不懂,連佛教徒都看不懂,這些佛教徒包括佛學院的教授、佛學院的學子、和尚、尼姑、在家居士……等等,所有的佛教信徒,他們都不知道這首「靈山偈」的真實含義,縱然他們能了解,也是僅了解一點皮毛而已,只能在字面上做解釋,但是真實含義,他們完全不懂,為什麼他們不懂?因為他們沒有求天道,沒有接受天命明師一指,當然不懂這首「靈山偈」的真實義。
有求過天道的人,就知道這首靈山偈的真實義,首先我們來談「佛在靈山」,這個佛不是指佛陀,佛陀是外在佛,這裡是指我們的「自性佛」,我們的本來面目都是佛阿,所以稱為自性佛;再來我們談「靈山」,這個靈山,真正含義,不是指佛陀說法的「靈鷲山」,而是指我們佛性所居之地,也就是佛陀所說的「正法眼藏」之處,你要成佛,一定要找到「自性佛」之所在,然後請求天命明師開啟你這個「佛竅」,你才能成佛。
我們現在再來談「莫遠求」,這個靈山就在你身上,佛也在你身上,不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求法,不要在外相上求法,凡是在外相上求法,那就離自性佛很遠,永遠都無法成佛,所以第二句才說「靈山只有爾心頭」,這個心頭,不是指心臟的心,而是指我們佛性所居之處,這個地方只有天命明師能告訴心頭之所在,沒求天道,是永遠無法知道,不知道自性佛之所在,是不能成佛的。
再來談「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也就是說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有個自性靈山,這個靈山寶塔,裡面所居住的,就是我們的自性佛,這個廟門一定要打開,這尊自性佛,才能走出來,做佛的事,廣渡有緣眾生,這樣才能成佛阿,所以最後一句才說「好向靈山塔下修」。
整首佛偈的重點,就是告訴你,要成佛一定要拜天命明師求道,開啟這個「靈山塔之門」,你才能成佛阿,親愛的佛教徒們,不管你的身份地位,為了你的性命解脫著想,你一定要來拜明師求天道,你才能知道成佛之路,否則你會落得白修一場,那就真悲哀了。
2014/12/12 11:53 悟見老兄寫於北投悟見書齋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4&extra=page%3D9
◎天道修行路:道教徒不知「谷神」之真意
悟見寫
老子講「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沒有求過天道的人,不管是誰,都無法了解這句話的真實意,甚至對老子思想有研究的道教信徒,一樣是無法體會的,更別論那些只知掛個道教信徒之名,對老子思想,一無所知之人,那就更不懂了。
谷神,是指我們人的靈性、本性,那為什麼要講谷神,谷是指山谷,山谷中的真神謂之「谷神」,這尊神,不是外在的那些神明,而是指我們的「自性佛」,本性真神,這尊神為什麼住在山谷,而不是住在山上?這就是玄機,玄機只有求過天道的人才能知道,沒有求過天道的人,一定是不知道的。
谷神是暗示靈性所居住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靈性出入的正門,這個正門如果不拜明師求天道,請求天命明師指開這個正門,靈性是無法從這個正門出去,無法從這個正門出門,靈性就無法回到解脫的天--理天,所以老子才說「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玄牝是指我們的靈性,靈性所住的正門,就叫做「玄牝之門」,那為什麼又稱為「天地根」,所謂的天地根,是指我們靈性的故家鄉,這個故家鄉是超出三十三天外,我們稱之為理天,靈性要回到這個故家鄉(理天),靈性才真正獲得解脫,要回到這個理天,一定要求天道,求天命明師打開「玄牝之門」,這樣靈性才能回理天,所以老子說「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道教的信徒們,如果你拜了一輩子的神,而不知道來求天道,求天命明師打開「玄牝之門」,讓靈性超脫生死,那你拜神,就等於白拜了,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
2014/11/12 10:45 悟見老兄寫於北投悟見書齋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5&extra=page%3D9
◎天道修行路:基督徒不知「十字架」之真意
悟見寫
聖經整本書,包括舊約、新約,從西元1971年以來,後學也看過好多遍,直到西元1986年,後學求得了「上天的道」,再度的回頭看聖經,並且深入的去研究,後學有了更深的體悟,後學發現聖經的經文,處處都在印證「天道的殊勝」。
我們現在就以象徵基督教的「十字架」來談,所有的基督徒,只要他沒有求過「天道」,他絕對不了解十字架的真實義,根據聖經的記載,我們知道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第三天他復活了,並且以他的身體示現,對他的信徒講道理四十天,後來他又從人間消失,根据紀載,耶穌回天國去了,這是耶穌復活的故事。
耶穌的復活,後學看到聖經上的記載,後學也相信,耶穌是真的復活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上,然後又復活,這是在暗示我們世人,暗示「十字架中藏真人」,這個真人就是我們的靈性,這個真人要復活,一定要藉由十字架,才能復話,靈性才能回到天國(上帝的國度),靈性才能得到永生,也就是不用再落入生死輪迴。
當然透過十字架,得到永生,並不是要你和耶穌一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真的,但是這是在暗示我們世人,要找到自己的十字架,並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才能復活,才能得到永生,所以耶穌說「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才配做我的門徒」,耶穌是在告訴他的門徒,要跟他一樣,回到天國,得到永生,一定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就是要去尋找十字架中的「真人」,要找到真人,必須要接受「聖靈與火」的施洗,這是耶穌的老師「施洗約翰」說的,那誰才有資格用「聖靈與火」來給你施洗,施洗約翰說是「來之東方的大能者,他手裡是拿著扇子」,這位大能者,就是今天的天命明師「濟公活佛」,因為在東西方的神明中,只有濟公是手拿扇子的神明,這個天命明師,在兩千多年前,施洗約翰就已預言到了,
所以所有的基督徒,都要遵照先知施洗約翰的話,來接受天命明師「聖靈與火的施洗」…這個施洗,就是拜明師求「天道」,這樣才能找到十字架中的真人,你才能跟耶穌一樣復話,並回到天國,靈性得到真正的「永生」。
2014/11/12 21:48 悟見老兄寫於台北北投悟見書齋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3&extra=page%3D9
◎天道修行路:回教徒不知「回回之地」
悟見寫
這篇預告這麼久了,但一直沒時間寫,就趁現在把這篇寫完。
回教就是伊斯蘭教,在回教的教義裡,他們修行的最高目標,就是將來死後,靈性能回到阿拉(上帝)所在的國,這個阿拉的國度,就被稱為「天園」,這個天園,跟我們天道弟子所講的「無極理天」是同樣的地方,也就是說,回教徒他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回「天園」,與上帝阿拉同在,靈性得到永生,不用再落入生死輪迴。
那回教徒要如何修才能回到永生的「天園」,在可蘭經裡,有提到「回回之地」,也就說,回教徒要回「天園」,一定要從「回回之地」回去,才能到達「天園」,至於回回之地在那邊?他們也不知道,他們總以為這個回回之地,應該是回教聖人穆罕默德所出生的地方「麥加」,所以回教徒把「麥加」當成聖地,所有回教徒都把回聖地朝聖,當作一生修行中的大事,他們認為能回聖地「麥加」朝聖,將來靈性能從聖地回永生的「天園」。
事實上「麥加」只是外在的聖地,朝聖只是回教徒修行中的一個過程,到麥加朝聖,只能帶給回教徒心靈上的安慰,這個地方並非可蘭經所說的「回回之地」,可蘭經有一句話,是所有回教徒無法明白,這句話是「阿里夫倆目米目」,回教徒他們不懂這句話的真義,所以他們把這句話當成「天機」,也就是沒有人知道這句話的真義所在。
後學為了要了解這句話,後學從宗教大辭典裡找到「阿里夫」的解釋,這三個字,就是指人人所本有的「靈性」,那後面四個字「兩目米目」,是靈性所居住之地,意思是說靈性之住所是真正回回之地,那回回之地就「兩目米目」的地方,如果所有的回教徒,沒有拜天命明師求「天道」,這回回之地,他們是無法知道的,沒有求道,回回之地是沒有被打開的,回回之地沒有打開,靈性就無法回天園,這點希望所有回教徒都能体悟,也希望他們趕快來拜明師求天道,那這輩子就沒有白修了。
2014/11/21 14:20 悟見老兄寫於北投悟見書齋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6&extra=page%3D9
◎天道修行路:佛教徒不知「正法眼藏」之真意
悟見寫
知道「正法眼藏」之真意,因為正法是成佛的不二法門,知道正法所在,就就知道生死來路,能知生死來路,今世修,今世即能成佛,獲得大自在解脫。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上,對人天百萬的眾生說法,佛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當時人天百萬的眾生,除了佛陀的大弟子「迦葉尊者」有所体悟而「破顏微笑」外,其他百萬眾生,都未能体悟佛陀這段話的真意,所以佛陀,只好將這個「正法」傳給迦葉尊者。
而這個正法,並非文字或語言所能表達,是在文字教化之外,另外再傳的,所以正法是「教外別傳」,教外別傳,就是「師師密付本心,佛佛唯傳本体」,這句的真意,就是說正法是傳本心、本体,也就是打開先天智慧門「玄關竅」,打開玄關竅就是求天道。
現在佛教道場,沒有再傳「玄關竅」,所以所有的佛教弟子,都不知「正法眼藏」之真意,不知正法眼藏,就不知玄關竅之所在,不知玄關竅,這個竅門一定沒有被打開,玄關竅是生死的門戶,生死門戶未開,佛性無法從正門回理天,就落入六道輪迴。
所以佛教徒要求解脫,一定要知玄關竅之所在,並拜求天命明師濟公活佛,點開玄關竅,才能今世修,今世成道,否則仍在輪迴中,佛教徒思之!思之!
2014/11/09 15:07 悟見老兄寫於台北北投悟見書齋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62&extra=page%3D9
▼ 在善書《整頓世局》中黑面濟佛警惕世人不要造作貶抑攻訐或排斥其他的宗教的惡業而不自知:宗教之設立,旨在教化眾生,修心養性,行功立德,人人遵崇道德,守法守紀,使社會和諧。
各宗門教派,各渡有緣之人,皆有其殊勝之處,理應相互包容和讚嘆,但道場之領導人或信徒,往往自詡我是他非,貶抑攻訐或排斥其他的宗教,造作惡業而不知。
《整頓世局》
●(63)宗教教化
吾乃黑面濟佛是也(口述)
宗教之設立,旨在教化眾生,修心養性,行功立德,人人遵崇道德,守法守紀,使社會和諧。
各宗門教派,各渡有緣之人,皆有其殊勝之處,理應相互包容和讚嘆,但道場之領導人或信徒,往往自詡我是他非,貶抑攻訐或排斥其他的宗教,造作惡業而不知。
有些師父,一味教人念佛,求帶業往生,卻不教人修心性,改脾氣、毛病,誤導眾生,盲修瞎煉,錯用功夫,到頭來一場空,與西方淨土無緣。
要離開六道輪迴,回歸淨土,依天律之規定,必消三世業,累積三千功,八百果。各淨土之主人,雖有偉大的願力,要接引眾生,但也要符合天律之規定,不能以特權或關說通融。
時值千年因果大清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不論信仰何種宗教,都無法逃避,只有向冤欠真誠求懺悔,徹底從內心改善,不再造業,並功德迴向彌補,才能消解,免除身、心、靈受磨苦。
※仙佛聖真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zerozerodao.pixnet.net/blog/post/6785786
▼ 在善書《一代宗師》中西方教主南無阿彌陀佛教導世人一個重要的理念:幫忙眾生離苦得樂,是不分宗派、教門。如果有領導人有分別,不是教門的錯誤,是領導人悟道偏差,個人的執著而已,個人的我見而已。
《一代宗師》
●(18)西方教主南無阿彌陀佛:修行正法
西方教主南無阿彌陀佛 降
今早來報到,參與治世之聖務,顧問團團員。可嗎?(諸生歡喜並感謝之)報到完畢。
諸尊要吾開示,記載在「一代宗師」之寶書內,以增寶書之光彩。大家說好嗎?(諸生:太好了。)
南贍部洲的諸生,沉淪苦海,遙遙不能岀期。今西慈宮神、人,領有天命,在此渡化,喚醒諸生,好好修行,離苦得樂。
世局動盪不安,人心惶惶,天下籠罩在劫煞之中,眾生還不知道什麼原因呢!還有些自稱是修行人,也不知道為何劫煞那麼多?做個自了漢,不知配合天命運作,整頓世局,救渡眾生,好讓眾生在此安享太平的日子。
修行人可以藉太平盛世,繼續學道,開悟證果,回到個人的洞天淨土,好嗎?幫忙眾生離苦得樂,是不分宗派、教門。如果有領導人有分別,不是教門的錯誤,是領導人悟道偏差,個人的執著而已,個人的我見而已。
天下的子民生活在痛苦的國土,修道人應該不分彼此,心手相連,來渡化在水深火熱的眾生,好嗎?吾在此呼喚宗教家,不要再互相攻訐,造口業是一念之間呢!有哪一尊佛叫你們這樣做呢?是不是你們心裡出毛病了?不要每日憨念阿彌陀佛。念吾的洪名可以,但內心性的圓融,更加重要。末法的眾生,每日念佛,念個不停,但內心的貪嗔癡也不停。你們看,貪嗔癡、妄想、執著那麼多,西方佛國也無這些東西可以迷著,恐怕你們不能安心住下來呢!呼喚教導的法師或者上師,教導眾生念佛的同時,也要教化眾生如何去掉內心性的一切執著,好嗎?不要單靠吾的洪名來渡眾生,那太膚淺了。如果自己要渡眾生,要研究出離的妙法,好嗎?不要迷失在眾生的供養、享受,而迷失了渡眾生的法門。
要往生吾佛國,止頻念佛是不夠資格的。釋迦牟尼佛的權教,因人而說法,不要不悟此道理而叫每個人都去念佛,好嗎?而不知叫人修心性的圓融而誤了眾生,誤了!誤了太多眾生了!真是該死呢!不明道理。吾今日在此宣化,有心渡眾生之善男子、善女人,應該要好好研究佛所留下來的經典,悟佛之心法要義,才不會誤導眾生,好嗎?今日借用鸞筆教化,雖然文章淺意,但重點在,才不會悟文偏差矣!
儒宗設教,代天宣化,不是你們那樣想法(怪力亂神)。你們吃、穿、住眾生的供養,不好好修行,而攻訐儒宗神教鸞門怪力亂神,你們知道多少?你們只知道釋迦牟尼佛的經文,其他宗教奉旨設壇、設宗、設門,你們研究了嗎?還是井底之蛙,還是剛入學的小學生。知道釋迦牟尼佛的心法要義之法師、上師,絕對不會攻訐其他的教派,甚至於容納,互相研究呢!心裡著魔了嗎?其他的教派也是為了迷失的眾生,乘願而來。你們自稱法師、上師、活佛,你們知道嗎?還是嫉妒呢?為何要這樣呢?或者自己的內心性無圓融呢?或者拿釋迦牟尼佛做擋箭牌呢?或者掛羊頭賣狗肉,頭光光、穿袈裟,這樣就要招搖撞騙嗎?
吾西方佛祖告訴你們,因為末法人心險惡,不好好修持,為了誆眾生,不擇手段,真是可憐迷失在名、利、權,和一般的眾生無兩樣,表面是法師、上師、活佛,名稱隨便號,自己也沒什麼修為。苦勸天下迷失的活佛、上師、法師,醒來吧!
※仙佛聖真神諭(ORACLE)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zerozerodao.pixnet.net/blog/post/28595874
●(20)黑面濟佛:福慧雙修
黑面濟佛 降(口述)
天運天意玉旨整頓世局。為讓世人知曉,乃有「一代宗師」寶書之應世,否則世人不知天運之嚴肅,災劫之可怕。
人不自量力,自以為是,被所知障、文字障、理障、惑障、業障……等障蔽自性,如烏雲蔽日,見不著光芒,使思惟觀念偏差,包括對政治、宗教、社會的認知與看法,用意識型態來評論是非、對錯、善、惡、好、壞,有失客觀與公允。聰明反被聰明誤,俗云:「巧巧憨,巧巧憨。」沒智慧。不用本性的智慧對待人事物,不會圓滿;用佛性的智慧,才會圓融無礙。
看人垃圾、看人沒用,是自己內心不清淨;看人是佛,當下自己也是一尊佛。有分別、對待是內心性有病,意識形態作祟,佛性老花眼。佛性如如不動,就是找到自己,就不會有善惡、好壞之分別。
今日說這些,是要讓行者知道,修行不在文字,文字看了不開悟,反被文字所縛。修行要藉五教經典,指引一條明路,找到自己的「金剛死角」,改掉習性、慣性、稟性、個性、脾氣、毛病,及內心的無明、執著、妄想、貪嗔癡,起心動念的喜怒哀樂,加以修整改造,讓心性提升、圓滿、超越。修就是修這些,看了許多善書、經典,聽法,是在「學道」而非修道,開悟只是修行的開始。
心性圓滿才能看清自己,看清別人,看清天下事。修行是要降伏、渡盡自己內心性的眾生,使天性流露,佛性彰顯,明心開悟,見性證果。內心性的眾生不渡盡,會讓我們生生世世做流浪生死的眾生,永遠無法離苦得樂。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因因果果,是修行的障礙,要真誠懺悔,祈求原諒,且三施並行,功德迴向彌補,化解冤親債主之討報,這叫內外雙修,福慧雙修。照此心法起修,道場就在心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在工作場合、在社會每個角落,心在哪裡,道場就在哪裡。二六時中,遇人事物,所有的好與壞、善與惡,都是我們的老師,別人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反觀內照,照出自己起心動念的死角,發現自己的缺失,趕快加以修整改善,才不會被業力遮住自性,讓佛性的光芒,隨時隨地普渡眾生。
在修行的過程中,冤親債主隨時會來討報與阻礙,要勇敢的面對,不要逃避。修行為求離苦得樂,或求出六道輪迴,或求超出三界外,不生不滅。但在出離之前,欠他、他欠要先了結,神佛會帶領冤欠來討報,好讓你早了因果。故須積極行功立德,消解累世之業力,減少修行的包袱與阻礙,業消見性展智慧。
明師已住世,不照正法修行,盲修瞎煉,以盲引盲,害人害己,錯用功夫,又造新業,沒完沒了。別再自以為是,趕緊放下所知與身段,重新開始。有些人「吃沒三把蕹菜,就想上西天。」自己沒開悟,就想當人師父,別人是引迷入悟,而你是引迷入幻,罪不可赦,因果絲毫不爽。
上述仙佛聖真之神諭(ORACLE)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zerozerodao.pixnet.net/blog/post/28595900
▼ 在善書《一代宗師》中中壇元帥警惕世人不要造下批評誹謗的口業:有些宗教領導人或法師,在講經說法時,耍小聰明,用個人意識批評其他宗教,只知講經說法利益眾生有功德,卻忘了批評誹謗造口業也有過失。
(23)一代宗師中壇元帥:開悟自性
一代宗師中壇元帥 降(口述)
(神諭節錄)
有些宗教領導人或法師,在講經說法時,耍小聰明,用個人意識批評其他宗教,只知講經說法利益眾生有功德,卻忘了批評誹謗造口業也有過失。沒有佛性的智慧,就不要隨便說法。有些人只修表面,沒真正把內心的圾垃加以整頓清理,依舊存有貢高、我慢、愛現、對立。真正會講經的人,不敢隨便說法,要講也很小心謹慎。誹謗、對立,離道、離自性越來越遠,這些習慣性蓋住佛性,會讓自己越陷越深。
此篇重點,在於開發人之自性。看經典、文字,如果看了沒有開悟,知道得越多,越貢高、我慢,永遠都無法找到自己。
上述仙佛聖真之神諭(ORACLE)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zerozerodao.pixnet.net/blog/post/28763136
▼ 在善書《整頓世局3》中準提佛母教導世人修持正法的道理:際今術、流、動、靜甚盛行,即以打坐、禪定、修法,口水道者多,若無心性修持,五戒為基,實易走火入魔也。故談修行一門,應以修「心性」為主,清心養性乃最高解脫大法,其他一切有為法,是助緣工具,不可泥執迷持。至於先修命功者,亦偏孤也!能長壽健康是真,而不能不死亦不假,若得長命百歲而不修,徒造罪業萬千千。若得百歲而行道培功,乃人中楷模也。如能性命雙修,內外兼顧,那是菩薩行之果也。
《整頓世局3》(34)修持正法
準提佛母 降
諸生辛苦了!為了寶書忙碌,玉旨邀請吾來加添寶書之光彩,祝寶書順利出書成功。
今逢末法,萬教齊萌,若雨後春筍也。各宗門大展本事演,各叢林善飾裝扮,噱頭作秀,巧立法會斂財,各渡緣人,或各使神通術法,或人為吹擂詐騙,大拉特拉,招來信徒,不但渡不了人,反道背馳,誤己誤人害萬千,而且迷害了眾多原兒佛子呢!
有些宗門教派之信徒,些許聖理、佛道常識,皆缺乏或一知半解,無修持及認識,連基礎因果報應都不知,甚至為人處世之仁義道德,不曉遵重行持,喜為人師,有貢高自是者,自命高大正統者,此種信徒及其師父,可謂一丘之貉也。際今術、流、動、靜甚盛行,即以打坐、禪定、修法,口水道者多,若無心性修持,五戒為基,實易走火入魔也。故談修行一門,應以修「心性」為主,清心養性乃最高解脫大法,其他一切有為法,是助緣工具,不可泥執迷持。至於先修命功者,亦偏孤也!能長壽健康是真,而不能不死亦不假,若得長命百歲而不修,徒造罪業萬千千。若得百歲而行道培功,乃人中楷模也。如能性命雙修,內外兼顧,那是菩薩行之果也。
吾盼天下修子,針對心性聖學,多加參研,乃根本至道。要知修行不修心,多鑄成千古失足恨,豈可不慎乎?
今修者眾,成者寥寥何也?迷感應、著顯化、醉神通,而自性依然不解脫,依然生死輪迴,或成就外道天人,或證入天魔子孫行列,千秋萬世不回轉之悲也。
上述仙佛聖真之神諭(ORACLE)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zerozerodao.pixnet.net/blog/post/35586426
▼ 道劫並降,天下溺援之以道,善惡分班,在道中就不在劫中,末後一著大普傳,三曹普渡古未有,不分宗教一同去求道拜 老母 明明上帝。
▼ 《彌勒救苦真經》云:[紅陽了道歸家去 轉到三陽彌勒尊],經文明白告訴世人現今已是白陽三期,彌勒應運,修行人應知天時道運,青陽已過,紅陽又止,白陽應運之時機,彌勒古佛掌天盤,天真二佛並肩承運道盤,辦理末後一著,天旨三界神聖仙佛,協助正宗,使三期大道心法重光,直指人心,真傳直授庶民,是天之意,底下有各個宗教信徒來求道之實際案例,事蹟詳情歡迎閱讀。
◎【泰國238歲高僧求道記】

有一位住在泰國清邁市郊的青年求了道,深感天道的殊勝,有意請詹點傳師去其村子廣渡有緣。在村子不遠山上有一座佛寺,寺內居住了一位現年二百四十三歲(求道當時為二百三十八歲)的老和尚,平日持戒謹嚴,修持禪定,才德兼備,頗受當地居民敬仰。
台灣的詹點傳師得知這項傳聞,一來想目睹老和尚的法相,二來想借宿當地的寺廟,以做為辦道的食宿之地,因而一行八人坐了二十小時的車程,七小時的路程爬上山,來到這間寺廟。當詹點傳師一行人來到寺廟時,老和尚及其弟子早已兩邊排班,在山門恭候詹點傳師大駕。
當詹點傳師向老和尚言明想在此借宿,沒想到老和尚說在三天前,濟公活佛恩師已向老和尚言明,於某日某時有台灣的點傳師將到廟來,能傳給你超生了死的心法,屆時可叫寺中弟子求道,但不可勉強,大道之殊勝乃有緣者得之。故老和尚今早帶領弟子打掃內外,迎接詹點傳師的來臨。
在前一天晚上老和尚召集寺內弟子時說,老和尚曾於一百年前靈性已能離開肉體,至氣界各天遊玩。有一日經南天門,他想進南天門到理天,卻被把守南天門的四大金剛擋住,言明要進南天門需有三寶之印證方可,而老和尚修持乃紅陽期之法門,自然不懂玄關在何處?口訣為何?及合同如何抱持?所以不能過去。老和尚當下乃問四大金剛如何才能過南天門?四大金剛告之現今白陽應運,須在人間求得一貫之三寶心法,方能超氣入理達本還原。
老和尚回到人間後,更加強自己的修持,平常不輕易接見陌生人,也很少步出寺廟大殿,希望有一天能求得大道。然而在一百年前大道尚未普傳,台灣人都無法求道,遑論遠在泰國偏遠地區、人煙罕至的深山,更沒有人知道這裡有一位年齡二百三十八歲的高僧。而現在臺灣各組前人輩與點傳師飄洋過海,大道方能在泰國普傳。因而當老和尚言明本身要在明日求道時,寺中大小和尚也都說要求道,以達超生了死。 故而當詹點傳師一行人到山上寺廟時,便在廟中辦道,全寺的大小僧侶皆求道,更證明現今白陽應運、大道普傳,唯有求道方能超生了死、躲災避難。


★上述真人實事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889374141360715&id=1779120145719459&locale=ms_MY
◎比丘尼至日本求道機緣
(轉載自~臉書王祥安 )
這位法師是臺灣人,俗姓曾,在南投一間廟裡當住持,常來日本弘法利眾,通曉中日文台語……慈悲無量,平時唸佛或禪定時,能感應諸佛菩薩訊息……
前幾天她在東京唸佛時,菩薩竟然說她機緣成熟,要她來求道!
所以 2015.11.01當天,帶了幾位弟子,來我們崇德東京新小岩佛堂,求得先天大道,求道後法喜充滿…
再次印證了"道真、理真、天命真"!
上述真人實事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dputy/06-感恩園地/比丘尼至日本求道機緣
◎花瓣上的神蹟~20110912菲律賓行腳
作者:JACKEY
據聞她是老師欽點的翻譯人員,能通5國語言,求道前是位虔誠的基督徒,特別鍾愛讀頌玫瑰經,也是每次法會帶活動的人物。求道後高講師仍持續讀頌玫瑰經等經典,家中也常擺飾新鮮的玫瑰花,而整理玫瑰花亦成為高講師生活的一部份。
也許是高講師讀頌玫瑰經的專注與持恆,或許是基督聖哲冥冥中某種印證的助道因緣。
話說有次高講師讀頌玫瑰經後,整理玫瑰花時不經意撿拾掉落的玫瑰花瓣,意外發現在花瓣上,似乎隱約有著熟悉的聖像,仔細端詳一看,果真是基督聖像浮現在玫瑰花瓣上,高講師再仔細端詳其他花瓣,竟還有浮現十字架、聖母、飛翔天使及聖經中所描述的聖者像。對此,當時高講師驚訝不已,而據聞高講師在修辦路上,一直有著不平凡的驚奇體驗。至今,高講師仍一直妥善保存著這些特別的花瓣。
耶穌基督~貴為五教聖人之一,而菲律賓又是個天主教國家。當今,因天時不同而諸天神聖以種種事蹟示現,應機說法時有所聞,而花瓣上所示現的神蹟,對我們這批台灣來的訪客,似乎又是個令人讚嘆的神蹟。對此神蹟感受如何自當因人而異,相信花瓣神蹟的示現,自有其妙道之處,其中感受最深的相信非高講師莫屬。
是什麼樣的因緣,會讓看似平常的花瓣上,示現此不凡的聖蹟。而花瓣上的神蹟,似乎是一種心靈或意念的溝通圖騰,也許是上天與高講師的呼應,看來只有上天知道,也許高講師也有所意會。
有幸見聞此一聖蹟,相信是冥冥中,希望讓更多有缘人為此做見證,也相信每位前賢在修辦生命歷程中,在無心、無求、無意間,自會驚奇發現屬於自己的”花瓣奇蹟”。
後學JACKEY
以下是更多的花瓣圖片:





▲ 中坐者為高講師
上述真人實事資料來源:
http://www.oneline88.com/show.aspx?id=1313&cid=271
◎基督徒來求道,火中顯出十字架
作者:鄭弦偵講師(小鄭兄)
後學家在民國97年國曆12月6日安設家庭佛堂(盟德鄭氏佛堂)的時候,劉邦樑點傳師在傳道的當下,點道棒的火焰當中,出現了兩道火光,仔細看像十字架,原來是耶穌基督。
後來才知道,跪在拜墊上的右邊的求道人,是一位基督徒來求道,所以都是天人共辦,都要珍惜有緣能夠逢上大道。
▲ 圖:右邊穿著黑色外套的求道人,原來是基督徒
上述真人實事資料來源:
http://www.oneline88.com/show.aspx?id=1687&cid=293
◎【顯化專輯(合輯)】聖母助道記
黃金益點傳師 著
一、孿生姊妹--伊美樂黛
伊美樂黛姓劉,菲律賓華裔,信奉天主教。家有父母、一個哥哥、姊妹六人,其中有一雙胞胎姊姊也叫伊美樂黛。她姊姊出生的時候就和一般人不一樣,脖子上有一串天然的痣排成的項鍊,項鍊的墜子是一個痣排成的十字架。姊姊出生的時候身體就不好,常去看醫生,醫生說她要吃素,不能吃葷,她家人就因為這樣跟她一起吃素。
姊姊從小就很善良,跟她妹妹的個性完全不一樣。姊姊從小就想當修女,長大以後只憑自己一個人就收留了三十二個孤兒。但妹妹很頑皮,如果姊姊帶她去教堂,大家在祈禱時,她就把聖母瑪莉亞的像轉向牆壁;而全家人都吃素,她偏不吃,還趁媽媽不在時,拿肉給她最小的妹妹吃。當時才七歲的妹妹吃過肉後,對媽媽吵著要吃肉不要吃草,媽媽責備她不該做這種事,爸爸很生氣地對妹妹說:「不吃素就斷絕父女關係!」所以這妹妹又吃素了。全部的人都很聽爸媽的話,只有她不聽,沒人管得了她。
姊姊在十八歲要正式成為修女的前一天,為了救人,落海而死了。雖然她未能成為修女,但教堂還是承認她是修女。之後,媽媽曾對妹妹伊美樂黛講:「我已失去一個女兒,不能再失去妳了。」但因為她很好玩,一直不聽媽媽的話,有一次和一群朋友出去玩,發生車禍,全車的人除了伊美樂黛外,其他五人全部都死了,而她也受了重傷。媽媽告訴她,要相信天主,但是她還是不相信地說:「除非是聖母瑪莉亞親自來跟我說,我才相信。」
過幾天,聖母瑪莉亞真的來了。她說聖母瑪莉亞來的時候有一個紅色的心,紅色的心上面有一個十字架,然後,後面是聖母瑪莉亞。祂很漂亮,很好看,很慈祥,坐著跟她說:「孩子,我知道妳要等我親自來跟妳說,妳才要相信,妳知道嗎?妳的命是我跟妳姊姊救的。」伊美樂黛就說:「那你們很自私啊!為什麼我的朋友你們都不救,只有救我一個人。」聖母瑪莉亞說:「因為她們的壽命都該終了,而妳還有很多特殊的使命要去完成,上天給妳重新生命的開始,妳要悔改,妳要繼續妳姊姊的工作。」她回答說:「姊姊吃素又是修女,我不要!」後來她姊姊也來了,說:「妳要繼續我的工作,幫助照顧這些孤兒。」她又回話:「我可照顧這些孤兒,但我不要吃素,也不要當修女。」後來她身體恢復得很快,她為了要照顧這些孤兒,申請到國外工作,而辭掉教書的工作。
她到馬來西亞及沙烏地阿拉伯工作各兩年,將錢一部份寄回去,一部份做為照顧孤兒的撫養費,直到民國八十三年(西元一九九四年)來到台灣,因緣際會而申請到我們家。
二、聖母的啟示
上述真人實事資料來源:
http://www.oneline88.com/show.aspx?id=1313&cid=271
◎基督徒來求道,火中顯出十字架
作者:鄭弦偵講師(小鄭兄)
後學家在民國97年國曆12月6日安設家庭佛堂(盟德鄭氏佛堂)的時候,劉邦樑點傳師在傳道的當下,點道棒的火焰當中,出現了兩道火光,仔細看像十字架,原來是耶穌基督。
後來才知道,跪在拜墊上的右邊的求道人,是一位基督徒來求道,所以都是天人共辦,都要珍惜有緣能夠逢上大道。
上述真人實事資料來源:
http://www.oneline88.com/show.aspx?id=1687&cid=293
◎【顯化專輯(合輯)】聖母助道記
黃金益點傳師 著
一、孿生姊妹--伊美樂黛
伊美樂黛姓劉,菲律賓華裔,信奉天主教。家有父母、一個哥哥、姊妹六人,其中有一雙胞胎姊姊也叫伊美樂黛。她姊姊出生的時候就和一般人不一樣,脖子上有一串天然的痣排成的項鍊,項鍊的墜子是一個痣排成的十字架。姊姊出生的時候身體就不好,常去看醫生,醫生說她要吃素,不能吃葷,她家人就因為這樣跟她一起吃素。
姊姊從小就很善良,跟她妹妹的個性完全不一樣。姊姊從小就想當修女,長大以後只憑自己一個人就收留了三十二個孤兒。但妹妹很頑皮,如果姊姊帶她去教堂,大家在祈禱時,她就把聖母瑪莉亞的像轉向牆壁;而全家人都吃素,她偏不吃,還趁媽媽不在時,拿肉給她最小的妹妹吃。當時才七歲的妹妹吃過肉後,對媽媽吵著要吃肉不要吃草,媽媽責備她不該做這種事,爸爸很生氣地對妹妹說:「不吃素就斷絕父女關係!」所以這妹妹又吃素了。全部的人都很聽爸媽的話,只有她不聽,沒人管得了她。
姊姊在十八歲要正式成為修女的前一天,為了救人,落海而死了。雖然她未能成為修女,但教堂還是承認她是修女。之後,媽媽曾對妹妹伊美樂黛講:「我已失去一個女兒,不能再失去妳了。」但因為她很好玩,一直不聽媽媽的話,有一次和一群朋友出去玩,發生車禍,全車的人除了伊美樂黛外,其他五人全部都死了,而她也受了重傷。媽媽告訴她,要相信天主,但是她還是不相信地說:「除非是聖母瑪莉亞親自來跟我說,我才相信。」
過幾天,聖母瑪莉亞真的來了。她說聖母瑪莉亞來的時候有一個紅色的心,紅色的心上面有一個十字架,然後,後面是聖母瑪莉亞。祂很漂亮,很好看,很慈祥,坐著跟她說:「孩子,我知道妳要等我親自來跟妳說,妳才要相信,妳知道嗎?妳的命是我跟妳姊姊救的。」伊美樂黛就說:「那你們很自私啊!為什麼我的朋友你們都不救,只有救我一個人。」聖母瑪莉亞說:「因為她們的壽命都該終了,而妳還有很多特殊的使命要去完成,上天給妳重新生命的開始,妳要悔改,妳要繼續妳姊姊的工作。」她回答說:「姊姊吃素又是修女,我不要!」後來她姊姊也來了,說:「妳要繼續我的工作,幫助照顧這些孤兒。」她又回話:「我可照顧這些孤兒,但我不要吃素,也不要當修女。」後來她身體恢復得很快,她為了要照顧這些孤兒,申請到國外工作,而辭掉教書的工作。
她到馬來西亞及沙烏地阿拉伯工作各兩年,將錢一部份寄回去,一部份做為照顧孤兒的撫養費,直到民國八十三年(西元一九九四年)來到台灣,因緣際會而申請到我們家。
二、聖母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