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殺四十八問白話(上)
[轉貼]
前陣子姑姑去了一趟新加坡,親眼看到一個“人豬合體”的怪人。她說當時覺得很恐怖,就想吐。
後來她還要了一張照片。
除了佛,沒有人知道因果的詳細來龍去脈。
不相信輪回和因果的人,看了這張照片,不知道會有什麼感受呢?
南無阿彌陀佛
●殺生害命短命報
2010/10/24 am6:00 悟見寫於台北北投
每當後學在動物頻道看到「弱肉強食」的畫面,我都覺得好殘忍啊,這就是人間地獄啊。
在天堂裡,都是萬物同體,是沒有弱肉強食的畫面,這些我們在人世間看到的野獸,再也不凶猛了,他們也不再吃其他的動物了,因為能回天堂的萬靈,都已經沒有獸性了,都回復了神性(佛性),也就是恢復了本性,
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示現不同形象而已,而在天堂的萬靈,都能千百億化身,也都可以示現各種不同形象,所以當他們示現「野獸」時,他們也不是野獸了,他們都是神仙了,所以這個世界,才叫做天堂世界。
而我們人世間,是五濁惡世,這個世界,將來都要改變的,玉皇大帝也曾經明示「世界將更新,盡留素食持齋人」,也就是世界上再也沒有「弱肉強食」,凡是吃肉的動物,包括人在內,如果吃肉習性不改,將無法生存在新世界「人間淨土」裡,這是玉皇大帝說的。
現在天氣慢慢轉涼了,很多迷昧的眾生,又開始「進補」了,而他們的進補都是殺生害命,都是吃其他動物的肉,想來捕自己的身體,但是事實上身體越補越差,一些嚴重的疾病跟著而來,譬如心臟病、高血壓、心肌哽塞、糖尿病、各種中風、、、等等,講也講不完,得了這些疾病,命都保不住的,命保不住就是短命報阿。
我們希望大家體悟這點,趕快吃素,沒有求道的,趕快來求天道,將來世界更新時,你就可以在「人間淨土」存活,做個活神仙,而現在你也不會,得種種怪病,而遭短命報,你能「求道、修道持齋」,將來又可回天堂做逍遙的神仙,這有多好啊,所以不要再迷昧了,要覺醒了。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1&extra=page%3D12
前陣子姑姑去了一趟新加坡,親眼看到一個“人豬合體”的怪人。她說當時覺得很恐怖,就想吐。
後來她還要了一張照片。
除了佛,沒有人知道因果的詳細來龍去脈。
不相信輪回和因果的人,看了這張照片,不知道會有什麼感受呢?
南無阿彌陀佛
●殺生害命短命報
2010/10/24 am6:00 悟見寫於台北北投
每當後學在動物頻道看到「弱肉強食」的畫面,我都覺得好殘忍啊,這就是人間地獄啊。
在天堂裡,都是萬物同體,是沒有弱肉強食的畫面,這些我們在人世間看到的野獸,再也不凶猛了,他們也不再吃其他的動物了,因為能回天堂的萬靈,都已經沒有獸性了,都回復了神性(佛性),也就是恢復了本性,
所以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示現不同形象而已,而在天堂的萬靈,都能千百億化身,也都可以示現各種不同形象,所以當他們示現「野獸」時,他們也不是野獸了,他們都是神仙了,所以這個世界,才叫做天堂世界。
而我們人世間,是五濁惡世,這個世界,將來都要改變的,玉皇大帝也曾經明示「世界將更新,盡留素食持齋人」,也就是世界上再也沒有「弱肉強食」,凡是吃肉的動物,包括人在內,如果吃肉習性不改,將無法生存在新世界「人間淨土」裡,這是玉皇大帝說的。
現在天氣慢慢轉涼了,很多迷昧的眾生,又開始「進補」了,而他們的進補都是殺生害命,都是吃其他動物的肉,想來捕自己的身體,但是事實上身體越補越差,一些嚴重的疾病跟著而來,譬如心臟病、高血壓、心肌哽塞、糖尿病、各種中風、、、等等,講也講不完,得了這些疾病,命都保不住的,命保不住就是短命報阿。
我們希望大家體悟這點,趕快吃素,沒有求道的,趕快來求天道,將來世界更新時,你就可以在「人間淨土」存活,做個活神仙,而現在你也不會,得種種怪病,而遭短命報,你能「求道、修道持齋」,將來又可回天堂做逍遙的神仙,這有多好啊,所以不要再迷昧了,要覺醒了。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www.myok.eu/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1&extra=page%3D12
鍾離大仙慈訓:世間人其實非常可憐,因為大部分的人們都還不知道吃食動物肉有重罪,墮胎也有重罪。
●戒殺四十八問白話
張貼者:2013年3月31日 晚上7:30Kevin Chang [ 已更新 2021年5月20日 凌晨12:01 ]
「戒殺四十八問」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勸在家眾吃素之文章。因版本緣故,其中少了十五問,日後如有緣,當補齊。
戒殺四十八問
嗚呼。殺劫之來。亦慘矣哉。其在人道。或數十年。或百餘年。方一見。在畜生道。則無日不見。一遇雞鳴。即有無限狠心屠戶。執利刃。伺群畜奮然捆縛。群畜自知不免。大聲躑跳。動地驚天。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羅剎。抽腸拔肺。哀聲未斷又投沸湯。受大苦惱。片刻間。億萬生靈。身首異處。
嗚呼。彼獨不畏殺乎。受制於人。憤憤而死。冤無可伸。鬱而為戾氣。戾氣一聚。而諸天魔王。遂出世而了此案矣。
慈受禪師偈云。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由此觀之。殺劫之來。皆人人殺業之所召也。則夫臨殺劫。而思所以逃之者。惟以戒殺轉之。其機最捷。其感最神。他善敵不過也。
余故作戒殺問答一卷。釋人之疑。而堅人之信。所願大地眾生。於過去殺業。念佛超薦。未來殺業。當下斷除。發大慈悲。發大堅忍。誓不故殺一微細生命。如此而猶慮殺劫之不能逃也。八部金剛。截我頭去。
殺劫來臨之時,實在是夠悽慘的。對人類而言,或許幾十年,或許百多年,才可能遇上一次。而在畜生道,則每天都發生。從凌晨雞鳴開始,就有很多的狠心屠夫,手持利刃,奮力綑縛群畜。畜生知道不能倖免,大聲哀叫,奔跑逃跳,真是驚天動地。然而最終還是沒有人來救援,於是各各被這些人面羅剎,活生生的抽腸拔肺。在哀號聲未斷之際,又被丟到沸湯中煮,受到極大的痛苦。片刻之間,就有億萬的生靈,頭和身體就分家了。
唉!只有牠們不怕被殺嗎?牠們因為被人控制,只得憤憤而死。牠們的冤屈無可伸訴,於是就鬱積而成為一股戾氣。當戾氣聚集濃厚之後,諸天的魔王就會到人間來了此殺生的案件了。
慈受禪師的偈說:「世間上殺生殺得太多了,於是就引發了戰爭。於是曾經殺生的,在戰爭中就會被殺。曾經欠人錢財而賴悵不還的,在戰爭中房子就被燒掉。曾經搗毀鳥獸巢穴的,在戰爭中就會妻離子散。各各的報應,都相等於所造之業。所以大家要洗耳恭聽佛陀所說,因果報應的道理呀。」
由此可知,殺劫的發生,都是由於大家的殺生之業而感召來的。那麼面臨殺劫,想要逃避的話,該如何呢?只有以戒殺來轉變,才是最快速,最感應的,做其他的善事都比不上它的效果。
因此之故,我特別寫此問答一卷,以解釋一般人對戒殺的疑惑,加強已戒殺者的信心。希望大家對過去所造的殺業,能夠念佛超度牠們。當下要斷除未來的殺業,發大慈悲心,發大堅強忍耐之心,發誓不再故意去殺害任何一個微細的生命。如果能夠這麼做的話,還會逃不掉殺劫。那麼我願意讓天龍八部及金剛神,把我的頭截去。
客曰。書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生異類。本為養人。禁之不殺。何為。
答曰。既知天地為萬物之父母。當知萬物為天地之赤子。赤子中有強凌弱。貴欺賤者。父母亦大不樂矣。倘因食其肉。遂謂天之所以養我。則虎豹蚊虻亦食人類血肉。將天之生人。又為蚊虻虎豹耶。
問:書經上說,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類是萬物之靈。所以我認為上天生長了這麼多的畜生類,就是為了要養育人的。為什麼要禁止不殺生呢?
答:既然你知道天地是萬物的父母,那就應當知道萬物是天地的赤子。赤子之中,如果有強壯的欺負弱小的。有高貴的凌辱低賤的,做父母的一定是大大不樂的。如果你吃畜生的肉,就認為是上天以此來養育你的話。那麼虎豹吃人肉,蚊虻吸人血,是不是說上天生人類,是為了養育蚊虻虎豹的呢。
客曰。然則天何以不顯示其報。而禁人之殺。
答曰。天固禁之。故累示殺報。特愚人不知而蹈之。智者知之而故蹈。天無如何也。
咸豐某年。全椒縣居民某。夜臥。夢神戒曰。兵旦夕至。不戒殺斷難逃死。某驚醒。率合家大小。焚香發誓。永斷殺業。人皆從之。惟一婦曰。此夢耳。何足信。不數日兵至。一家逃出。此婦以戀家。故出稍遲。遂被殺。余親見之。
問:既然如此,那為何上天不顯示報應,以禁止人類殺生呀?
答:上天當然禁止殺生,所以經常顯示殺生的果報。只是愚蠢的人不知其間的道理,所以仍照樣殺生。而有智慧的人雖然知道,卻仍然故意去犯,老天爺也莫可奈何呀。
在咸豐年間,全椒縣有位居民晚上睡覺時,夢見天神告誡他說,有軍隊馬上就要來了,不戒殺的話,絕對難逃一死。他驚醒過來,率領全家大小,焚香發誓要永遠斷除殺業,大家都遵從。其中只有一位婦女不同意。她說:「這只不過是夢而已,不值得相信的。」幾天之後,軍隊果然來了,他們全家都逃出去。只有這位婦女,由於戀家的緣故,比別人走得遲些,結果就被殺了。這件事是我親自見聞的。
客曰。天下物類甚多。人人戒殺。則生生不已。將成禽獸世界。奈何。
答曰。蚯蚓蟲蛇。人所不食者也。豈見充滿天下乎。況世間禽獸之多。正因殺禽獸者之多也。冤冤相報。互為畜生。則成禽獸世界。若人人戒殺。則物類業報漸消。必且人天增盛矣。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非明驗乎。
問:天下的畜生種類那麼多,如果人人戒殺的話,那些畜生不停的生長,人間豈不就成了禽獸世界?
答:蚯蚓、昆蟲及蛇,一般人是不吃的,牠們可有充滿天地之間呢。世間的禽獸之所以多,正是因為殺生的人多之故。這叫做冤冤相報,彼此互成畜生,那就會成為禽獸世界了。若是人人戒殺的話,那麼畜生果報的業就會慢慢消減,而人類和諸天的數量就會增多。楚人不捕蛙類,而蛙類反而減少。蜀人不食螃蟹,而螃蟹卻日漸稀少,這些不都是證明嗎。
客曰。天既惡殺。當使血肉之味臭惡難堪。則普天之下。自然戒殺。不亦善乎。
答曰。禽獸血肉。自天視之。原係臭惡難堪。世人食之見為美者。亦猶廁蟲貪糞。習而不覺也。譬如有人。前世為貓。念念捕鼠。前世為鶴。念念吞蛇。今世為人。不復思此二物。可見一種形骸。一種嗜好。嗜好不同。從業緣起。業緣不同。又從心起。人能與天同其心。自覺血肉之味。臭惡難堪也。
問:上天既然厭惡人類殺生,那就應當使畜生血肉的味道,變得很臭惡噁心才對呀。如此一來,普天之下,自然人人都戒殺而不敢吃畜生血肉了,這樣不是挺好的嗎?
答:禽獸血肉的味道,上天是認為很臭惡噁心的。世間的人吃了覺得是美味,就好比廁所的蛆,貪吃糞便一樣,這是習性而自己無法覺察出來。譬如前世做貓的人,當時心心念念就想著要捉老鼠來吃。前世做鶴的人,當時一心只想吞蛇。現在今世為人,就不會想吃老鼠或蛇了。可見是那一種軀體,就具備那種軀體的嗜好。嗜好的不同,是由於業力與因緣之故。而業力與因緣的各不相同,又是因心而起的。人的心如果和天的心一樣,自然會覺得血肉的味道,實在是很臭惡噁心的。
客曰。殺生為業者。仰事俯畜。咸賴乎此。勸之改業。絕其生路矣。愛物不愛人。吾不取也。
答曰。殺生為業。譬之漏脯救飢。雖暫得衣食。而累劫受苦。未有了期也。正為愛之故。勸之改業。反謂絕其生路。世之不殺生為業者。竟死乎。弗思而已。
問:殺生為業的人,養家活口,全賴這份工作。如果勸他改行的話,豈不是絕了他生路?愛畜生而不愛人,我實在不敢苟同。
答:以殺生為業,好比是吃有毒的肉乾以療飢餓。雖然從事殺生之業暫時得到衣食,但卻必須累劫受果報之苦,沒有停止之期。正是為了愛他的緣故,才勸他改業,怎麼反而說絕了他的生路呢。世間不以殺生為業的人,難道就會死了嗎,你實在是沒有仔細思量呀。
客曰。牛可耕田。犬可守夜。固當憐之。豬羊一無所能。不食何用。
答曰。戒殺放生。不過自全其惻隱耳。豈因物之有用無用哉。因有用而不食。仍然自私之念矣。甚矣。性蔽於習。愛起於貪也。
問:牛可以耕田,狗可以看門守夜,固然應當憐念不殺牠們,不過豬羊一無所能,除了食牠們之外,沒別的用途。
答:戒殺放生,是要成全我們的惻隱之心,豈是從此物之有用或無用上來論。如果因為此物有用而不食牠,這仍然是自私的念頭。實在是我們的自性被習氣給蒙蔽住了,所謂愛人愛物,不過是個貪心而已。
客曰。雞犬牛羊。皆哀鳴畏死。殺之固所不忍。微細水族。殺之無聲淚者。安用戒為。
答曰。形有大小。性無大小。譬如殺人。殺老者與嬰兒。其罪同也。若謂無聲淚者。殺之不痛。試於啞子就戮時察之。
問:雞犬牛羊被殺的時候,都會哀鳴做怕死之狀,殺牠們確實不忍心。不過微細的水族類,殺牠們之時,既不出聲也不流淚,何必戒殺牠們呢?
答:禽獸與水族,形狀雖然有大小,但是本性是沒有大小不同的。譬如殺老人與殺嬰兒,罪是相同的。若認為牠們被殺時沒有哀鳴聲也不流淚,就以為牠們被殺時不會痛的話,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啞巴被殺時的情形就知道了。
客曰。摻刀自割。固害慈心。若自人殺之。而我食之。有何不可。
答曰。此掩耳盜鈴也。若謂自人殺之。即可嫁禍於人。則屈受官刑者。但當怨隸人,不當怨官長矣。噫。物類可欺。自心可欺耶。
問:親自拿刀殺生,確實有損慈悲之心。不過若是別人殺了,而我才吃,又有何不可呢?
答:你這叫做掩耳盜鈴呀,若是認為別人殺的,就可以嫁禍於人。那麼委屈受到用刑之人,是否應當埋怨執刑之人,而不應當埋怨下令用刑之官長呢。唉,畜生可以欺騙,然而可以欺騙得了自己的良心嗎?
客曰。放生固屬善舉。但所放之物。被人捕取。奈何。
答曰。捕者自捕。放者自放耳。譬如良醫療病。不能保將來之不死。譬如凶年設粥。不能保後曰之不飢。世間萬事皆然。何獨於放生而疑之。且子又安知。所放之物。盡為人捕。而無一生乎。
問:放生固然是善奉,但是所放生之物,又會被人捕捉,這可怎麼辦?
答:捕捉的人隨他捕捉,放生的人還是照放。譬如良醫治病,並不能保證被治者將來不會死。又譬如飢荒時免費煮粥供飢民食,並不能保證飢民日後不會挨餓。世間萬事皆是如此,何以獨獨對放生有疑問。而且你又如何知道,所放生之物,都會再度被人捕捉,而沒有一個可以逃生的呢?
客曰。行善以立心為主。心苟善矣。何須戒殺。
答曰。何哉。爾所謂善心者。為口腹之娛。使物類受彌天之苦。天下凶毒心。莫此為甚矣。試問善心。更在何處。孟子曰。人也者。仁也。仁則不殺。殺則不仁。天下斷無好殺之仁人也。
問:行善重要在心地上論,只要心善就好,何必戒殺呢?
答:作這是說的什麼話呀,你所謂的善心,是為了自己的口腹之娛,而使畜生受到彌天之苦。天下凶毒之心,沒有能超過這種心的了。請問,你的善心何在?孟子說:「所謂人類,就是仁慈之意。」有仁慈之心,則不會殺生,殺生則非仁慈。天下斷無好殺生的仁人君子。
客曰。吾則無可無不可。非戒殺。非不戒殺。置之無心而已。
答曰。無心戒之。未必有功。無心殺之。何能無罪。譬如寇盜劫掠他家。飛矢誤中於汝。汝能諒其無心乎。
問:我是無可無不可,不一定非要戒殺,也不一定非不戒殺。反正我以無心來看待戒殺。
答:以無心之心來戒殺,不一定有功德。而雖然無心,卻殺了生,豈能無罪呢?譬如流寇盜賊,去搶劫別人的家,他的箭誤中了你,你能原諒他的無心嗎?
客曰。物類烹割。彼罪難述。我縱不殺。必有殺之者。殺之何害。
答曰。物罪固不可逃矣。己罪獨不可逃乎。因物罪不可逃而殺之。與彼同受不可逃之罪矣。相噉相殺。理有必然。人奈何處可逃之地。不思早自逃乎。
問:畜生被殺被烹煮,是牠們自己罪業難逃。縱然我不殺牠,也還是會有人殺牠呀,所以殺牠們有何損害?
答:畜生自己的罪業固然不可能逃脫,而我們自己的罪業,難道不能逃嗎。如果你以為畜生罪業該死不可逃,你因此而殺牠,那麼你就和牠一樣,同樣受不可逃之罪業了。彼此相食相殺,有它必然的因果道理。而人處於可以逃脫的處境,為何不想早早逃脫呢。
客曰。世間物命。類多欠債。殺之何罪。
答曰。物命償債豈不誠然。但有對受殺果。不對受殺果之分耳。對受殺果者。前世彼曾殺我。今冤對相逢。理當償我也。不對受殺果者。前世他人。曾被其殺。今業報雖至。不當酬我也。世人一宴之頃。牲肴數品。一臠之肉。細命百干。安得盡取對受者而殺之。竊恐取償于前世者。手中希得一二。而借債於來生者。比比然也。
問:世間畜生的被殺,大多是前世欠債的緣故,殺牠們有什麼罪過?
答:畜生被殺以償宿世債業是沒錯,不過其中有該被我殺,有不該被我殺的分別。該被我殺的是,前世他曾殺我,現在彼此相逢,照理他該償命於我。不該被我殺是說,前世他殺了別人,現在雖然業報到了,但卻不該償命於我。世人一頓宴飲,所殺的畜生品類和數量無數。一塊肉就不曉得有多少的微細生命,難道牠們全都應該償命於吃的人嗎。我想牠們之中,大概只有一、二個是該償前世之債的。吃牠們的人,等於是先欠債於來世。
客曰。不對受者。殺之固當有報。若對受者。一往一來。殺報已盡。庸何傷乎。
答曰。子不見世人相毆乎。此以杖來。彼以杖往。兩拳迭下如雨。曾見一往一來之後。各各斂手平心乎。菩薩于未來因緣。洞若觀火。所以遇冤仇而不報也。
問:與自己沒有冤對的,殺了牠固然應當會有報應。但是和自己有冤對的,彼此一往一來,相殺之報就互不再欠。這麼說來,殺有冤對的畜生,又有什麼關係呢?
答:你見過世人互相毆打的情形嗎?這邊用棍子打過去,那邊用棍子打過來。或者是彼此兩拳如下雨般不停的打下去。何曾見過兩人一來一往之後,各各都平心靜氣停手不打的呢。菩薩觀看未來的因緣,清楚得如同觀火般,所以即使遇到冤仇,也不回報。
客曰。佛言有生之屬。或多宿世父母六親。有何證據而作此說。
答曰。六道眾生無量劫來輪迴不已。即以一劫論。其數無量。安見目前有生之屬。與己無關耶。余曾見劉道源為蓬溪令。解官歸。宿秦氏家。夢一婦泣曰。吾乃秦之妻也。因埵殺一婢。冥官處我以死。乃罰為羊。今現在欄中。明日將殺以享君矣。劉急白之。亡不及救。舉家大慟。嗚呼。世之類此者亦多矣。肉眼人見不到耳。悲夫。
咸豐三年。浙江紹興府有黎氏子。無惡不作。現生變為豬。其家送至雲棲下院放生。許蔭庭司馬親見之。
問:佛說凡是有生命的,大多是宿世的父母及親人,有什麼證據這麼說呢?
答:六道眾生無量劫來一直輪迴不已,就以一劫來講,和我們有關的眾生數量就多得數不清。因此,就以你目前所見到的眾生,怎知就與你無關連呢。我親自見聞下面這件事。蓬溪令劉道源退休回老家,歸途中借住一位秦姓人家裡。晚上他夢見一位婦女哭著向他說,她本是這家主人的妻子,因為生前打死過一名婢女,因此地府的官吏判她死罪,罰她投胎為羊,現在正在羊欄裡,明天就要被殺來招待客人您了。劉道源趕緊告訴主人這件事,但已經來不及了,秦家人傷心不已。唉,世界上這類事情多得很,只是肉眼凡夫看不到而已,可悲呀。
咸豐三年,浙江紹興府有個姓黎的,無惡不作,結果活生生從人就變成了一頭豬,他的家人就把他送到雲棲寺的下院去放生,這是許蔭庭司馬親自見到的事。
客曰。見人殺生及捕魚鳥者。雖發救度之願。而力不從心。奈何。
答曰。見殺生者。默持一切神咒。或稱阿彌陀佛名號。代物發懺悔心。則被殺之物。自然受益。見捕魚鳥者。專注其人。不起別念。默念南無多寶如來數十聲。魚鳥皆可逃網矣。此法屢試屢驗。萬勿輕忽。
問:見到有人殺生,或是有人捕魚捉鳥,雖然有心願救牠們,奈何力不從心呀。
答:見到有人殺生的時候,心裡要默念一切會的神咒,或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並代替被殺之物發懺悔心,那麼被殺之物,自然會得到利益。見到捕魚捉鳥的人,你就把心念專注在此人身上,心無雜念的默念南無多寶如來幾十聲,那麼那些魚鳥都可以逃脫被網捕的命運。此法非常靈驗,千萬不要輕忽。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shanshuge/xian-shang-yue-du/min-jian-shan-shu/jieshasishibawenbaihua
●戒殺四十八問白話
張貼者:2013年3月31日 晚上7:30Kevin Chang [ 已更新 2021年5月20日 凌晨12:01 ]
「戒殺四十八問」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勸在家眾吃素之文章。因版本緣故,其中少了十五問,日後如有緣,當補齊。
戒殺四十八問
嗚呼。殺劫之來。亦慘矣哉。其在人道。或數十年。或百餘年。方一見。在畜生道。則無日不見。一遇雞鳴。即有無限狠心屠戶。執利刃。伺群畜奮然捆縛。群畜自知不免。大聲躑跳。動地驚天。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羅剎。抽腸拔肺。哀聲未斷又投沸湯。受大苦惱。片刻間。億萬生靈。身首異處。
嗚呼。彼獨不畏殺乎。受制於人。憤憤而死。冤無可伸。鬱而為戾氣。戾氣一聚。而諸天魔王。遂出世而了此案矣。
慈受禪師偈云。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由此觀之。殺劫之來。皆人人殺業之所召也。則夫臨殺劫。而思所以逃之者。惟以戒殺轉之。其機最捷。其感最神。他善敵不過也。
余故作戒殺問答一卷。釋人之疑。而堅人之信。所願大地眾生。於過去殺業。念佛超薦。未來殺業。當下斷除。發大慈悲。發大堅忍。誓不故殺一微細生命。如此而猶慮殺劫之不能逃也。八部金剛。截我頭去。
殺劫來臨之時,實在是夠悽慘的。對人類而言,或許幾十年,或許百多年,才可能遇上一次。而在畜生道,則每天都發生。從凌晨雞鳴開始,就有很多的狠心屠夫,手持利刃,奮力綑縛群畜。畜生知道不能倖免,大聲哀叫,奔跑逃跳,真是驚天動地。然而最終還是沒有人來救援,於是各各被這些人面羅剎,活生生的抽腸拔肺。在哀號聲未斷之際,又被丟到沸湯中煮,受到極大的痛苦。片刻之間,就有億萬的生靈,頭和身體就分家了。
唉!只有牠們不怕被殺嗎?牠們因為被人控制,只得憤憤而死。牠們的冤屈無可伸訴,於是就鬱積而成為一股戾氣。當戾氣聚集濃厚之後,諸天的魔王就會到人間來了此殺生的案件了。
慈受禪師的偈說:「世間上殺生殺得太多了,於是就引發了戰爭。於是曾經殺生的,在戰爭中就會被殺。曾經欠人錢財而賴悵不還的,在戰爭中房子就被燒掉。曾經搗毀鳥獸巢穴的,在戰爭中就會妻離子散。各各的報應,都相等於所造之業。所以大家要洗耳恭聽佛陀所說,因果報應的道理呀。」
由此可知,殺劫的發生,都是由於大家的殺生之業而感召來的。那麼面臨殺劫,想要逃避的話,該如何呢?只有以戒殺來轉變,才是最快速,最感應的,做其他的善事都比不上它的效果。
因此之故,我特別寫此問答一卷,以解釋一般人對戒殺的疑惑,加強已戒殺者的信心。希望大家對過去所造的殺業,能夠念佛超度牠們。當下要斷除未來的殺業,發大慈悲心,發大堅強忍耐之心,發誓不再故意去殺害任何一個微細的生命。如果能夠這麼做的話,還會逃不掉殺劫。那麼我願意讓天龍八部及金剛神,把我的頭截去。
客曰。書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天生異類。本為養人。禁之不殺。何為。
答曰。既知天地為萬物之父母。當知萬物為天地之赤子。赤子中有強凌弱。貴欺賤者。父母亦大不樂矣。倘因食其肉。遂謂天之所以養我。則虎豹蚊虻亦食人類血肉。將天之生人。又為蚊虻虎豹耶。
問:書經上說,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類是萬物之靈。所以我認為上天生長了這麼多的畜生類,就是為了要養育人的。為什麼要禁止不殺生呢?
答:既然你知道天地是萬物的父母,那就應當知道萬物是天地的赤子。赤子之中,如果有強壯的欺負弱小的。有高貴的凌辱低賤的,做父母的一定是大大不樂的。如果你吃畜生的肉,就認為是上天以此來養育你的話。那麼虎豹吃人肉,蚊虻吸人血,是不是說上天生人類,是為了養育蚊虻虎豹的呢。
客曰。然則天何以不顯示其報。而禁人之殺。
答曰。天固禁之。故累示殺報。特愚人不知而蹈之。智者知之而故蹈。天無如何也。
咸豐某年。全椒縣居民某。夜臥。夢神戒曰。兵旦夕至。不戒殺斷難逃死。某驚醒。率合家大小。焚香發誓。永斷殺業。人皆從之。惟一婦曰。此夢耳。何足信。不數日兵至。一家逃出。此婦以戀家。故出稍遲。遂被殺。余親見之。
問:既然如此,那為何上天不顯示報應,以禁止人類殺生呀?
答:上天當然禁止殺生,所以經常顯示殺生的果報。只是愚蠢的人不知其間的道理,所以仍照樣殺生。而有智慧的人雖然知道,卻仍然故意去犯,老天爺也莫可奈何呀。
在咸豐年間,全椒縣有位居民晚上睡覺時,夢見天神告誡他說,有軍隊馬上就要來了,不戒殺的話,絕對難逃一死。他驚醒過來,率領全家大小,焚香發誓要永遠斷除殺業,大家都遵從。其中只有一位婦女不同意。她說:「這只不過是夢而已,不值得相信的。」幾天之後,軍隊果然來了,他們全家都逃出去。只有這位婦女,由於戀家的緣故,比別人走得遲些,結果就被殺了。這件事是我親自見聞的。
客曰。天下物類甚多。人人戒殺。則生生不已。將成禽獸世界。奈何。
答曰。蚯蚓蟲蛇。人所不食者也。豈見充滿天下乎。況世間禽獸之多。正因殺禽獸者之多也。冤冤相報。互為畜生。則成禽獸世界。若人人戒殺。則物類業報漸消。必且人天增盛矣。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非明驗乎。
問:天下的畜生種類那麼多,如果人人戒殺的話,那些畜生不停的生長,人間豈不就成了禽獸世界?
答:蚯蚓、昆蟲及蛇,一般人是不吃的,牠們可有充滿天地之間呢。世間的禽獸之所以多,正是因為殺生的人多之故。這叫做冤冤相報,彼此互成畜生,那就會成為禽獸世界了。若是人人戒殺的話,那麼畜生果報的業就會慢慢消減,而人類和諸天的數量就會增多。楚人不捕蛙類,而蛙類反而減少。蜀人不食螃蟹,而螃蟹卻日漸稀少,這些不都是證明嗎。
客曰。天既惡殺。當使血肉之味臭惡難堪。則普天之下。自然戒殺。不亦善乎。
答曰。禽獸血肉。自天視之。原係臭惡難堪。世人食之見為美者。亦猶廁蟲貪糞。習而不覺也。譬如有人。前世為貓。念念捕鼠。前世為鶴。念念吞蛇。今世為人。不復思此二物。可見一種形骸。一種嗜好。嗜好不同。從業緣起。業緣不同。又從心起。人能與天同其心。自覺血肉之味。臭惡難堪也。
問:上天既然厭惡人類殺生,那就應當使畜生血肉的味道,變得很臭惡噁心才對呀。如此一來,普天之下,自然人人都戒殺而不敢吃畜生血肉了,這樣不是挺好的嗎?
答:禽獸血肉的味道,上天是認為很臭惡噁心的。世間的人吃了覺得是美味,就好比廁所的蛆,貪吃糞便一樣,這是習性而自己無法覺察出來。譬如前世做貓的人,當時心心念念就想著要捉老鼠來吃。前世做鶴的人,當時一心只想吞蛇。現在今世為人,就不會想吃老鼠或蛇了。可見是那一種軀體,就具備那種軀體的嗜好。嗜好的不同,是由於業力與因緣之故。而業力與因緣的各不相同,又是因心而起的。人的心如果和天的心一樣,自然會覺得血肉的味道,實在是很臭惡噁心的。
客曰。殺生為業者。仰事俯畜。咸賴乎此。勸之改業。絕其生路矣。愛物不愛人。吾不取也。
答曰。殺生為業。譬之漏脯救飢。雖暫得衣食。而累劫受苦。未有了期也。正為愛之故。勸之改業。反謂絕其生路。世之不殺生為業者。竟死乎。弗思而已。
問:殺生為業的人,養家活口,全賴這份工作。如果勸他改行的話,豈不是絕了他生路?愛畜生而不愛人,我實在不敢苟同。
答:以殺生為業,好比是吃有毒的肉乾以療飢餓。雖然從事殺生之業暫時得到衣食,但卻必須累劫受果報之苦,沒有停止之期。正是為了愛他的緣故,才勸他改業,怎麼反而說絕了他的生路呢。世間不以殺生為業的人,難道就會死了嗎,你實在是沒有仔細思量呀。
客曰。牛可耕田。犬可守夜。固當憐之。豬羊一無所能。不食何用。
答曰。戒殺放生。不過自全其惻隱耳。豈因物之有用無用哉。因有用而不食。仍然自私之念矣。甚矣。性蔽於習。愛起於貪也。
問:牛可以耕田,狗可以看門守夜,固然應當憐念不殺牠們,不過豬羊一無所能,除了食牠們之外,沒別的用途。
答:戒殺放生,是要成全我們的惻隱之心,豈是從此物之有用或無用上來論。如果因為此物有用而不食牠,這仍然是自私的念頭。實在是我們的自性被習氣給蒙蔽住了,所謂愛人愛物,不過是個貪心而已。
客曰。雞犬牛羊。皆哀鳴畏死。殺之固所不忍。微細水族。殺之無聲淚者。安用戒為。
答曰。形有大小。性無大小。譬如殺人。殺老者與嬰兒。其罪同也。若謂無聲淚者。殺之不痛。試於啞子就戮時察之。
問:雞犬牛羊被殺的時候,都會哀鳴做怕死之狀,殺牠們確實不忍心。不過微細的水族類,殺牠們之時,既不出聲也不流淚,何必戒殺牠們呢?
答:禽獸與水族,形狀雖然有大小,但是本性是沒有大小不同的。譬如殺老人與殺嬰兒,罪是相同的。若認為牠們被殺時沒有哀鳴聲也不流淚,就以為牠們被殺時不會痛的話,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啞巴被殺時的情形就知道了。
客曰。摻刀自割。固害慈心。若自人殺之。而我食之。有何不可。
答曰。此掩耳盜鈴也。若謂自人殺之。即可嫁禍於人。則屈受官刑者。但當怨隸人,不當怨官長矣。噫。物類可欺。自心可欺耶。
問:親自拿刀殺生,確實有損慈悲之心。不過若是別人殺了,而我才吃,又有何不可呢?
答:你這叫做掩耳盜鈴呀,若是認為別人殺的,就可以嫁禍於人。那麼委屈受到用刑之人,是否應當埋怨執刑之人,而不應當埋怨下令用刑之官長呢。唉,畜生可以欺騙,然而可以欺騙得了自己的良心嗎?
客曰。放生固屬善舉。但所放之物。被人捕取。奈何。
答曰。捕者自捕。放者自放耳。譬如良醫療病。不能保將來之不死。譬如凶年設粥。不能保後曰之不飢。世間萬事皆然。何獨於放生而疑之。且子又安知。所放之物。盡為人捕。而無一生乎。
問:放生固然是善奉,但是所放生之物,又會被人捕捉,這可怎麼辦?
答:捕捉的人隨他捕捉,放生的人還是照放。譬如良醫治病,並不能保證被治者將來不會死。又譬如飢荒時免費煮粥供飢民食,並不能保證飢民日後不會挨餓。世間萬事皆是如此,何以獨獨對放生有疑問。而且你又如何知道,所放生之物,都會再度被人捕捉,而沒有一個可以逃生的呢?
客曰。行善以立心為主。心苟善矣。何須戒殺。
答曰。何哉。爾所謂善心者。為口腹之娛。使物類受彌天之苦。天下凶毒心。莫此為甚矣。試問善心。更在何處。孟子曰。人也者。仁也。仁則不殺。殺則不仁。天下斷無好殺之仁人也。
問:行善重要在心地上論,只要心善就好,何必戒殺呢?
答:作這是說的什麼話呀,你所謂的善心,是為了自己的口腹之娛,而使畜生受到彌天之苦。天下凶毒之心,沒有能超過這種心的了。請問,你的善心何在?孟子說:「所謂人類,就是仁慈之意。」有仁慈之心,則不會殺生,殺生則非仁慈。天下斷無好殺生的仁人君子。
客曰。吾則無可無不可。非戒殺。非不戒殺。置之無心而已。
答曰。無心戒之。未必有功。無心殺之。何能無罪。譬如寇盜劫掠他家。飛矢誤中於汝。汝能諒其無心乎。
問:我是無可無不可,不一定非要戒殺,也不一定非不戒殺。反正我以無心來看待戒殺。
答:以無心之心來戒殺,不一定有功德。而雖然無心,卻殺了生,豈能無罪呢?譬如流寇盜賊,去搶劫別人的家,他的箭誤中了你,你能原諒他的無心嗎?
客曰。物類烹割。彼罪難述。我縱不殺。必有殺之者。殺之何害。
答曰。物罪固不可逃矣。己罪獨不可逃乎。因物罪不可逃而殺之。與彼同受不可逃之罪矣。相噉相殺。理有必然。人奈何處可逃之地。不思早自逃乎。
問:畜生被殺被烹煮,是牠們自己罪業難逃。縱然我不殺牠,也還是會有人殺牠呀,所以殺牠們有何損害?
答:畜生自己的罪業固然不可能逃脫,而我們自己的罪業,難道不能逃嗎。如果你以為畜生罪業該死不可逃,你因此而殺牠,那麼你就和牠一樣,同樣受不可逃之罪業了。彼此相食相殺,有它必然的因果道理。而人處於可以逃脫的處境,為何不想早早逃脫呢。
客曰。世間物命。類多欠債。殺之何罪。
答曰。物命償債豈不誠然。但有對受殺果。不對受殺果之分耳。對受殺果者。前世彼曾殺我。今冤對相逢。理當償我也。不對受殺果者。前世他人。曾被其殺。今業報雖至。不當酬我也。世人一宴之頃。牲肴數品。一臠之肉。細命百干。安得盡取對受者而殺之。竊恐取償于前世者。手中希得一二。而借債於來生者。比比然也。
問:世間畜生的被殺,大多是前世欠債的緣故,殺牠們有什麼罪過?
答:畜生被殺以償宿世債業是沒錯,不過其中有該被我殺,有不該被我殺的分別。該被我殺的是,前世他曾殺我,現在彼此相逢,照理他該償命於我。不該被我殺是說,前世他殺了別人,現在雖然業報到了,但卻不該償命於我。世人一頓宴飲,所殺的畜生品類和數量無數。一塊肉就不曉得有多少的微細生命,難道牠們全都應該償命於吃的人嗎。我想牠們之中,大概只有一、二個是該償前世之債的。吃牠們的人,等於是先欠債於來世。
客曰。不對受者。殺之固當有報。若對受者。一往一來。殺報已盡。庸何傷乎。
答曰。子不見世人相毆乎。此以杖來。彼以杖往。兩拳迭下如雨。曾見一往一來之後。各各斂手平心乎。菩薩于未來因緣。洞若觀火。所以遇冤仇而不報也。
問:與自己沒有冤對的,殺了牠固然應當會有報應。但是和自己有冤對的,彼此一往一來,相殺之報就互不再欠。這麼說來,殺有冤對的畜生,又有什麼關係呢?
答:你見過世人互相毆打的情形嗎?這邊用棍子打過去,那邊用棍子打過來。或者是彼此兩拳如下雨般不停的打下去。何曾見過兩人一來一往之後,各各都平心靜氣停手不打的呢。菩薩觀看未來的因緣,清楚得如同觀火般,所以即使遇到冤仇,也不回報。
客曰。佛言有生之屬。或多宿世父母六親。有何證據而作此說。
答曰。六道眾生無量劫來輪迴不已。即以一劫論。其數無量。安見目前有生之屬。與己無關耶。余曾見劉道源為蓬溪令。解官歸。宿秦氏家。夢一婦泣曰。吾乃秦之妻也。因埵殺一婢。冥官處我以死。乃罰為羊。今現在欄中。明日將殺以享君矣。劉急白之。亡不及救。舉家大慟。嗚呼。世之類此者亦多矣。肉眼人見不到耳。悲夫。
咸豐三年。浙江紹興府有黎氏子。無惡不作。現生變為豬。其家送至雲棲下院放生。許蔭庭司馬親見之。
問:佛說凡是有生命的,大多是宿世的父母及親人,有什麼證據這麼說呢?
答:六道眾生無量劫來一直輪迴不已,就以一劫來講,和我們有關的眾生數量就多得數不清。因此,就以你目前所見到的眾生,怎知就與你無關連呢。我親自見聞下面這件事。蓬溪令劉道源退休回老家,歸途中借住一位秦姓人家裡。晚上他夢見一位婦女哭著向他說,她本是這家主人的妻子,因為生前打死過一名婢女,因此地府的官吏判她死罪,罰她投胎為羊,現在正在羊欄裡,明天就要被殺來招待客人您了。劉道源趕緊告訴主人這件事,但已經來不及了,秦家人傷心不已。唉,世界上這類事情多得很,只是肉眼凡夫看不到而已,可悲呀。
咸豐三年,浙江紹興府有個姓黎的,無惡不作,結果活生生從人就變成了一頭豬,他的家人就把他送到雲棲寺的下院去放生,這是許蔭庭司馬親自見到的事。
客曰。見人殺生及捕魚鳥者。雖發救度之願。而力不從心。奈何。
答曰。見殺生者。默持一切神咒。或稱阿彌陀佛名號。代物發懺悔心。則被殺之物。自然受益。見捕魚鳥者。專注其人。不起別念。默念南無多寶如來數十聲。魚鳥皆可逃網矣。此法屢試屢驗。萬勿輕忽。
問:見到有人殺生,或是有人捕魚捉鳥,雖然有心願救牠們,奈何力不從心呀。
答:見到有人殺生的時候,心裡要默念一切會的神咒,或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並代替被殺之物發懺悔心,那麼被殺之物,自然會得到利益。見到捕魚捉鳥的人,你就把心念專注在此人身上,心無雜念的默念南無多寶如來幾十聲,那麼那些魚鳥都可以逃脫被網捕的命運。此法非常靈驗,千萬不要輕忽。
原文完整內容請看下列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shanshuge/xian-shang-yue-du/min-jian-shan-shu/jieshasishibawenbaihua
留言
張貼留言